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今天,鄂尔多斯登上《人民日报》!因为这件事→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3日 16:40 0 aa
今天,鄂尔多斯登上《人民日报》!因为这件事→

今天(9月23日)《人民日报》第6版报道了

鄂尔多斯市科技馆

科普大篷车团队

给“科技馆”装上“车轮”

今天,鄂尔多斯登上《人民日报》!因为这件事→

《人民日报》 2025年9月23日6版

全文如下↓↓

鄂尔多斯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团队——

给“科技馆”装上“车轮”

9月17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恩格贝镇中心小学,一辆印有“科普大篷车”字样的白色汽车驶入校门,缓缓停在操场看台前。

今天,鄂尔多斯登上《人民日报》!因为这件事→

在达拉特旗恩格贝镇中心小学,孩子们体验VR眼镜。鄂尔多斯市科技馆供图

车一停稳,8名身穿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下车忙活起来。支起桌子,摆上宣传册、展品,调试好设备,不到10分钟,一个小型“流动科技馆”便已搭建完成。

戴上VR眼镜,瞬间穿越浩瀚宇宙,曼妙星空尽收眼底;手握操纵杆,控制无人机,完成起落、悬停等动作……活动现场,炫酷展品整齐摆放,学生们上手操作,惊呼、欢笑声不断。

“对于许多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走进科技馆、操作科学仪器设备的机会很少。”鄂尔多斯市科技馆馆长贺宁瑞介绍,科普大篷车如同给“科技馆”装上“车轮”,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近距离感受科学的奥妙。

“同时按住这两个键,就能让它跳舞。”在科技产品展区,科普大篷车团队成员刘淑婷正在向学生们演示机器狗的操作。比心、拜年、后空翻……随着指令下达,机器狗灵活变换姿势,逗得学生们咯咯直笑。操作结束,刘淑婷放下手柄,开始讲解机器狗的原理。

今年27岁的刘淑婷,是团队里的“技术担当”。从小学起,她就喜欢捣鼓各种电子元件,大学毕业后考入了鄂尔多斯市科技馆,主动申请加入科普大篷车团队。“几乎每到一所学校,都有学生告诉我,自己以后想当科学家,用自己的发明帮助更多人。”刘淑婷说,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爱上科学,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

在科学实验区,科普大篷车团队成员高田恬正在给学生们展示趣味实验。“这是一张白纸,这里有瓶‘药水’,如果往上喷水会怎么样?”说着,高田恬拿出小喷壶对着纸张喷洒,只见空白纸上浮现出清晰字迹,学生们纷纷惊呼。

“做实验可以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可知可感,学生们都很喜欢。”高田恬说,加入科普大篷车团队之前,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并不多。她从最简单的科学实验学起,把原理、操作一点点吃透后,再设计通俗易懂的讲解词,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和讲解能力。

贺宁瑞介绍,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科普对象已经从学生拓展至农牧民、老年人等多类群体,科普内容也涵盖展品讲解、科学实验、卫生健康、反诈宣传等多个维度。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团队累计开展活动1400余场,惠及群众60余万人次。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赵景锋)

编辑:李由

校对:郭娜

审核:杨阳

终审:折海军

今天,鄂尔多斯登上《人民日报》!因为这件事→

点亮

今天,鄂尔多斯登上《人民日报》!因为这件事→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