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AI科技 2025年11月05日 09:10 1 admin

说起荷兰突然对安世半导体下手,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本来是家欧洲老牌芯片企业,结果中方接手后才起死回生,现在却被生生撬走控制权。

德国经济部长斯文·舒尔茨直接站出来力挺,说这操作没毛病,还叫好是明智之举。搁谁听了这话都得琢磨琢磨,这里面水深着呢。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安世这家公司,搁在半导体圈子里算得上老江湖了,早年是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后来并到恩智浦手里,专攻二极管和晶体管这些基础玩意儿,客户名单上全是苹果、三星、特斯拉这样的重量级选手。

可到2018年左右,它自己也栽了跟头,资金链一断,技术更新跟不上,欧洲本土企业看着这摊子事儿,谁都不想沾手,生怕砸进去更多钱还救不活。

结果是中国企业闻泰科技顶上来了,那时候闻泰自己账上现金也就那么点,硬着头皮吞下这估值三百多亿的象牙山,折腾了三年,三轮融资加银行贷款,总共砸进去340亿人民币,才在2020年把安世全盘拿下。

从那以后,安世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产能拉起来,市场打开,四年下来净赚105亿,成了行业里响当当的龙头。这笔账算下来,谁是救命恩人一目了然。

可等它真赚钱了,荷兰政府就以国家安全为由,2025年9月30日直接冻结全球30家关联公司资产,把中方管理层清场,股份还强制托管第三方。这操作听着就别扭,搁平常市场经济里,哪有这么硬抢的道理。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舒尔茨力挺的弦外之音

舒尔茨这人,东德出生,政治学背景,从基层公务员干起,一路爬到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经济部长位置上,对制造业门儿清。

德国汽车业离不开安世芯片,一辆电动车里得塞进去一千多颗,宝马、大众的装配线要是缺了这口饭,立马就得趴窝。

10月27日他在新闻会上直截了当表态,荷兰这步棋走得稳当,没什么可指摘的,还强调这是保护欧洲供应链安全的必要手段。话说得冠冕堂皇,可细想起来,这里面藏着大国的影子。

美国早就在2024年底把闻泰科技扔进实体清单,2025年6月又推“50%穿透规则”,明摆着要荷兰换掉中方CEO张学政,顺带封死所有绕弯子的路子。

荷兰呢,表面上援引1952年的老法规,那玩意儿本来是为冷战时物资管制设计的,现在拿来对付21世纪的芯片企业,搁谁看都觉得牵强。可它偏就这么干了。

前一天9月29日在布鲁塞尔刚和德国、法国等九国签了“欧洲半导体联盟”宣言,喊着要强化生态保障,第二天就动手,效率高得让人起疑。舒尔茨这么叫好,估计不是单纯为荷兰鼓掌,更多是给欧盟内部壮胆子。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德国作为制造业老大,对中国供应链依赖重着呢,可在地缘政治牌桌上,它也得跟着美国节奏走,免得被甩在后面。

说白了,政客们总爱把商业事儿披上安全外衣,实际是为自家产业保位子,可忽略了全球化的基本盘,半导体这行当,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链条,一刀切下去,谁都得跟着疼。

搁欧洲政客堆儿里,舒尔茨不算最激进的,但他的表态一出口,立马就戳中了痛点。德国经济部自己也承认,安世事件对本土企业冲击不小,机械制造商协会那边电话都打爆了,抱怨生产线卡壳。可部长大人呢,继续强调这决定合理,理由是保障关键技术不外流。

数据摆在那儿:安世中方入主后,不光盘活了公司,还帮着扩大产能,开拓市场,荷兰本土税收都多收了上亿欧元。这等于是中国企业帮欧洲捡了便宜,现在翻脸不认人,舒尔茨的“明智”论调,就显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事儿也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协调难题,荷兰带头冲,德国跟着喊好,法国那边低调观望,结果呢?全欧洲汽车业集体叫苦,供应链一紧绷,成本直线上蹿。

政客们总以为国家干预能一劳永逸,实际操作起来,遗祸无穷。舒尔茨的言论,搁在更大格局里看,就是欧洲想在中美博弈中找平衡点,可惜这平衡点踩得太偏,踩偏了就得自己咽苦果子。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安世被抢后的中国反击实锤

荷兰这手一出,中国商务部没含糊,10月4日就发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向特定欧洲客户出口元器件。这招直击要害,安世全球产能大头在中国,苏州工厂那边一停,欧洲生产线立马缺货。

高纯度稀土这东西,中国握着全球大半供应权,真要卡脖子,安世的欧洲环节就得歇菜。结果呢,欧洲车企慌了神,宝马慕尼黑厂减产,大众沃尔夫斯堡车间闲置上百辆车,供应商报价水涨船高。

