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25年度领航级智能工厂项目培育名单,全国有1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的潍柴动力和青岛海尔2家企业入围,数量并列全国第一。领航级智能工...
2025-11-04 0
在AI、XR与操作系统革新加速的当下,“手机和APP是否会消失”不再是科幻设问,而是技术演化中的真实命题。本文将从底层逻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三方面,拆解这个看似激进却日益逼近的未来设想。
马斯克在11月2日大胆预测5 – 6年内传统手机与App消失、AI生成内容成主流,从科技发展角度来讲,我认为这是这是未来的趋势,但从时间节点来讲,个人认为马斯克先生过于乐观,从产品、社会、商业三个核心维度来看,其背后存在诸多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现实阻碍。
1)核心技术可靠性不足:马斯克设想的设备侧与云端AI高效协同生成实时内容,但是当前AI仍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AI“幻觉”问题尚未解决,生成的信息常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多模态实时生成技术还不成熟,要做到快速生成高质量、符合用户预期的实时视频,对算力和算法的要求极高。而当前设备端芯片的能效、云端服务器的响应速度,都难以支撑这种高频次、高质量的实时生成需求,且5 – 6年内很难实现技术的全面成熟与量产适配。
2)硬件适配与续航难题待解:他所描述的“AI推理边缘节点”设备,需兼顾强大的AI交互能力与便携性。但当下硬件技术难以平衡算力与续航的矛盾,高性能算力会极大消耗电量,现有的电池技术短期内难有颠覆性突破。此外,这类新型设备若要替代手机的综合功能,还需适配各类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比如户外强光下的显示效果、复杂环境中的语音识别准确率等,这些硬件细节的打磨都需要漫长的测试与迭代周期,绝非几年内就能完成。
3) 交互体验的场景局限性:马斯克推崇的自然语言或AI自主预测式交互,并非适配所有场景。例如在会议室、图书馆等安静场所,语音交互会干扰他人;而对于需要精确操作的场景,像专业图片编辑、复杂文档排版等,语音或AI自主操作的精准度远不及触摸屏,这种交互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传统手机的触控交互逻辑不会被快速取代,产品交互形态的变革必然是渐进式的。
1)用户固有习惯难以快速改变:触控式手机与App模式已普及十余年,“聊天开微信、支付用支付宝”的操作逻辑已成为大众的肌肉记忆。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当年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都花费了数年才完成广泛普及,如今要让用户彻底放弃熟悉的App和操作方式,转而信任AI的自主决策,心理层面的“失控感”和操作层面的适应成本极大,5 – 6年根本不足以完成这种全民级的习惯迁移。
2) 隐私与数据安全的社会顾虑:AI要精准预测用户需求并生成内容,需持续收集用户的行为、偏好等海量私人数据。而当前全球数据隐私法规日益严格,不同地区对数据收集、使用的边界有着明确规定。同时,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忧由来已久,若AI系统出现漏洞,用户的个人隐私、财产信息等将面临巨大风险。这种对隐私安全的顾虑,会让社会大众对这类新型AI设备产生抵触情绪,而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和社会信任,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大量的案例积累。
3)社会适配的配套缺失:新型设备的普及需要社会层面的配套适配,比如公共场合的语音交互设施、特殊人群的使用辅助服务等。此外,若App彻底消失,依赖App开展的政务服务、公共缴费等公共事务,需重构全新的接入体系,这涉及到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协同改造,其流程复杂、耗时漫长,短期内根本无法完成全面适配。
1) 现有移动生态的利益壁垒坚固:当前移动互联网生态由苹果iOS和谷歌安卓两大系统主导,背后关联着数百万开发者、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苹果通过App Store的分成,每年能获得巨额收入;微信、抖音等头部App更是构建了自身的商业闭环,养活了无数从业者。要颠覆这种成熟的生态,意味着要触动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以及千万开发者的核心利益。这些既得利益者必然会通过技术壁垒、商业合作限制等方式抵制变革,而新生态的搭建需要重新平衡各方利益,培育新的商业模式,这个过程绝非短短几年就能实现。
2) 商业模式的重构难度极大:App时代有着清晰的盈利模式,如广告投放、会员订阅、应用付费等。而马斯克设想的AI主导模式,需要重新设计商业变现路径。比如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是归平台、AI还是用户,目前尚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法律界定;再如服务分成模式,当AI作为中间枢纽对接各类服务时,如何在平台、服务提供商之间分配利益,这些问题都存在极大的争议。商业模式的模糊性,会导致企业缺乏大规模投入的动力,进而延缓变革的推进速度。
3)产业链协同的复杂性极高:新型设备的落地,需要芯片厂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服务商、硬件制造商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协同配合。例如,星链等卫星网络要实现全球无缝覆盖,需要发射大量卫星并完成地面设备的普及,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建设周期;而内容服务商要适配AI生成模式,也需对现有内容生产、分发体系进行彻底改造。这种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协调难度极大,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影响整体进度,5 – 6年难以实现全产业链的成熟协同。
以上观点,技术维度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最难解决的是商业维度,如果改变现有既得利益者的格局,才是新的模式能够快速推进的必然条件。PS: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技术优势就能占领市场的。
本文由 @luff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25年度领航级智能工厂项目培育名单,全国有1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的潍柴动力和青岛海尔2家企业入围,数量并列全国第一。领航级智能工...
2025-11-04 0
                            
                            沪指逼近4000点,连续两日跳空高开,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在这轮科技行情中,一个看似低调却至关重要的信号值得关注:半导体材料端正迎来密集突破,而光刻胶,...
2025-11-04 0
                            
                            在短视频推荐、跨模态搜索等工业场景中,传统多模态模型常受限于模态支持单一、训练不稳定、领域适配性差等问题。近日,字节跳动抖音 SAIL 团队联合香港中...
2025-11-04 1
                            
                            快科技11月4日消息,知识产权授权公司Adeia近日向美国德州西区地方法院对AMD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AMD在其芯片产品中未经授权使用了Adeia的...
2025-11-04 3
                            
                            在AI、XR与操作系统革新加速的当下,“手机和APP是否会消失”不再是科幻设问,而是技术演化中的真实命题。本文将从底层逻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三方面,...
2025-11-04 3
                            
                            志存高远,勇攀科学高峰,脚踏实地,紧扣需求实际——参与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中的“宇宙再电离理论与数值模拟”项目,承担21厘米...
2025-11-04 2
南方财经11月4日电,据央视财经,近期多项行业数据显示,AI眼镜市场正以惊人速度增长,谷歌、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快布局。分析指出,科技巨头们...
2025-11-04 4
                            
                            2025年10月12日至15日,由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与省级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作为国际影响力...
2025-11-04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