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8日 18:42 0 admin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政策护航与技术突破的双重催化下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当前,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乐聚机器人三者,被认为是竞争本轮人形机器人排位赛的第一名的核心选手。


而近期,乐聚机器人近日完成了近15亿元 Pre-lPO轮融资,由深投控资本、深圳龙华资本、前海基础投资、石景山产业基金、东方精工、拓普集团、中信金石、联新资本、探针创投、合肥产投、玖兆投资、中证投资、道禾长期投资、盛奕资本及中美绿色基金联合加注,为乐聚的发展添了一枚重要砝码,为这场排位赛增添了新的悬念。


虽然同处一个赛道和梯队,这三家打法却各有差异,各自代表了不同技术和战略线路的整合。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上游布局打法各有千秋


在上游技术研发与核心部件领域,三家公司的策略分明。


宇树科技代表了技术尖刀型的聚焦策略,公司产品主要由技术驱动,走的是一条硬件先行的路线。它追求技术的前沿性,同时扎实地打磨硬件、控制成本,这使得其战略重心始终放在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的运动控制算法上。凭借在动态平衡与高爆发力运动方面的显著技术优势,宇树一度在全球科研和极客消费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智元选择的是场景深耕型的技术路线,其核心战略可概括为技术产品化与生态杠杆化,即不仅追求前沿技术的突破,更致力于将技术转化为可量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并通过构建开放生态来撬动更广泛的产业资源,智元机器人的打法融合了极客精神与商业智慧,它既能在技术上深入攻坚,做出仿生手、氮化镓关节等亮点,又能在商业上保持清醒,通过被集成策略和生态建设最大化自身杠杆效应,优势在于聚焦核心、迭代迅速、生态扩展性强。


乐聚机器人则走的是一条全产业链整合的强生态路径。其核心战略是通过自研+股权投资掌控上游核心零部件,它一方面进行全栈技术自研,另一方面通过合资+产线共建确保中游量产能力,再通过生态合作+场景合资实现下游的商业化落地。例如乐聚就陆续投资了泉智博(一体化关节)、立聚动力(电机)、灵心巧手(灵巧手)、刻行时空(数据平台)、具脑磐石(具身大脑)、具识智能(操作系统)等上下游企业,加速大模型与运动控制的融合。


这种打法本质上是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加速内部能力构建。这使其能够快速构建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技术生态系统,既弥补了自身在特定领域的研发短板,又避免了完全自研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和高昂试错风险。更重要的是,作为投资者和需求方,乐聚能与被投企业形成深度协同,将真实的产品需求反馈给上游,驱动其研发方向与自身技术路线保持一致,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技术创新闭环。


▍中游整合,推动量产落地


中游制造是决定产品能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在中游制造与整合环节,三者的路径进一步分化。宇树依靠其在四足机器人上已验证的“自建产能+供应链优化”模式,将成熟的量产经验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复用于人形机器人,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智元目前阶段更侧重于“快速原型+寻求制造伙伴”,其首要任务是迭代验证技术可行性,未来量产很可能依赖与大型代工厂合作,模式更接近科技公司的设计外包。


乐聚则以“合纵连横”的打法,将自己打造成产业链的“组织者”和“枢纽”,通过合资方式引入场景方资源,实现产品与场景的深度适配,其不仅是国内最早绑定汽车产业链资源的机器人企业之一,引入特斯拉执行器核心供应商拓普集团作为战略投资方,还与东方精工等制造业巨头共建产线、成立了合资公司。这种做法让双方远超普通的供应商采购或代工关系,这种合作模式也让乐聚以相对轻资产的投入,掌握了重资产的制造控制权。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下游落地先行,多场景协同共赢


人形机器人的价值最终由场景验证,在下游场景拓展与商业化落地方向,三家的目标与节奏各不相同。宇树延续了其“由B到C,由易到难”的稳健商业化节奏。它依托四足机器人已在B端和C端建立的市场基础,先推出商用或教育级人形产品,再逐步向复杂场景渗透。智元呈现出“高举高打,预期先行”的特点,通过发布震撼的概念演示,直接树立“通用机器人”的长期目标,吸引市场关注,但初期场景集中于研发展示和高价值任务,更具体的商业化落地路径仍在探索中。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乐聚则以“科研商服先行,工业制造深耕、多场景渗透”为路径,优先切入付费能力强的场景,降低商业化风险确保生存与现金流的同时,“以点带面”构建了可复制的落地范式。其人形机器人“夸父”已成功落地于工业智造、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入驻广东省国家安全教育馆、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等场景,承担了导览、展示等任务,快速构建高质量数据飞轮反哺技术迭代。


针对工业这类高技术护城河、高增长潜力领域,乐聚通过与下游场景方的合资开创了数据驱动与风险共担的落地范式,与海晨股份等终端用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基于人形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将传统的甲乙方买卖关系转变为共同体的共创关系,共享场景know-how和数据,共同优化产品。这使得乐聚的工业场景护城河不仅是机器人技术,更是“行业认知+场景特性”的融合生态,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复制同样的深度合作网络。


同时,乐聚还和华为、腾讯、火山引擎、阿里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荣耀、中国一汽、中兴通讯、巨一科技、南方电网、海信、海尔、润泽集团等40余家生态伙伴展开广泛的应用探索,在这些相对结构化、任务明确的环境中打磨机器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乐聚与中国移动推出了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展现了迈向通用场景的可能性。


这种落地路径以及商业模式,也使得乐聚从一个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公司,蜕变为一个产业平台的构建者,不仅能在技术迭代上更快、在制造上更稳、在落地验证上更准,更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产业共同体。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结语:人形机器人的“各家路径”分野


不少投资者认为,乐聚如同机器人领域的“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与生态构建,力图掌控全链路;宇树则似机器人领域的“大疆”,凭借在特定领域的极致技术和成本控制务实扩张;智元则对标“小米”,依托顶级IP和产品定义能力,旨在重新定义行业。这三家企业的三条发展路径,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图景,却又分别从各自的视角,回答了如何组织产业链、如何从技术到商业化、以及如何从愿景到产品的问题。


总体来说,乐聚近15亿元融资的加持,无疑标志着其距离跨过上市的门槛更进一步。因为乐聚通过股权投资锁定核心资源、合资合作突破量产瓶颈的双线策略,既能发挥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又实现了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同时,其已构建起覆盖上游核心部件、中游制造集成、下游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机器人“朋友圈”呈现出鲜明的资源整合能力强、抗风险能力高协同特征。


然而,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弊端。因为全线布局可能导致资源分散,管理复杂度高,存在摊子铺得过大而核心技术与利润被稀释的风险,这就非常考验乐聚未来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资本运作能力,而且在核心技术攻坚、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等维度,乐聚仍需跨越多重关卡。


或许正如创始人冷晓琨所言,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需要3-5年,爆发期则需5-10年。在这场漫长的产业马拉松中,乐聚的布局能否支撑其最终胜出,仍需时间检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