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林业大学、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混凝土沟渠盖板用成...
2025-08-08 0
京东白条,这款曾被寄予厚望“先享后付”产品,如今正深陷一场信任与声誉的漩涡。近期,关于京东白条的投诉数量明显激增。许多用户反映,京东金融催收手段激烈,不仅频繁骚扰本人,还波及其亲友通讯录,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9110次控诉:
京东白条的“催收风暴”
据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者权益保障服务平台“消费保”统计,过去一年(2024年8月1日至2025年8月1日),平台共接到京东白条相关投诉9,110件,累计涉诉金额超过9,368万元,有效投诉解决率为88.30%。
在“消费保”平台网贷类投诉中,京东白条位列前三,投诉占比达5.99%。仅2025年7月,京东白条投诉量就高达731件,平均每天约23起,涉诉金额累计达到696万元。
从投诉用户画像来看,男性占比50.73%,女性占比49.27%,性别分布几乎持平。年龄方面,90后用户占比超过一半,00后和80后分别占比20.90%和20.08%,其余年龄段用户占比4.56%。这些数据反映出,京东白条的投诉问题在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且呈现出广泛的用户覆盖面。
据“消费保”平台统计,2025年7月,京东白条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隐私泄露、服务态度差、高额利息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暴力催收的投诉高达31.84%,位居所有问题之首;隐私泄露和服务态度差则紧随其后,投诉占比分别达到24.54%%和15.37%——这是用户反映最为集中的三大痛点。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关于“暴力催收”的投诉中,用户反映最多的关键词包括“骚扰家人”、“通讯录轰炸”、“威胁”和“恐吓”等。这些词汇高频出现,反映出不少用户不仅本人遭受骚扰,连家人和朋友也未能幸免,甚至有人表示收到了带有恐吓性质的信息和电话,心理压力巨大。暴力催收的手段之激烈,已成为用户投诉的核心焦点。
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而痛苦的个体。在“通讯录轰炸”之下,他们经历了什么?
听,那些被“京东白条”
还款困住的人
案例一:毕业生的“高压锅”
“我在京东金融一共借了13000,目前还剩10000多。由于毕业生压力大,找不到合适工作就逾期了。”投诉人杨先生(化名)在申诉中写道,“他们就开始暴力催收,服务态度差,短信恐吓,盗取信息骚扰家里亲戚朋友。”
杨先生表示,催收人通过频繁拨打电话、发短信等信息,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对此,杨先生在投诉中提出了自己的要 求,希望对方:“赔礼道歉,认错改正,处罚罚金,调整利息。”但在强大的平台面前,这个声音似乎微不足道。
案例二:“我们会上门找你村主任”
另一位用户王先生,他的遭遇更为极端。他因2025年4月16日在京东白条借款15500元,剩余14241.34元由于逾期没有按时还款。催收方直接亮出了“王炸”:“平台开始暴力催收,曝光我的通讯录,频繁骚扰通讯录亲朋好友,甚至恐吓要找我父母,找我单位,到我户籍地去找村主任等一系列行为,已经给一些亲戚朋友造成了困扰!”
这种‘连坐’式的催收,给家庭关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对此,王先生也很苦恼,在投诉中要求对方“停止催收,停止骚扰和停止曝光通讯录”。
案例三:“别碰我妈!”——一个破产男人最后的哀嚎。
更令人唏嘘的是吕先生(化名)的经历。他因生意失败,个人破产,负债40多万,早已与家人关系破裂,父亲也不幸离世。
他在投诉中说道:“我对生活已经不报希望……家里就剩母亲一人,不要去打扰她,平台在能联系到我本人的情况下,还是联系我母亲,她收到了暴力威胁短信!”
然而,哀求是无用的。催收方在能联系到吕先生本人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向她的母亲发送了充满威胁语气的催收短信。那条短信,像一把尖刀,插在了一个本已破碎不堪的家庭心脏上。
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部分催收人员眼中,借款人的家人、朋友、社会关系,都并非需要被尊重的独立个体,而仅仅是可以被利用、被威胁、被当作施压工具的“人质”。
催收外包:是“风险外包”,
还是“暴力外包”?
