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7日 23:42 0 admin

这是一幅极具戏剧张力的画面。

一头,是华盛顿的新闻发布厅。

2019年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开始,到2024年12月再次加码制裁,美国商务部的官员们,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聚光灯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绞杀层层加码。

那架势,仿佛一张无形的技术“铁幕”正在缓缓降下,要将中国彻底锁死在科技的“石器时代”。

然而,另一头,是在2025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面对台下坐着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商界巨头,著名学者郑永年在谈及美国的疯狂打压时,却轻描淡写地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

“太晚了。”

短短三个字,振聋发聩。

这不禁让人纳闷:在美国人看来“好戏才刚开始”的绞杀,为什么在顶级战略家的眼中,却已经是曲终人散了?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昨日的“七寸”,今天的“铠甲”:美国人打错了算盘

要理解郑永年的这句“为时已晚”,必须先看懂美国人打压中国的底层逻辑。

说白了,美国这套“锁喉”战术,是建立在一个过时的、早已不成立的假设之上的。

这个假设就是:中国在科技上,永远是一个跟在西方屁股后面的“追赶者”和“模仿者”。

在这个假设下,打压的逻辑就变得异常简单:我只要牢牢卡住技术的最上游,不给你最先进的设备(比如光刻机),不给你最先进的芯片,就能像掐住一条蛇的“七寸”一样,让你动弹不得。

在过去几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套战术确实屡试不-爽。

但美国人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刻舟求剑”。

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他们还在用旧地图寻找目标时,这艘名叫“中国”的巨轮,早已改变了航向。

正如郑永年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中国已经完成了最关键的“范式转移”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我们已经走过了那个需要“引进来”、需要靠模仿和吸收外部技术才能发展的初始阶段。

今天的中国,正在转向“技术原创”。

我们的发展逻辑,已经从“别人有什么,我们也要有什么”,开始向“我们要做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转变。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的所有制裁,就像一个老师,在一个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开始独立做研究之后,才气急败坏地跑过来,没收了他所有的中学课本。

这或许会给这位毕业生带来一些麻烦,让他不得不花时间去重新推导一些基础公式。

但你觉得,这还能阻止他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吗?

不可能了。因为他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

“你断你的路,我开我的山”:那些“逼”出来的中国原创

更让美国人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的疯狂打压,非但没能锁死中国,反而像一剂最猛的“催化剂”,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的“技术成人礼”

它彻底打碎了我们内部一些人残存的幻想,用最残酷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个真理。

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卡脖子”的清单,正在变成“国产化”的功勋簿。

就在2025年8月,两个看似不起眼、却意义堪比“核弹”的国产设备,相继问世。

8月1日,一家名叫“璞璘科技”的公司,宣布交付了中国首台半导体级的步进式纳米压印光刻系统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这玩意儿,绕开了传统光刻的复杂光学系统,像“盖章”一样,可以直接在芯片上压印出小于10纳米的精细结构。

仅仅半个月后,8月17日,浙江大学的团队,又搞出了一台名叫“羲之”的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

它不用掩膜版,像一支“纳米神笔”,直接用电子束在芯片上“书写”电路,线宽精度达到了惊人的8纳米

你看,当美国联合荷兰,在EUV光刻机这条“华山一条路”上对我们严防死守时,我们根本没打算去硬闯。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我们的玩法是:你守你的华山,我直接在旁边,开辟昆仑山和泰山!

这种“换道超车”的思路,正是“技术原创”最典型的特征。

而这种全民总动员的科技攻关,也直接带火了整个国产替代产业链。

国产芯片设备龙头企业北方华创,在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逆势大涨了近15%,达到了32.08亿元

美国人亲手为中国本土企业,“清空”了国内的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也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2024年12月,面对美国新一轮制裁,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对制造芯片必需的镓、锗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英国《金融时报》哀叹:美国企业面对中国的禁令,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这标志着,在这场残酷的科技战争中,中国已经从一个只能被动挨打的“防守方”,开始转变为一个有能力、有手段进行“精准反制”的“对弈者”。

为时已晚的真正含义:当市场和未来都不在你这边

现在,我们再来品味郑永年那句“为时已晚”,就能理解其更深层的含义了。

它不仅是指技术上已经无法锁死,更是指在市场和未来这两个更宏大的维度上,美国已经失去了先手。

首先,谁也无法拒绝,也无法“脱钩”的,是中国市场。

郑永年反复强调,中国拥有超过4亿,未来可能达到8亿的中产阶级。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庞大、最具活力的单一消费市场,本身就是所有新技术、新产品最好的“孵化器”和“最终归宿”。

任何一家有野心的跨国公司,如果选择与这个市场“脱钩”,那无异于商业上的自杀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边是美国政客声嘶力竭地鼓吹“脱钩断链”,一边却是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

为什么?

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它们需要的是中国这样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可预期的增长空间,而不是华盛顿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过山车。

其次,也是最让美国人害怕的,是未来的“反向依赖”。

郑永年: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打压限制其实为时已晚

郑永年提出了一个最大胆,也是最深刻的预言:

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原创标准,未来的某一天,西方甚至可能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反过来依附于中国。

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当中国的纳米压印、电子束光刻等技术走向成熟,当我们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上取得突破时,美国人会发现,他们亲手筑起的那堵墙,不仅没能困住我们,反而把自己关在了门外,错失了参与和分享新技术红利的机会。

这,才是“为时已晚”的最终结局。

参考资料:

英媒:中国加速芯片自给自足,而美企面对关键矿产禁令毫无招架之力.观察者网.2024-12-23

北方华创:上半年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增长14.97%.人们财讯.2025-08-28

璞璘科技交付中国首台半导体级步进纳米压印光刻系统.璞璘科技微信公众号.2025-08-05

对华为制裁再度加码美国霸权“绊”不倒中国科技企业.科技日报.2023-02-03

拜登临下台对华芯片再出狠手,中国亮出“硬实力”.直新闻.2024-12-06

美酝酿新一轮对华芯片打压.环球时报.2024-11-30

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限制为时已晚.北京日报.2025-03-23

中国刻刀来了!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羲之”出炉:和EUV光刻机有何区别.新浪科技.2025-08-17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