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1日 16:57 0 aa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韩国研究人员开创了一种储存清洁能源并按需供电的新方式。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院的科学家研发了该国首个自主设计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LAES),利用剩余电力将空气冷却为液态储存,需要时释放发电。

该团队近日实现了日均10吨的液态空气产量,标志着该项技术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迈出重要里程碑。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前言

韩国机械材料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液体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日产能达10吨液体空气的系统,这一成就标志着该技术正式迈入商业化应用的门槛。

这项创新不仅可能彻底改变全球能源存储方式,更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这项由首席研究员朴俊英博士带队的项目,成功打造出韩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LAES)。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测试,它试图从根子上,破解传统储能技术在空间、材料和功能这三大核心矛盾。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告别挑三拣四的储能

传统的大规模储能,说白了,是个特别“挑地方”的活儿。比如抽水蓄能,你得先找到两个有巨大落差的水库,这基本把选址框死在了深山峡谷里。而压缩空气储能,则需要找到稳定的大型地下洞穴,同样是可遇不可求。

这种对特定地形的严重依赖,就是套在储能脖子上的一道“空间枷锁”。这不仅限制了电站的部署,还常常带来不小的环境代价。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但液态空气储能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它的核心部件——那个储存零下极低温液态空气的特制“冷箱”,以及驱动发电的涡轮机,几乎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模块化地部署在任何一块平地上。

无论是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还是电老虎聚集的工业园区,它都能安家。这种“随需部署”的特性,完美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地与用电中心在空间上的错配难题。

对韩国构建“能源超高速公路”的宏大计划来说,这种不受地形限制的分布式储能节点,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不只是充电宝更是中央空调

如果只把这套系统看作一个单纯的“充电宝”,那就太小看它了。韩国团队开发的这套LAES,更像一个多功能的“城市能源中枢”,它在储存和释放电能的同时,还创造了额外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量的梯级利用。当需要发电时,储存的液态空气被重新加热,体积瞬间膨胀约700倍,这股强大的高压气流推动涡轮机发电。关键在于,这个气化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冷量。

这部分超低温的“副产品”可不是废料,它可以直接供给附近的工厂用于工业冷却,或者为大型建筑的空调系统提供冷源,实现“电-冷联供”。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能和工业生态形成完美的闭环。系统可以主动吸收工厂排出的废热,来加速液态空气的气化过程,把工业垃圾变成了提升效率的燃料。

这种巧妙的设计,让目前约在50-70%的往返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能源循环。

这一切之所以能实现,离不开KIMM团队完全自主设计的两大核心组件。一个是每分钟转速超过10万转的涡轮膨胀机,极高的转速不仅提升了能量转换效率,还大大缩小了系统体积。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另一个是采用多层绝缘和强真空技术的低温储罐,确保液态空气能被长期稳定地储存。正是这些硬核技术,让系统能无缝嵌入复杂的城市工业环境。

把空气焊进电池里

放眼全球,储能的另一条主流赛道是化学电池,尤其是锂电池。但这条路越走,资源焦虑就越重。制造锂电池离不开锂、钴等稀有金属,这些资源的开采不仅带来环境污染,更容易引发地缘政治风险。

相比之下,LAES走的是一条彻底的可持续路径。它的储能介质就是空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完全免费。这从源头上就避开了资源瓶颈和环境代价。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它的优势更加明显。这套物理储能系统的设计寿命长达20到30年,远超过锂电池普遍8到15年的使用周期。

而且,它的安全性远高于化学储能,组件磨损后也可以维修更换,综合下来,长期的运营成本和环境足迹都更优。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它当下的挑战。比如,较高的初期投资成本,以及仍有提升空间的系统效率。但正如英国、中国、美国等国也在积极研发这项技术一样,赛道的前景毋庸置疑。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而韩国此次突破的独特意义在于,核心组件的完全自主研发,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掌握了未来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的主动权。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液体空气储能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多国政府都将储能技术列为重点支持领域,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液体空气储能项目投入商业运营。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一技术突破的意义在于为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变得更加可靠和经济,最终惠及每一个家庭和企业。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结语

韩国KIMM的这项成果,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参数的刷新。它更像一个宣言,通过直面空间、功能和材料这三大储能领域的根本性矛盾,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范本。尽管目前系统规模与国家电力需求相比还很小,但概念验证已经完成。

随着全球对长时、大规模储能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这种将我们赖以呼吸的空气变成“绿色电池”的构想,正在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它预示着一个更加灵活、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而那个未来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每一次呼吸之间。

韩国团队突破?首个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日产量达10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