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排行榜 2025年10月13日 22:24 0 admin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10月9日晚8点,京东双11居然已经开卖了,比去年整整提前5天,还特意强调“现货开卖不用等”。

双11走到第17年,早从单日狂欢变成了持久战,但今年京东的动作似乎格外急。

不仅提前启动,还新增了“官方直降”玩法,可仔细一看,不管是直降还是延续的跨店满减,成本居然全由商家承担,更别提流量还只往“打标商品”倾斜。

这波操作里,消费者能真得实惠吗?商家又该怎么应对这场“提前开打的硬仗”?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其实今年双11的“提前量”早有苗头,只是京东把这层窗户纸捅得更明显。

根据京东公告,这次双11分成了预热期和正式期,10月9日0点到19点59分是预热,之后从当晚8点一直持续到11月14日,算下来整整37天。

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用熬夜等11号零点”,现货下单后48小时内就能发货,还能享受免费上门退换。

这些服务细节确实比往年贴心,尤其是对急着换家电、买数码的人来说,“现货”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点开APP。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但热闹背后,商家的压力其实藏在玩法里。今年京东最受关注的就是新增的“官方直降”,听起来是“单件立减不用凑单”,可规则里写得明明白白、

直降以单品为单位,平台会定好各品类的最低让利比例,商家想多让利可以,但所有促销成本得自己扛。

更关键的是,这个直降还能和跨店满减、甚至其他单品促销叠加,而跨店满减还是沿用每满300元减50元的老方案,成本同样由商家100%承担。

不过商家也不是没奔头,京东这次把“流量规则”说得很透,相当于给了明确的努力方向。首先,想参与活动得先迈过门槛。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店铺星级不低于4星,物流履约因子得分要高于6分。要是物流分数不够,开通“晚到赔”服务也能补。

另外,商品得有“活跃度”,要么近180天有过销售记录,要么是平台认证的新品,这对中小商家其实挺友好,不用再为“没知名度”发愁。

更关键的是流量倾斜政策。成功打标的商品,不仅能换上双11专属的视觉包装,在搜索、会场这些公域流量池里还能被优先推荐。

要是商家能用“纯净商品主图”,也就是没有多余文字、logo的主图,获得的流量支持会更夸张。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反过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商品,在推荐场的排序权重会被大幅降低,简单说,就是“你配合平台做活动,平台就给你曝光”,这种“明牌竞争”比往年的“暗箱操作”更让商家心里有底。

当然,京东这波提前启动、简化玩法的操作,也不是孤立的,今年整个双11战场,都在从“复杂奥数题”往“简单直给”转。

比如淘天,作为双11的“发明者”,今年也取消了凑单套路,主打“官方立减”,部分类目甚至能做到五折。

还第一次在全球20个站点同步启动双11,计划投10亿级营销补贴,帮10万商家做海外生意,同时把即时零售当成重点,据说会有上千个品牌入驻淘宝闪购。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拼多多则继续守着自己的“低价护城河”,不搞复杂创新,而是把优惠券秒杀、“零元购”,满500元加3人助力就能参与,这些老玩法做细,让用户觉得“每天都像在过双11”。

就连小红书这种新势力平台,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它从10月11日开始现货售卖,干脆取消了满减,直接主打八五折或更低折扣。

还拿出亿级补贴重点扶持单品,专门开了“重点单品”频道,入选的商品能进“限时补贴”固定入口,相当于帮品牌从“社区种草”直接连到“下单拔草”。

这种打法很符合小红书的社区属性,毕竟在上面逛的用户,本来就更吃“直接推荐”那套,太复杂的规则反而会劝退人。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平台怎么调整玩法,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

之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就说过,平台延长促销周期,本质是想留住用户更多消费可能性,从数据上看也确实有效,2024年双11,天猫有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同比增长46.5%。

京东的购物用户数也比前一年多了20%以上,但问题也跟着来,中国电子商会2025年的调研显示,43%的消费者觉得“活动周期太长、规则太复杂”。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就算平台搞了“动态比价”“多波次现货”,反而让大家更纠结:“现在买会不会比后面贵?”“这个优惠是不是最划算的?”

好在今年平台们似乎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管是京东的“官方直降不用凑单”,还是小红书的“取消满减直接打折”,本质都是在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双11不再是“算明白优惠才能买”,而是“看到喜欢的、价格合适的就能下手”,这其实才是双11该有的样子,毕竟大家购物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做数学题。

京东双11正式打响,官方直降、跨店满减由商家出,流量倾斜引竞争

最后再回头看京东这次的双11布局,提前3天启动、让商家承担优惠成本、用流量倾斜引导商家参与,看似是平台“甩包袱”,实则是把“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关系理得更顺了。

商家靠流量获得销量,消费者靠简单规则得实惠,平台则靠清晰的玩法留住两边。

至于最终效果如何,现在才刚启动,但至少从目前的反馈来看,不少人已经把购物车填了大半,毕竟,谁能拒绝“现货+直降”的诱惑呢?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