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21 日消息,尽管今年的新款 iPhone 才刚刚发售,关于明年 iPhone 系列的新消息就已经出现了。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今天分...
2025-09-21 0
咱们看病常遇到三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出院后接到医院的随访电话,护士照着单子问几句“睡得好吗”、“药按时吃了吗”,顶多五分钟就挂了。
这种传统随访就像网购签收后的例行确认,问完就完事,至于你回家后真遇到什么问题,很难及时得到帮助。
现在大医院开始推的全病程管理完全是另一回事,就像请了个私人教练,从你怀疑生病开始,到确诊治疗、术后康复,全程都有专业团队盯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今年3月上线的“星火大模型”系统,会给每个患者建动态健康档案,连你昨天吃了什么药、血糖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个做了关节置换手术的阿姨说,出院后每天对着手环说话,AI就会提醒她该做哪些康复训练,比家里人还上心。
再往远了说,未来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厉害,从你小时候打疫苗,到中年查三高,再到老年需要护理,整个过程都有连贯的健康记录。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开了“全程管理中心”,不光管你某次生病的全过程,还会根据你的年龄、病史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这三种模式的区别很明显,传统随访是“点对点”的碎片关心,全病程管理是“线对线”的全程陪伴,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则是“面对面”的终身守护。
现在技术突破的关键点,就是让全病程管理从大医院的试点变成普通人都能享受的服务。
齐鲁医院的病房里,刚做完PCI手术的患者床头都放着个智能终端,患者出院时,医生会把康复计划录入系统,绑定在手腕式监测设备上。
这个设备能实时测心率、血氧,数据一有异常,医院后台就会报警。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人机配合”,AI先处理海量数据,比如把患者的用药记录、检查结果、日常活动量整合起来,生成初步评估报告。
健康管理师根据报告跟进,遇到复杂情况再请医生把关,齐鲁医院的数据显示,这种模式下患者咨询率最高能达到88.9%,健康管理师平均不到30分钟就能响应患者的问题。
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不用跑医院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重庆三峡医院的产科更有意思,把全病程管理搬到了孕妇手机上,每次产检数据自动同步,AI会计算预产期、提醒下次检查时间。
有位孕妇血糖有点高,系统每天推送食谱建议,还能直接连线营养师咨询,医院统计显示,参与这个项目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模式降低了不少。
这些变化背后是技术的突破,盈康生命开发的AI系统能根据患者说的“心慌、出汗”这些症状,自动推荐合适的科室和医生。
施强健康的平台更厉害,针对不同病种设计了专属的随访方案,比如糖尿病患者每周测几次血糖、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该调药,都由算法精准控制。
这些技术不是要取代医生,而是让专业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国家最近出台的居家医疗服务指南里明确说,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派人上门看病、建家庭病床。
这个政策给全病程管理提供了很大支持,现在不少医院已经在尝试,给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上门换药、康复指导等服务,这些项目还能刷医保报销。
但要让服务真正落地,还有很多细节要解决,比如齐鲁医院的医生提到,有些老年患者不会用智能设备,需要家人帮忙操作。
医院专门培训了一批志愿者,上门教老人怎么看数据、怎么跟AI对话,还有数据安全问题,患者的健康信息属于隐私,医院都要建专门的加密系统,防止信息泄露。
支付方式也在创新,现在有些全病程管理项目尝试“医保+商保”结合,基础监测由医保报销,个性化服务则由商业保险覆盖。
这样既减轻了患者负担,也让医院有动力持续提供服务,Costco那种会员制模式也被借鉴过来,有些医院推出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交少量年费就能享受全年的AI监测和咨询服务。
虚拟医院的建设正在加速,患者在家通过视频问诊,医生开好处方后药品直接快递到家,需要检查时社区医院会上门取样。
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慢性病患者,不用频繁跑大医院排队,国务院的文件里也鼓励社区养老机构和医院合作,把远程会诊、智能监测这些服务送到老人身边。
如果你是慢性病患者,首先可以问问主治医生,所在的医院有没有全病程管理项目。
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病,现在很多三甲医院都有专门的管理系统,符合条件就能免费领取或租用监测设备,齐鲁医院就给1500多位患者提供了这类服务,满意度超过90%。
使用智能设备时别嫌麻烦,认真记录日常数据很重要,AI系统需要足够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你输入的每次血压值、每次用药记录,都会让健康建议更精准。
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咨询,现在医院的健康管理师响应都很快,齐鲁医院能做到30分钟内回复患者咨询。
家里有老人的话,可以关注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按照国家政策,基层医院会定期派人巡诊,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检查。
有些社区还配备了智能健康小屋,能测血糖、做心电图,数据直接同步到家庭医生的系统里,有问题能及时发现。
选择医院时可以留意那些有MDT团队的机构,全病程管理强调多学科合作,比如心脏手术后的康复,需要心内科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共同制定方案。
这种团队协作模式比单一科室看病更全面,尤其适合复杂疾病患者。
这场医疗服务的变革才刚刚开始,从过去的“出院就失联”,到现在的“24小时在线陪伴”,AI大模型和可穿戴设备正在重新定义医患关系。
相关文章
IT之家 9 月 21 日消息,尽管今年的新款 iPhone 才刚刚发售,关于明年 iPhone 系列的新消息就已经出现了。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今天分...
2025-09-21 0
咱们看病常遇到三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出院后接到医院的随访电话,护士照着单子问几句“睡得好吗”、“药按时吃了吗”,顶多五分钟就挂了。这种传统随访就像网购签...
2025-09-21 0
当AI聊天机器人赛道从“百模大战”进入“用户留存”的下半场,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根据QuestMobile最新数据,今年8月豆...
2025-09-21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I夙夜玖歌编辑I夙夜玖歌前言谁没在等外卖时随手点开过...
2025-09-21 0
“以前觉得快递员只是干体力活,现在我们可以评职称、拿人才补贴,感觉所有的努力都被认可了。”90后快递小哥李庆恒告诉记者。从分拣员到杭州市C类人才,从快...
2025-09-21 0
安徽日报记者 刘良慧“从读书时就痴迷航空,现在能亲手把图纸变成航空器翱翔蓝天,这份热爱从未褪色。”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经营计划部部长、无人机...
2025-09-21 0
近日,贵州大学副校长支启军一行前往钜成产业园调研,并就下一步产学研合作、共建科研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钜成云创集团董事长薛智文,贵商总会常务副...
2025-09-21 0
9月17日,国内首款“检E”智能多维道路检测车全国首发仪式在南宁举行。作为本届东博会人工智能主题展的亮点之一,这款融合“空-表-地”三维立体检测、AI...
2025-09-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