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1日 01:12 0 admin

自从去年尼康收购RED之后,外界几乎都在期待尼康能有重磅动作。今年上半年,尼康确实推出了全新的ZCinema产品线,但该系列并未发布新相机,只是为RED摄影机更换了Z卡口。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可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换了卡口的设备本质上还是RED摄影机,门槛依然很高,很难触及。原来尼康早就在暗中筹备大招,这台尼康与RED联名打造的ZR相机,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呢?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拿到这台相机时,第一反应就是屏幕也太大了!它搭载了一块DCI-P3LCD显示屏,尺寸达到4英寸,像素为307万。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相机屏幕相比,大了接近一倍,显示效果也十分出色,索尼用户看到酸的不行了···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ZR屏幕的最高亮度达到1000nit,阳光直射下画面依然清晰可见;同时,它的屏幕宽高比为16:10,你要觉得屏幕上的参数信息会遮挡画面,又不想隐藏这些参数,还能调整为参数不遮挡核心画面的显示模式。还有这次ZR终于配备了竖屏拍摄专属UI,满足竖屏内容创作需求。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由于屏幕占据了机身背面的大部分空间,ZR也成为尼康全画幅相机序列中,物理按键数量最少的一款机型。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ZR的直板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握持感,虽然手柄位置设计了凹槽,但单手握住相机的同时,另一只手触屏调整参数仍有难度。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因此,常用的参数设置还是需要依靠物理按键,好在相机配备了三个自定义按键,基本能满足日常操作需求,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学习并习惯它的操作逻辑。还有一个设计我非常喜欢,就是机身上的这个拨杆,通过它可以快速放大或缩小画面,方便更清晰地查看对焦状态和画面细节。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但大屏会增加相机耗电量。在非高强度拍摄场景下,一天大概会消耗两到三块电池。其实只要不是在强光环境下,将屏幕亮度调至正常档位就足够使用,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续航。要为这块高素质屏幕牺牲一点续航,各位觉得值吗?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ZR的机身背部设计有两个品牌标识,除了经典的尼康(Nikon)logo,另一个醒目的标识正是RED,这是尼康收购RED后,在机型上直观体现双方技术融合的关键设计细节。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ZR单机重量是540g,算上电池和存储卡,整体重量约为630g,在全画幅视频相机中属于相对轻便的范畴;机身尺寸方面大致相当于将Z63的机身握把砍掉,并移除顶部EVF寻像器后的形态。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存储方案上,ZR采用CFB+TF双卡槽设计。但是不支持游戏设备那种高速TF卡,仅能兼容传输速度较慢的普通TF卡,且这类TF卡主要用于存储静态图片,能支持的视频录制规格非常有限。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虽配备了耳机口、麦克风口、C口及HDMI口,但用的是是MicroHDMI口,这对于电影机定位来说是个缺点了;同时连接多个设备,比如外接监视器(视频输出)、充电宝(供电)、电脑(实时传素材)。如果用microHDMI,它只能负责视频输出这一个功能,还需要额外的USB口供电、另一个口传数据,这会导致相机口数量增多(机身更臃肿),且需要携带HDMI线、充电线、数据线三根不同的线缆,增加便携负担(尤其像ZR主打轻量化,多一根线就违背了轻量化初衷)。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micro HDMI口受限于版本(比如HDMI1.4或2.0),带宽只能支持4K/30p、8bit视频,无法满足6K、12bit RAW这类高规格视频的实时输出需求;即便部分micro HDMI支持更高规格,也容易因线缆质量差异导致信号不稳定(比如画面卡顿、色彩断层)。