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E口同声】从AI时代的网络安全谈起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17日 07:22 0 aa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网络安全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千家万户对“安心生活”的朴素愿景,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支柱;既是回应“人民所需”的民生关切,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大者”。

网络安全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概念”,它需要置于跨行业、高层次的维度去审视,其影响涉及金融、医疗、工业等各行各业;也绝非静止不变的“固化事物”,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如今互联网已经从数据驱动时代迈向了AI赋能阶段,网络安全的考量自然也需要加入“AI元素”,以此来应对新的风险与挑战。

AI时代下的网络发展,印证了“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是AI带来的快捷、便利、高效,让互联网从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传递跃升到主动生成、参与思考的更高位面,无论是智能客服的优化,还是AI算法助力科研突破,都彰显了AI的正向价值;另一方面,则是AI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AI生成产品的泛滥,让信息源头污染,让事实真假难辨。从炮制“假靳东”诱导投资,到伪造“全红婵”虚假形象推销商品,这类AI滥用行为不仅侵害个人权益,更扰乱网络秩序。面对这样的“左右交锋”,AI时代的网络安全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应对这些考验,首要任务是厘清AI的核心定位与属性。AI诞生初衷和最终归宿是服务人类、助力社会发展的生产工具。从这一工具属性出发,我们应当将其作为便利生活的“科技助手”,而不是助纣为虐的“作案工具”,尽可能发挥其在网络空间的正向效能。当前诸多网络安全隐患,本质上并非AI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源于部分使用者对AI的不当利用:他们使用AI实时抓取公开信息、泄露的账户数据和社交平台资料,构建受害者画像,生成更加精准的诈骗信息;借助AI生成深度伪造视频,以假乱真误导公众。凡此种种都需要回归技术本质思考,让科技朝着“向善”前行,而非沦为“向恶”的帮凶。

AI时代是全新时代,网络安全建设需要及时跟进、主动作为。今年9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利用AI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均需标识,为AI生产视频发放“数字身份证”,这一举措正是顺应AI时代需求、补齐网络安全监管短板的“应时之举”。鉴于AI领域的创新性与复杂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及时识别AI应用中需明确界定的法律边界,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AI安全技术体系与标准规范;在AI芯片、安全操作系统、加密算法等核心领域集中发力,打造守护网络空间的“国之重器”;同时,加大对AI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以严格监管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网络安全本质是“人”的安全,网络安全依赖众人之力。AI技术无论如何先进,其最终的使用者、管理者与规范者仍是人类。因此,要构建网络安全空间,不妨首先提升个人的“智能素养”。既要客观认识AI时代的变化,看到它所带来的机遇,效率的提升、难题的突破,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隐私和伦理问题。既要勇于拥抱变革,也要坚持“合理、合规”的原则。在AI应用层面,树立“动态思维”:短期聚焦技术落地的可行性,避免盲目推进;中期考量技术对社会结构的深层影响,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长期则需审视技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潜在改变,确保发展方向不偏离正轨。这份平衡,需要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完善法律法规、搭建公众监督机制来实现,最终确保AI的发展始终与人类整体利益同频共振。

网络既是连接万物的平台,更是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向;安全既是行稳致远的原则,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在AI技术加速渗透的今天,以网络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处理好AI与网络、AI与安全、AI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构建清朗互联网空间的必答题,更是护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今日头条·言即我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