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三向”融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5日 00:37 0 aa

一辆简易拼装的台车,让桥梁防撞护栏施工杜绝了人工高空作业安全隐患;一项不起眼的模板加固方法改良,为项目省下近十万元成本;一套自主研发的测量工具,将检测精度提升到新高度……近年来,中铁六局太原公司以“融入施工一线、融入管理后台、融入团队铸造”为导向,围绕隧道、桥梁、路基工程等开展科技攻关与管理创新探索,有效激发公司产业创新活力,释放澎湃动能。

“三向”融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向施工一线融入,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企业9家创新工作室的核心任务,就是瞄准施工建设主业,借助在建工程开展科技与管理创新。”公司工会工作部部长张涛表示。在助力重大项目攻坚,提振生产效率方面,依托西渝高铁康渝段、西延高铁、雄保高铁等工程,各工作室均表现抢眼。

其中,郝利斌创新工作室,助力企业完成12个大类、36个产品、162个检测参数的试验检测资质扩项升级;通过完善隧道施工、野外测量精测资源配置,采用3D扫描技术及无人机航测系统,樊经宇、卢琨创新工作室推动西延高铁、武两高速公路工程实现每公里隧道施工资金节约144万元,野外测量人力物力成本节约50%。刘继德、张凯创新工作室顺利获取山西省总工会直属工委命名,取得助推资金7万元。

“三向”融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向管理后台融入,内生动力有效激活。“桥梁上跨施工时,下方公路防护棚的人工搭建费时又费力。”公司职工姬毅超道出了困扰一线的难题。在企业“五小”成果征集中,他提出的“新建桥梁上跨既有道路吊架防护棚施工”方案被“点中”,如今,这一成果已在多个项目推广。

公司以“五小”成果攻关为切入点,由生产科技部门与工会协同配合,收集、评选、表彰一线在建项目职工与各创新工作室小微成果。同时,发挥管理后台联动作用,邀请项目工程技术系统专家参与员工创新工作室、“五小”成果评审考核,让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专职科技创新工作相互融合,通过党群、生产部门优势资源整合,为员工创新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

向团队铸造融入,内在潜能持续迸发。“这是继咱们2024年夺得集团公司试验技能大赛团体第一之后的又一次登顶,恭喜大家!”华诚天诚公司张凯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张凯激动地说。公司通过“导师带徒”机制,利用在建工程重难点技术攻关培养骨干力量,并鼓励各创新团队参加内外部职业技能竞赛,巩固团队整体业务素养,确保员工创新工作“后继有人”。

为进一步培育创新团队,公司围绕员工创新工作领衔人物、技术骨干,大力开展选优树模工作,先后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张凯、张鑫鑫,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龙全等“后起之秀”,11人晋升特、高级技师,各团队在中国中铁雄安区域总部测量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在“南方测绘杯”山西省选拔赛获团体优胜奖,个人二等奖与优秀技术指导奖,在山西省铁路工程测量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3名个人获得“优秀选手”称号。(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石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