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系列9月25日发布,令雷军没想到的是,新品预热遭到友商“围攻”,OPPO Find X9系列、vivo X300系列、真我GT8 Pro扎堆官...
2025-09-23 0
当OpenAI的工程师为算力焦虑到失眠时,他们可能没算过一笔账:美国数据中心未来5年缺45吉瓦电,而隔壁比特币矿场正躺着6.3吉瓦现成电力。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捅破的窗户纸——那些被骂“浪费能源”的矿场,突然成了AI时代最紧俏的“电力现货”。市场还在盯着比特币价格猜涨跌,却没人发现,这些矿企的每瓦电力藏着5到8美元的价值,这可能是未来十年最被低估的财富密码。
2023年,ChatGPT的爆火让“算力”成了科技圈的硬通货。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算力的背后站着一个更硬核的约束——电力。就像汽车离不开油,AI服务器每秒钟的运算,都在吞噬着巨量电能。摩根士丹利的模型算了笔账: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飙到65吉瓦,可电网能提供的“近期接入容量”只有15吉瓦,加上在建的6吉瓦数据中心,缺口高达45吉瓦。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三峡电站总装机22.5吉瓦),要在5年内补上,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扎心的是,传统解决方案全在“掉链子”。想新建火电站?审批流程能拖到你怀疑人生,环保抗议、社区听证、电网接入许可,一圈下来没个3-5年根本落不了地。天然气涡轮机?摩根士丹利说最多能补15-20吉瓦,还得看气源够不够。核电站?美国现有核电站能挤出5-15吉瓦,但安全审查能让项目卡在图纸上十年。连施耐德电气都在报告里哭丧:“获取电力”成了数据中心延期的头号原因,多少AI公司拿着钱却等不到电,眼睁睁看着算力窗口溜走。
这时候,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角色突然站到了聚光灯下——比特币矿企。
提到比特币矿场,多数人脑子里是“嗡嗡作响的矿机”“疯狂耗电的吞金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矿场从出生起,就自带一个顶级buff:现成的电网接入和大规模电力容量。美国比特币矿企手里握着多少电?6.3吉瓦已运营(相当于63个大型核电站的单机组容量),2.5吉瓦在建,还有8.6吉瓦拿到了电网接入许可——这些不是“规划中的电”,是插根线就能用的“电力现货”。
为什么矿场会有这么多电?因为挖矿本身就是“电力密集型产业”。早年矿企为了抢电价洼地,要么扎在水电站附近,要么死磕电网公司拿批文,硬生生把“搞定电力”刻进了基因里。一个100兆瓦的矿场,从选址到电网接入、变压器安装、电力调度系统搭建,少说要砸几千万美元,耗时18-24个月——但现在,这些投入全成了“沉没成本优势”。
对比新建数据中心,矿场的优势能把人馋哭。新建一个100兆瓦数据中心,光电网接入审批就得1-2年,还得自己建变电站、拉高压线路,总周期至少3年;而矿场改造?18-24个月就能变成“带电外壳”,里面的电力基础设施(变压器、配电柜、备用电源)全是现成的,AI公司拎包入住就行。摩根士丹利说得直接:“这是AI公司最快获得电力、执行风险最低的选择。”
市场对矿企的估值,还停留在“挖矿逻辑”里打转:比特币价格涨,矿企股价涨;比特币价格跌,矿企股价跌。但摩根士丹利甩出了一个颠覆性指标——“企业价值/瓦特”(EV/Watt),直接撕开了价值错配的口子。
什么是EV/Watt?简单说,就是矿企每瓦电力对应的企业价值。现在多数比特币矿企的EV/Watt低得离谱,有的甚至不到1美元;但摩根士丹利算完账发现,只要把矿场改造成AI数据中心,每瓦价值能飙到5-8美元——差了5-8倍,这哪是价值低估,简直是“地板价甩卖”。
他们做了个100兆瓦矿场改造的模型:不装芯片,不买服务器,就把矿场改成“带电外壳”,长期租给云服务商。如果租给亚马逊、谷歌这种大型云服务商(Hyperscaler),股权价值5.19亿美元,每瓦5.19美元;如果租给急需电力的新兴云服务商(Neocloud),股权价值直接冲到7.81亿美元,每瓦7.81美元。