在商业逻辑中,“催收外包”似乎是一个标准操作:金融平台将专业性强、耗时耗力的催收业务交由第三方处理,以降低运营成本、转嫁管理风险。这本质上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合谋交易——平台需要回款率,催收公司需要利润,而夹在中间的用户,则成了这场交易中被牺牲的“成本”。
但当这种“风险外包”,从财务坏账悄然滑向对用户尊严和安全的侵犯时,交易的性质就已彻底改变。
1.非法的信息获取:你的隐私在“裸奔”
催收员如何精准地知道你母亲的电话、你朋友的微信?答案是无孔不入的“数据爬虫”和黑色交易。在你授权App读取通讯录的那一刻,你的整个社交网络可能就已经被“备份”。更有甚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个人信息,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2.精准的心理战术:“软暴力”的极致运用
现代催收早已不是简单的打骂。他们拥有一整套精密的“话术”脚本,针对不同人群(如学生、老人、上班族)采用不同策略。
对在乎“面子”的人:威胁联系单位、同事,利用“社会性死亡”的恐惧逼其就范。
对孝顺的人:集中火力攻击其父母,利用亲情和愧疚感作为武器。
对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冒充律师、警察,发送伪造的“律师函”、“立案通知”,进行心理恐吓。
这种不造成物理伤害,但足以摧毁人精神意志的“软暴力”,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拳脚相加。
3.责任的“防火墙”:巨头们的“完美”脱身术
每当暴力催收事件被曝光,很多平台的标准回应往往是:“此为第三方催收公司所为,我们已对其进行警告/处罚/解除合作。”
这种看似“负责”的表态,实则是一种高明的“推诿”。平台作为委托方,对催收方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和监督责任。用户当初是基于对网贷品牌的信任才发生借贷关系,如今,品牌方却试图用一纸外包合同,将自己与暴力催生的罪恶切割开来。
当金融失去温度,
拿什么来守护我们最后的尊严?
面对如此强势的对手和非合规的手段,普通人是否只能束手就擒?不。法律,是我们最后的武器。
1.悬顶之剑:催收行为的法律边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书面同意的,从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2025年3月发布)针对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的贷后催收行为也做出了系统规范。该标准保留了对催收时间、催收电话频次、禁止随意联系紧急联系人等具体行为限制,以推动催收业务合规化、规范化发展。
2.律师支招:如何合法地“反击”暴力催收?
“消费保”律师团队也给出了应对“暴力催收”的具体建议:
第一步:冷静应对。 将威胁短信、骚扰电话通话记录截图、录音。这是最重要的证据。
第二步:投诉曝光。 首先通过京东金融官方App、客服电话、金融监管局、“消费保”平台等渠道进行正式投诉,明确告知对方的违规行为,并要求停止。
第三步:法律诉讼。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
维权之路或许漫长。每一次抗争,不仅为自己,也是在为所有潜在的受害者,守卫尊严。
【声明: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消费保平台,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其他平台或企业总体投诉解决情况。】
文 | 刘窄
编辑 | 周五
数据支持 | 胡怡
相关文章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林业大学、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混凝土沟渠盖板用成...
2025-08-08 0
项目名称:石景山区大模型产业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单位:北京石景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建设规模:北京石景山区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中...
2025-08-08 0
京东白条,这款曾被寄予厚望“先享后付”产品,如今正深陷一场信任与声誉的漩涡。近期,关于京东白条的投诉数量明显激增。许多用户反映,京东金融催收手段激烈,...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远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优化方法和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天津天芯微系统集成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基于介质集成悬置的液态金属线移相器”的专利,授...
2025-08-08 0
8月6日-8日,2025第二届北京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正式召开。华为超充系列产品作为行业“高质量”代名词,荣获“重卡超充质量先锋奖”,通过多元解决...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方中化工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单茂钛催化剂下降冰片烯、长链烯烃与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的制备...
2025-08-08 0
金融界2025年8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意朗智能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冷干机用除尘控制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
2025-08-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