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武汉科创中心指数增幅达14%,科创实力、科创活力、科创潜力呼之欲出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5日 11:40 0 aa

10月14日,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飞科学梦想——汇科聚智 共筑支点”为主题的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论坛是在科技部支持指导下,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国内外的近1000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武汉科创中心指数增幅达14%,科创实力、科创活力、科创潜力呼之欲出

10月14日,2025东湖论坛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开幕式仪式设置东湖发布、东湖见证和东湖实践等环节。主论坛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共同开启2025东湖论坛。一场全景式、立体化、多角度展示前沿科技成果的盛宴徐徐展开,一场场科普的论道激发了创新热情。

凭借数字经济、未来产业脱颖而出

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得分两位数增幅

东湖发布环节,《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5》《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5》《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四份报告重磅发布,打造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的“首发站”。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2024年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占湖北GDP比重由2018年的5.0%增长到2024年的9.6%,湖北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全力构筑中部崛起的“数字引擎”。

武汉科创中心指数增幅达14%,科创实力、科创活力、科创潜力呼之欲出

参加2025东湖论坛的外国嘉宾。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5》显示,武汉科技创新能力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得分较上年度增幅达14%,武汉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创新资源的“聚能场”、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策源地”、产权创新发展的“强引擎”、全球创新网络的辐射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5》显示,2024年湖北省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为71.70,排名第6位,遥感、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陶瓷材料、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理学、多学科地球科学、地质工程、矿物学、病毒学等学科在全国范围内优势突出。

武汉大学发布的《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分析了全球与中国主要企业在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以及未来能源五大未来产业中的创新格局,整体而言,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区域,呈现出“多点引领、集群共进”的空间发展格局,湖北以创新撑起了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展示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能。

院士寄语:“不停歇地奋斗,不停歇地创新”

科创新一代回应“是激励,更是责任”

开幕式上,李德仁、丁烈云、丁荣军、谢先启、孙和平、李培武、杨春和、金梅林等专家依次登台,为2025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东湖特别奖代表颁奖并赠送寄语,希望年轻一代热爱科学,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未来为祖国做贡献。

武汉科创中心指数增幅达14%,科创实力、科创活力、科创潜力呼之欲出

10月14日,2025东湖论坛现场科学家代表向青少年学生代表赠送亲笔书写的寄语并合影。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李德仁教授在寄语中写道“不停歇地奋斗,不停歇地创新”,谢先启教授希望青少年“科技与爱国同行,做新时代的追光少年”,孙和平教授寄语青少年“恒心铺就坦途,奋斗点亮青春”,金梅林教授希望青少年“永葆向学之心,常怀报国之志”。科学精神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获奖青少年双手接过寄语,眼中闪烁着感动与坚定,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成为两代科技人精神传承的温暖注脚。

来自新疆的九年级学生邓佳钰手捧丁荣军院士写给她的“追科技之光,负时代之责”激动不已,“这份认可是激励,更是责任。未来我会更加关注科技,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来自福建福州的六年级学生俞砚铭带来了他的创意作品:一个展现文化传播历程的交互装置,“它通过拼图挑战、时空电梯等环节,模拟从古代敦煌、泉州到现代的知识与文化传输过程,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这个在创客马拉松环节耗时7小时完成的精巧装置,充分展现了年轻一代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创新潜力。

诺奖得主被武汉科创活力感染:

“武汉人坚信‘我们能改变世界’”

主论坛上,五位重量级专家带来主题报告分享,带来一场科普科创知识融合的科学盛宴。

“这已是我第四次到访武汉,但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依然令我惊叹!”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杰明·李斯特教授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本杰明·李斯特因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作出贡献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介绍,当前,团队正依托武汉光化学产业优势,统筹高校资源与产业需求,在复杂传统反应体系中探索离子对作用机制,为技术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武汉科创中心指数增幅达14%,科创实力、科创活力、科创潜力呼之欲出

本杰明·李斯特在发言。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作为科学家,我特别关注武汉的科学创新氛围。这里人们对科技展现出的热忱、执着和乐观的科创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与德国人常有的谨慎性格不同,武汉人坚信‘我们能改变世界’,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让我产生强烈共鸣。”本杰明·李斯特列举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并表示,武汉完全有潜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线上参会如同看蛋糕图片,而亲临现场才是品尝美味。”本杰明·李斯特这样阐释了东湖论坛的核心价值,他认为,这种跨国协作正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通过多视角碰撞,我们更能明确未来需要攻克哪些难题,这种启发价值无可替代。

在众多前沿领域中,AI的发展确实令人瞩目,本杰明·李斯特强调,人类智慧与创造力依然不可替代。“例如,在化学领域,AI尚未具备真正的创造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终究要靠我们的创新思维。”他预测,未来5—10年AI将重塑行政、法律等行业,但科学和艺术这类创造性领域将永葆生机。

同时,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主席莉娜・哈努诺娃(Lena Halounova)、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丁荣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等带来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正全方位构建“思想交流、创新传播、要素联动、协同发展”的高端平台,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