为什么这么值钱?因为电力成了AI时代的“硬通货”。新兴云服务商为了抢算力先机,愿意付高价锁定电力;大型云服务商虽然议价能力强,但长期租赁能带来稳定现金流——对矿企来说,这比挖比特币香多了:挖矿要看币价脸色,租金却是旱涝保收的“永续现金流”。更妙的是,这种改造通常用项目融资,杠杆率能拉到70%-80%,矿企自己不用掏多少钱,还能避免持有芯片的技术迭代风险,简直是“空手套白狼”的完美商业模式。
为什么这么大的价值,市场就是看不见?说到底,是认知惯性在作祟。
第一重盲区:“挖矿=高风险”的标签。过去十年,比特币价格从1美元冲到6.9万美元又跌回2万美元,矿企跟着坐过山车,投资者怕了,看到“比特币矿企”就绕道走,根本没心思看它的电力资产值多少钱。
第二重盲区:忽视“基础设施属性”。投资者习惯用“挖矿毛利率”“比特币储备量”给矿企估值,却忘了矿场本质上是“带电力的不动产”。就像港口,不管运的是煤炭还是芯片,港口本身的价值永远在——矿场的电网接入、变压器、土地,这些都是抗周期的硬资产。
第三重盲区:环保争议的“遮羞布”。公众骂矿场“浪费能源”,监管时不时喊“限制挖矿”,这些负面声音掩盖了矿场的基础设施价值。但现在风向变了:AI数据中心的能耗比挖矿高多了(一个H100芯片的功耗是矿机的10倍),但没人骂AI“浪费能源”——因为AI是“高级生产力”。当矿场把电力从“挖比特币”转向“供AI算力”,环保争议自然烟消云散,价值重估只是时间问题。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其实在敲警钟:当AI电力缺口从“预期”变成“现实”,当云服务商开始为电力签十年长约,比特币矿企的EV/Watt迟早会向5-8美元靠拢。现在那些EV/Watt不到2美元的矿企,就像2010年的比特币——你觉得它是泡沫,有人却在悄悄囤货。
100年前,石油商人抢的是油田;100年后,AI时代抢的是电力。当算力成了数字经济的“血液”,电力就是“血管”——而比特币矿场,就是那些已经铺好的、却被当成“废管道”的血管。
摩根士丹利的6.3吉瓦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是给所有投资者的“寻宝图”:别再盯着比特币K线图焦虑,去看看那些矿企的电力资产负债表;别再问“AI算力怎么扩张”,答案可能藏在被骂“浪费能源”的矿场里。
这个世界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价值永远在偏见中诞生。当所有人都觉得比特币矿企会跟着币价一起沉沦时,或许正是它们撕掉“挖矿”标签,变成AI时代“电力基建巨头”的开始。毕竟,在电力比黄金还贵的年代,手里握着6.3吉瓦“即插即用”电力的人,从来都不是输家。
相关文章
小米17系列9月25日发布,令雷军没想到的是,新品预热遭到友商“围攻”,OPPO Find X9系列、vivo X300系列、真我GT8 Pro扎堆官...
2025-09-23 0
当OpenAI的工程师为算力焦虑到失眠时,他们可能没算过一笔账:美国数据中心未来5年缺45吉瓦电,而隔壁比特币矿场正躺着6.3吉瓦现成电力。这不是科幻...
2025-09-23 0
跳票已久的超薄iPhone Air国行版终于传来新消息——预计下个月正式开售。但这一次,苹果带来的不只是惊艳的设计,还可能有一系列“中国特色”的限制。...
2025-09-23 0
9 月 23 日凌晨,苹果给参与了开发者计划的用户推送了:■ iOS 26.1 Beta■ iPadOS 26.1 Beta■ watchOS 26....
2025-09-23 0
中秋节又要到啦!每年都在纠结送什么礼物?月饼礼盒虽然应景,但吃多了怕胖,转手送人又怕没新意……今年不如来点不一样的!一块能24小时守护家人健康的智能手...
2025-09-23 0
不得不说,今年苹果的策略还是不错的,将iPhone17标准版,进行了加量不加价,内存升级,屏幕升级,还有快充升级等,价格却还维持在5999元。毫不客气...
2025-09-23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9-23 7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9-23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