荷兰自己也坐不住了,10月19日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思公开说,未来几天要和中国官员碰头,商量怎么破局。安世中国那边更不客气,直接指责总部欠了10亿人民币货款,还暂停晶圆供应,称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话听着就来气,本来一家人,现在闹成这样,谁对谁错一清二楚。中国这反制来得快且准,不是乱挥拳头,而是针对性卡住痛点,让对方尝尝断链的滋味。

全球化不是单行道,欧洲总爱喊中国依赖他们,可反过来呢?他们对中国的制造和原材料依赖更深。荷兰抢了壳子,却抢不到实打实的产能,会议室里翻库存表,官员们眉头紧锁,这画面搁谁身上都得反思。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中国商务部的公告一发,国际上反应立马就来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出警告,说再不解决,几天内就得停工,影响全球25%的老款芯片供应。飞利浦、壳牌这些巨头也跟着遭殃,采购链一乱,成本直线上升。

荷兰政府内部也开始纠结,10月13日他们澄清,不会完全拿下所有权,但有权否决管理层决策,这话说一半留一半,实际操作起来更添不确定性。中国这边呢,坚持原则,反对荷兰不当干涉企业内务,同时也留了谈判余地。

11月1日,商务部又表态,会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对符合条件的出口给豁免,这等于给了台阶下。背景是中美领导人10月底在韩国碰头,芯片贸易上了议程,新协议里很可能包括重启安世出口。

搁这儿看,中国反击不是为了赌气,而是用实力说话,让欧洲明白,半导体链条断不了谁的饭碗。舒尔茨的“明智”论,在这波反噬面前,就显得有点站不住脚了。欧洲政客总爱玩火,结果烧到自家裤裆,这教训得记牢。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欧洲制造业的警钟长鸣

安世事件一闹开,欧洲制造业的软肋全露出来了。德国作为汽车强国,本该是最心疼的那个,可舒尔茨的表态反倒给荷兰背书,这里面逻辑得掰扯掰扯。宝马和大众的电动车生产线,每台车上安世芯片占大头,缺货一两天,延误就得算上百万欧元损失。

巴伐利亚机械厂那边,生产线转不动,工人闲置,订单堆积如山。这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信誉问题,客户等不了,供应商转头找别人。荷兰抢控制权后,本以为能稳住大局,结果产能卡在中国手里,成了空转的壳子。

专家们直言,这操作异想天开,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反全球化一搞,最终买单的还是自家企业。舒尔茨身为经济部长,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数据,可他偏偏强调安全优先,这话听着高大上,实际落地就露馅儿了。

欧洲“半导体联盟”刚签完宣言,就急吼吼动手,这联盟听着像幌子,实际是为抢资产铺路。结果呢?车企巨头集体施压,欧盟内部协调乱成一锅粥,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只能说这是初步缓和,得继续观察。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搁长远看,这事儿对欧洲的警示信号太强了。制造业依赖外部供应链,本来就是双刃剑,政客一拍脑门干预,底层企业遭罪。安世从濒死到盈利,全靠中方注入资金和技术,现在被撬走,荷兰本土就业上百岗位不稳,税收也跟着缩水。

中国企业帮着清理旧债,扩大投资,五年内贡献上亿欧元税款,这笔账谁算谁心塞。舒尔茨的言论,搁在州内企业家会议上,就引来一片嘀咕,他们敲桌子抱怨,却换不来部长直接回应。这反映出政界和商界的脱节,安全牌打得响,经济账却算得糊涂。

安世这摊子事儿,到现在还没彻底尘埃落定,但国际斡旋的苗头已经冒出来了。10月底中美峰会后,中国表态豁免部分出口,荷兰那边松了口气,经济部长公开欢迎这积极信号,说是紧张局势初步缓和。

欧盟贸易专员也跟进,确认暂停10月的出口管制适用于欧盟,继续推动政策落实。这背后,估计是多方拉扯的结果,美国不想芯片战烧到自家车企,欧洲更扛不住生产线大面积停摆。

德国经济部长:荷兰接管安世没有任何错,干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中国坚持底线,反对不当干预,但也给谈判留门儿,商务部强调会基于企业实际审慎处理。荷兰内部呢,开始反思这步棋走偏了,官员们承认供应链依赖双向,抢了控制权却控不住链条。

安世中国单位独立声明,强调未违约,还追讨欠款,这等于把球踢回总部,逼着荷兰坐下来谈。搁这儿看,僵局缓和不是谁让步,而是现实逼的。欧洲车企警告生产中断,全球供应链一颤,政客们再硬气也得低头。

这博弈教人一课: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行不通,合作才是硬道理。荷兰这回栽了跟头,欧洲得好好复盘,别让一时的政治私利,砸了长远的产业饭碗。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