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零度长评 | 央视点名,全网刷屏:这个48岁的下岗工人,为何成了互联网顶流?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1日 17:29 0 aa
零度长评 | 央视点名,全网刷屏:这个48岁的下岗工人,为何成了互联网顶流?

当今互联网谁才配得上最强主理人?

不是一杯咖啡卖99元,一个面包卖128元的咖啡主理人,更不是那些假装高大上的网红餐厅主理人,而是全网第一路边炸鸡主理人——鸡排哥。


10月8日,“鸡排哥上央视”登上热搜,当全网流量都像潮水一样涌向这个男人的时候,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为什么这次火的是他?


“鸡排哥”李俊永今年48岁,原本是景德镇陶瓷厂的工人,下岗后开始创业,干过烧烤、卖过煎饼,最后选择了炸鸡排。因为摊位挨着学校,在销售初期,李俊永就推出了“学生立减1元”等促销手段,并且十年来一直保持炸鸡排6元的亲民价。价格虽不贵,但对品质他有自己的要求。


“再忙也要把控品质。”


炸鸡排,李俊永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手上忙碌的同时,还有“鸡排哥”各种招牌式的“单口相声”,这也是他的小摊人气火爆的主要原因。

“鸡排免费,塑料袋6元;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那我可不承认收了你的钱。”

“你可以拒绝我,但请不要拒绝美味。”

“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我要的是速度,美味无需等待。”

“谁给我扫的0.01元,这将是无法原谅的。”

“12点后加价一元,惩罚你的不坚定。”

“你值得拥有这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我的鸡柳鸡排在内。”


鸡排哥的幽默风趣,固然是他摊位上的一大亮点,但真正能够把流量“留”住的,不是金句,也不是所谓“人格魅力”,而是镜头内外高度统一的那股子“活人感”。


当鸡排哥被请上景德镇文旅座谈会的发言席,一番像模像样的“强调”、“归纳”、“总结”,让旁边的人已经都开始认真记笔记。6元的鸡排直接讲出了60亿的气势。面对黄牛,鸡排哥发表重要讲话,一个“一定”,两个“把控”,三个“做到”,四个“尽量”。正面硬刚黄牛,就怕大家多花钱。更夸张的是,甚至有人冒充鸡排嫂在附近开店。鸡排哥面对其他行为都是以和为贵,面对嫂子被造谣,直接触碰到了“鸡排霸总”的逆鳞,当着全网镜头的面搂住鸡排嫂宠溺地说:她是一位非常勤劳,非常善良的女孩子。


今年国庆,鸡排哥更是被迫全家出道。如果说鸡排哥是主理人,那鸡排奶奶是笑容担当,鸡排侄子负责维持秩序,小舅子是对外发言人,大舅哥是最勤劳的后勤保障组,而鸡排嫂是全家唯一社恐人。至此,鸡排家族全体归位,真正成为了五中街上唯一的家族龙头企业。


全家齐上阵,不是为了追逐流量,而是为了一个最朴实、最简单的目标:让排队的顾客,早点吃上鸡排。流量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而是一个需要全家一起去解决的,甜蜜的麻烦。鸡排哥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镜头内外统一的“活人”,而且他有“爱”,他爱自己,爱工作,爱家人,更爱老婆。


在短视频的汪洋里,我们早已习惯精致滤镜、完美人设、预设剧本。每一场吵架都像是导演安排,每一次落泪都像是计算好的流量密码。而“鸡排哥”的出现,让人突然觉得,这网络世界竟然还有人“没被编排过”。


他炸鸡排的动作利落,言语里带着一百分的情绪价值。面对顾客,他不摆姿态,不端架子,只是一个普通人用心地对待另一个普通人。有人总结他火的原因——有口才,有段子,但更多的是“活人感”。那种不会被算法精准预演的真诚,才是当代网络中最稀缺的气味。


“鸡排哥”之所以引起全国共鸣,是因为他没有情绪模板,也不会直播带货喊口号,却能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人味”。他对顾客的每一句称赞,对妻子的每一次夸耀,都不是设计好的“人设”,而是自然流露的真情。这样的真诚,才是最打动人心的竞争力。


互联网的盛世,表面上是人人皆可出道的舞台。但实际上,很多“出圈”的故事都是制作精良的剧本。鸡排哥的火,像是一种对过度表演的反叛。鸡排哥的“真”,不是技术型的“纪实风格”,而是他不懂“设定”,甚至在面对央视镜头时显得有点笨拙。这种未经修饰的自然,恰恰成了互联网最强的滤镜。


鸡排哥的火,不只是网络的偶然,而是网络时代的必然。当生活被算法切割、被模板替代,我们必然开始寻找那些足够有“活人感”的人。真实、热烈、充满瑕疵,他们并不完美,但每一次看到他们,都像是在提醒自己,在浮躁的时代里,做一个“有锅气”的人。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