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19 日消息,阿里通义万相全新动作生成模型 Wan2.2-Animate 今日正式开源。该模型支持驱动人物、动漫形象和动物照片,可应...
2025-09-19 0
【CNMO科技】近日,小米官方公布了即将发布的小米17 Pro系列的外观。新机的后置相机模组采用全新的“妙享背屏”方案,让手机的背面也能像小折叠手机展开后那样,拥有一定的交互能力。
小米17 Pro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有外媒曾爆料称,iPhone 17系列将推出背屏版本。在曝光的概念设计图中,背部背屏与灵动岛的组合,让不少果粉盼望着能早日体验到这一创新设计。
然而,在苹果秋季发布会上,背屏版的iPhone 17系列并未如期登场。有意思的是,在小米17 Pro系列妙享背屏外观发布后,网友通过P图制作出黑色iPhone 17 Pro背屏版,填补了众多果粉的遗憾。
背屏的发展
事实上,手机背屏并非全新概念,其在2017年发布的魅族PRO 7上就出现过。该机除了正面的主屏幕外,背部左侧还有一块1.9英寸彩色显示的AMOLED背屏,可以显示天气、计步、时间、通知等手机状态。但这款产品最终以失败收场,随后魅族PRO系列产品线退出了历史舞台。
魅族PRO 7
到了2018年,手机厂商们开始卷正面屏占比,于是诞生了另一种类型的背屏方案——正反双屏手机。最典型的当属vivo NEX双屏版。该机正面采用一块6.39英寸屏幕,屏占比达到了91.63%;机身背面塞进了一块5.49英寸Super AMOLED屏幕,让用户在自拍、视频通话时完全依赖后置主摄拍摄,从而实现手机正面“无刘海真全面”。值得注意的是,vivo NEX双屏版在游戏场景下实现了双屏触控模式。游戏时,用户在正屏进行移动操作,可通过触碰背屏进行射击操作。
虽然,这种方案带来了极高的屏占比视觉冲击,但因高昂的成本、笨重的机身以及实际使用中频率不高的背屏体验,让双屏手机迅速退出主流市场。
小米11 Ultra
直到2021年,被雷军誉为“安卓之光”的小米11 Ultra通过“灵眸视窗”功能重新探索背屏价值。在背面右侧小窗中,用户可自定义时间样式、插入个性签名和图片等功能。然而,11 Ultra搭载的骁龙888移动平台发热严重,让它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在小米12、13、14和15系列中再没有出现背屏的身影。
回到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从官方宣传片中展示的用法来看,与小折叠手机的外屏用法基本一致:可以用来显示时钟、照片或小组件,在拍照时也可以使用妙享背屏来取景。或许正是近年来小折叠手机的兴起,让背屏能够重回大众视野。
背屏的优势
在当前手机外观和功能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背屏设计为手机厂商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新方向。通过背屏实现独特的交互方式和功能拓展,能够吸引追求个性和创新的消费者,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vivo NEX双屏版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屏在功能上的拓展潜力不断扩大。除了现有的信息展示、拍照辅助、应用快捷操作等功能,背屏在未来还有望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如智能健康监测、智能家居设备集中控制等更多功能体验。或者背屏设计还可以像vivo NEX双屏版一样,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推出特殊功能。如背屏可以成为游戏技能按键,提升手游玩家的游戏操作体验。
背屏的劣势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手机增加一块屏幕必然会带来额外的电量消耗。如何在保证背屏功能丰富的同时,有效控制功耗,减少对手机续航的影响,是手机厂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尽管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或将采用LTPO等低功耗技术,但如果全天候启用背屏仍会增加一定比例的耗电,这对于本就有续航焦虑的用户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同时,背屏的加入也必然会导致手机制造成本上升,包括屏幕硬件成本、研发成本以及为适配背屏而进行的系统优化成本等。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大概率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成为购买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背屏的位置处于手机摄像头的区域,可能对手机影像系统升级形成制约。当前旗舰机摄像头模组已占据背部近1/3面积,若需为背屏预留空间,或迫使厂商压缩传感器尺寸或采用镜头的堆叠方案,进一步增加成本。同时背屏也会增加手机的重量,对于女性用户来说并不友好。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背屏的出现将改变用户现有的操作习惯。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了通过手机主屏进行所有操作,对于背屏的功能和操作逻辑需要一定时间来学习和适应。如果背屏的操作体验不够流畅、便捷,或者功能实用性不强,很容易导致用户对其缺乏兴趣,最终弃用。
写在最后
小米17 Pro系列背屏设计本质是手机行业在影像堆叠趋近物理极限后的创新突围。相较于卷参数、拼像素,背屏通过空间维度的拓展,为用户体验升级提供了新可能。若小米能凭借生态协同与场景化创新证明背屏的实用性,或引发新一轮“背屏军备竞赛”,正如小米13小屏机型成功后,多家厂商迅速跟进小屏赛道一样。
但背屏设计最终能否成为主流,将取决于技术成熟度——能否实现功耗、成本与体验的三角平衡;生态整合力——背屏能否成为跨设备交互的枢纽;用户需求洞察——厂商能否精准捕捉细分场景的痛点等方面。
相关文章
IT之家 9 月 19 日消息,阿里通义万相全新动作生成模型 Wan2.2-Animate 今日正式开源。该模型支持驱动人物、动漫形象和动物照片,可应...
2025-09-19 0
【CNMO科技】近日,小米官方公布了即将发布的小米17 Pro系列的外观。新机的后置相机模组采用全新的“妙享背屏”方案,让手机的背面也能像小折叠手机展...
2025-09-19 0
作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9月18日,中国—东盟电子体育产业活动周开幕式暨电子体育产业推介会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
2025-09-19 0
【一线见闻】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单语嫣九月的北京,天高云淡,阳光洒在永定河畔,水面泛着粼粼波光。记者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付家台村...
2025-09-19 0
目前这两款产品已接受送样,将于2026年Q1实现量产。近日,思特威推出物联网(IOT 系列高性能图像传感器新品——SC256HIOT(2.6MP 及S...
2025-09-19 0
9月19日,2025年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人工智能产业专场暨“智算未来”分享交流会在苏州常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江苏省“J-TOP创新...
2025-09-19 0
来源:【中国吉林网】9月19日,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盛大开幕。吉林机场集团精彩亮相,在向人民空军致敬的同时,展示了企业发展成果和吉林丰...
2025-09-19 0
当人工智能日益深入当下生活,人们抬头仰望浩瀚星空时,内心会生成怎样的图景?9月19日,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教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市青年...
2025-09-1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