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C口的带宽上限远高于microHDMI:比如支持USB3.2Gen2x2的C,带宽可达20Gbps;若支持Display PortAltMode2.0,甚至能传输8K/60p、10bitHDR视频,完全能覆盖ZR当前的6K规格,甚至应对未来更高规格的视频升级。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ZR的传感器是一块2450万像素的部分堆栈式全画幅传感器,就是那个Z63、松下S5II同款的劳模IMX410。ZR在画质上的核心升级,就是支持录制12 bit的R3D NE RAW文件,这可是RED的核心技术。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对该格式不了解的朋友可以这样理解,它是RED与尼康联合为尼康影像处理器研发的RAW格式,拥有15档以上动态范围,后期可灵活调整ISO、白平衡、色彩空间以及伽马曲线(如Log3G10或N-Log),目前达芬奇20.2版本后可以打开的。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但比较可惜的是,目前ZR无法通过调整压缩比来缩小R3D NE RAW文件的体积。用一张330GB的存储卡测试,拍摄6K30p视频时仅能录制23分钟,拍摄4K30p视频时可录制51分钟,存储压力相对较大。如果未来尼康能通过固件升级加入压缩比调整功能,将会是非常实用的改进。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另外,ZR此次也支持自定义LUT监看,但仅适用于R3D NE RAW格式,屏幕这么好,搭配常用的LUT来监看拍摄画面不香吗?希望尼康后续能通过固件升级解决这个问题。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其他拍摄规格,ZR与Z63基本一致,最高可拍摄无裁切的Z卡口6K/60p视频;在4K模式下,能获得6K超采的画面,锐度表现出色;4K120p视频的画质同样不错,但会有1.5倍左右的画面裁切;1080P分辨率下,最高可拍摄240p视频。如果既想保证高画质,又想控制文件体积,可采用10bit的H.265(或10bit4:2:2编码)格式拍摄,并将色调模式设置为N-Log。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说到了N-Log,那尼康的色彩管线易出现蓝色溢出问题就避免不了。这次ZR引入了全新的色彩方案,R3D NE Log3G10(RED原汁原味R3D NE Log3G10是16bit色深,ZR目前仅能支持12bit的压缩版RAW格式),只实测使用官方709LUT、RED专属LUT,还是自定义LUT机内切换后蓝色溢出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那么N-Log监看的曝光准确性呢?。用Z63分享内容实拍就曾发现,虽然Z63的画质不错,但拍摄画面经常出现明显噪点,最后排查出原因:N-Log还原监看时曝光不准,若屏幕显示曝光正常,实际素材大概率处于欠曝状态;若素材曝光准确,屏幕显示则会过曝,因此必须紧盯波形图才能保证拍摄曝光正确。目前来看,ZR基本能实现所见即所得,但如果画面中暗部占比较大,建议适当向右曝光,这样能获得更纯净的画面。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在对焦能力与防抖效果方面,ZR与Z63保持一致。EXPEED7影像处理器带来的对焦性能,相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对焦框基本能牢牢锁定前景主体,即便有其他物体遮挡,也不会轻易跑焦。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那么再不考虑转接镜头的情况下,尼康的24-70mmF2.8镜头画质出色,比上一代还减轻130g,镜头口径从82mm缩小至77mm,便携性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它采用内变焦设计,调整焦段时,镜头镜筒不会伸出机身,这一特点对使用稳定器拍摄的用户尤为友好,无需在调整焦段后重新对稳定器调平,节省操作时间。同时,镜头搭载VCM(音圈马达)对焦系统,对焦速度和安静度都有良好表现,刚好发布在ZR之前,所以这就是明示了····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但是你还得知道ZR的层级菜单嵌套严重,远不如哈苏X2D那种舒服,用4K120p时不支持自定义的LUT文件进行监看,仅能使用机身内置的视野辅助功能还原正常画面色彩;电池不能屏显百分比、双卡不能同录。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1万3的入门电影机 就能拥有RED 尼康ZR体验 和FX3比你选谁呢?

我原以为是价格和性能都对标FX3的,没想到在性能更好的情况下,价格还对标ZV-E1,索尼看完后吓得估计赶紧加紧设计ZVE2了,13999的价格其实很不错了,这确实是台入门电影机,但是尼康佬们打鸟多了都是搞静态的,这个视频优势多余拍照的ZR你们会考虑吗?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