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黄仁勋怒曝:英伟达在华份额归零,只因低估中国AI实力!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2日 00:13 0 aa

谁还在质疑中国造不出高端AI芯片?

就在昨天(2025年10月31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相关活动时,直接抛出一句近乎“打脸”美国对华芯片政策的话:“低估中国的实力是愚蠢的。”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亲口承认——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曾经的95%跌至0%,并明确表示:“我们100%退出了中国市场。”

这不是情绪化的抱怨,而是一位全球GPU巨头掌舵人基于现实商业判断发出的警示:封锁没卡死中国,反而催生了一个正在快速自立的AI生态。

黄仁勋怒曝:英伟达在华份额归零,只因低估中国AI实力!

---

说实话,就在几年前,英伟达几乎垄断了中国AI训练芯片市场。行业普遍认为,在2022年之前,其在中国数据中心GPU领域的占有率长期维持在90%以上。但自2023年起,美国接连升级对华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管制,尤其是禁止A100、H100等高性能AI芯片对华销售。政策初衷是遏制中国AI发展,结果却适得其反。到2025年第三季度,英伟达官方已明确表示无法向中国客户交付符合管制要求的替代产品,实质上全面退出该市场。

与此同时,华为在2025年9月正式公布昇腾AI芯片生态扩展计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对标英伟达CUDA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有消息显示,目前已有至少3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全面转向华为昇腾平台进行大模型训练,迁移进度远超预期。个别团队甚至在两个月内完成了从CUDA到CANN+MindSpore架构的平滑切换——这在过去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黄仁勋怒曝:英伟达在华份额归零,只因低估中国AI实力!

---

黄仁勋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利益与技术判断的双重考量。他特别提到:“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这一说法虽未精确到个位数,但与斯坦福大学《2024 AI Index》报告趋势一致——该报告指出,中国在AI论文发表量、专利申请数及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上均居全球前列。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以“国家安全”为由切断技术合作“毫无道理”,因为“中国完全有能力自主构建AI系统”。

坦白讲,这话其实说得相当克制。实际情况是,华为在7nm先进制程受限的背景下,通过架构级优化和软件栈重构,已在部分大模型训练场景中实现接近英伟达H100约80%的效率。说白了,美国想用一纸禁令锁死中国AI算力,结果逼出了一个从芯片到框架再到应用的完整替代链。而代价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芯片采购规模约为12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原本流向英伟达。如今,这笔钱正加速流向本土供应链——包括华为、寒武纪、壁仞等企业。

黄仁勋怒曝:英伟达在华份额归零,只因低估中国AI实力!


---

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黄仁勋这句话点出了全球化技术生态的共生本质。一旦中国彻底建立独立的AI软硬件体系,未来不仅无需进口高端GPU,还可能向东南亚、中东乃至拉美输出整套解决方案。换个角度,美国芯片企业失去的不只是当下订单,更是下一代开发者生态的入口。

要知道,全球近半AI研究者若长期在非CUDA环境下工作,未来的新算法、新框架很可能天然适配国产芯片。这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一旦用户习惯某套操作系统,再切换的成本极高。有个生活化的比喻:美国本想关上门防盗,结果发现邻居自己开了家五金店,不光自给自足,还开始给整条街供货。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技术脱钩正在加速全球AI标准的分裂。如果中美各自形成封闭生态,全球创新效率反而会下降——而这最终损害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参与者。

---

黄仁勋呼吁美中两国政府就技术出口达成共识,认为这“符合双方的最佳利益”。但现实政治能否让位于商业理性?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