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高危煤矿岗位迎来“机器替人”重大突破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8日 05:25 3 admin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近百年来,煤炭行业从“人背肩扛”的艰辛,到机械化的普及,再到自动化的探索,每一步都凝聚着对安全与效率的极致追求。让机器人替代人工从事最危险的搬运、安装等作业,实现“人退机进”,是迈向“本质安全”的终极路径。

10月28日,全球首款矿用防爆220kg六关节工业机械臂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上正式发布。该产品核心部件已取得矿用防爆和煤安认证,可在高湿、高粉尘、瓦斯等恶劣环境下替代人工完成喷浆、3D密闭墙打印、选矸等高危作业,让煤矿井下高危岗位机器替人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被誉为“井下智能作业的里程碑”。

“这款产品的发布,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担当。推动‘少人化、无人化’矿山建设,‘国家队’必须率先破局,扛起技术攻坚的重任。”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副总经理陈晓晶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煤炭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了《矿山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鼓励支持广大矿山企业、装备企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积极参与,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矿山智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努力把从业人员从恶劣环境与危险繁重岗位解放出来,切实提高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陈晓晶坦言,行业虽有了智能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却缺少一个能在最恶劣环境下精准执行重型任务的“钢铁臂膀”。

政策东风已吹起,行业瓶颈待突破。唯有持续推动“机器替人”,将从业人员从恶劣环境与危险岗位中彻底解放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真正实现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矿用防爆220kg六关节工业机械臂,满足煤矿场景的防爆(满足国家矿山安全认证),本身就很难。煤矿的防爆要求,比一般的防爆要求都高。包括机器人的防爆设计、电机的防爆设计、电气柜的防爆设计等。此为业内首创。”汇川技术传动产品解决方案总裁章正昌表示。

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矿用化技术线电机防爆技术主管张健强解释说,“我们把防爆壳体‘融’进电机本身,使机械臂的关节重量降低了50%,体积缩小30%,实现了矿用防爆六关节机械臂在狭小巷道‘有力’且灵巧作业。”

这款机械臂由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与汇川技术及其旗下子公司智鼎科技联合研制,汇川技术重工装备BU总监蒋靖伟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双方合作的必要性:汇川的平台能力和品牌优势。

“汇川有光、机、电、液、气的多产品平台优势。同时还有一个细分优势,就是大连智鼎深耕煤矿20多年矿用产品的开发和制造经验。此外,汇川还有专业的解决方案团队。”汇川技术重工装备BU总监蒋靖伟解释说。

三大工艺场景的应用革命

与国际矿机巨头的同类方案相比,六关节设计在防爆等级和自由度上有两方面突破。章正昌表示,一是满足“煤安认证”,属于I类认证或M1级别认证,是行业内第一家满足这个标准的机器人。二是六关节,六个自由度。在自动化行业已经非常成熟,能满足绝大部分场景下自动化需求。

这款机械臂并非实验室中的概念产品,而是已在三大工艺场景中证明其价值。

在智能喷浆方面,精准力控将回弹率由30%降至15%以下,年节省混凝土成本约20万元;喷射厚度误差≤±15mm,支护强度均匀度提升35%。

在3D打印密闭墙方面,六关节高自由度复现人工砌筑复杂动作,打印头恒压接触,墙体平整度≤10mm,施工效率提升60%,工期缩短一半,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在AI视觉选矸方面,实现矸石识别率98%,显著提升煤质并降低外运成本。

机械臂集成气体、视觉等传感器同步将环境数据(瓦斯浓度、巷道变形)接入矿井AI大数据平台,提升工作面灾害预警精度,成为矿山智能感知网络的关键节点。

陈晓晶回顾:“常州研究院主导制定了多项矿用防爆国家及行业标准,此次与汇川技术合作,旨在把五十余年的防爆经验转化为开放生态,让高危作业逐步搬回地面控制中心。”

蒋靖伟也表示:“依托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在防爆领域的深厚积淀,叠加汇川二十余年伺服电机及光机电液气全栈自研平台,我们首次在井下场景实现重载、防爆、精密三大指标兼得。后续将把这些能力矿用化、谱系化,为行业智能化提供可持续的技术底座。”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繁荣

对于未来发展,汇川技术重工装备BU总监蒋靖伟用16个字概括:“减员增安、助力建管、节能降耗和开放生态”。这款机器人产品就是“减员增安”的核心代表产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牛艳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未来煤矿智能建设需要更加可靠、高效的软硬件,将智能设备扩展到掘进等传统的“智能禁区”。同时,设备“可定制性”也需提升,以灵活适配不同工况,适应“一矿一策”要求。

陈晓晶展望,未来不仅仅是做单一产品,机械臂构不成整个系统。要解决煤炭最终的应用,还需要联合更多伙伴共同推动,最终目的是解决“少人化”,最终实现“无人化”。

随着5G和AI技术发展,煤矿设备功能将进一步集成、优化。它让机器从事最危险的工作,让人回归更具创造性的岗位,为煤炭工业乃至更广领域的智能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的工程样本。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