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历史性突破!松山学院,全国一等奖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6日 10:36 1 admin

10月18日至20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25年度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人工智能领域”主擂台赛在上海成功举办。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作品《墨攻智盾演练平台》勇夺全国一等奖,实现了该校在此项国家级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历史性突破!松山学院,全国一等奖

(学生成员:胡锦洋、罗世柱、朱慧婉、陈杰、陈榕生、吴少荣、江志康、黄天烨、吴斌、梁学军,指导教师:罗定福、孙俊、王玉贤)

墨家智慧破解企业真题

“挑战杯”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其“揭榜挂帅”赛道更是以“企业出真题,学生勇攻关”而闻名。

本年度“人工智能领域”主擂台赛共发布30个榜题,赛事得到近4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大型央企、头部科技企业响应,榜题涵盖AI、芯片等“卡脖子”技术及社会民生课题,为青年提供实习、就业及成果转化机会。来自全国506所高校的2200余支团队同台竞技,参赛热度位居全国第一。

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双一流大学团队的PK中,松山学院团队的大专生们毫不怯场、脱颖而出,源于两个“杀手锏”。


历史性突破!松山学院,全国一等奖

第一招:墨家思想赋予技术灵魂

团队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墨家思想融入技术方案,“非攻”“善守”“兼爱”的核心理念,让《墨攻智盾演练平台》拥有了独特的技术灵魂,在演讲阐释环节中加分不少。“墨家强调‘非攻’,我们便聚焦主动防御而非单纯对抗;‘兼爱’启发我们设计多角色协同的防御体系,兼顾整体网络生态安全;‘善守’则转化为平台‘动态响应、持续进化’的核心目标。”队长胡锦洋解释道。这种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让技术方案不仅具备硬核实力,更蕴含人文温度。

第二招:双驱闭环机制

团队首创“动态环境演化+策略自主进化”双驱闭环机制,精准响应企业发布的产业真实需求——解决AI安全领域“动态防御与智能攻防推演”难题,是“技术前瞻”与“产业痛点”双重驱动的成果。指导教师罗定福博士解释:“我们的平台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技术,打通了‘靶场生成—攻击模拟—防御响应—评估反馈’的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一个‘越战越强’的智能循环。更关键的是,这一机制具备高度自适应与可扩展性——无论是针对校园网、企业内网,还是云计算、物联网等不同场景,平台都能通过调整参数快速适配,真正解决了传统靶场‘场景单一、难以复用’的痛点。”

交融碰撞凝聚攻坚团魂

据介绍,该项目去年曾进入该赛事全国决赛,但未获奖项。经过一年的打磨提升,团队今年重组后再接再厉。罗定福老师发现,比赛正从传统的重技能考察转向对团队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在组团时充分考虑各专业交叉融合,成员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等多个专业且具备参赛经验的学生。


历史性突破!松山学院,全国一等奖

“我们分为靶场生成组、攻击模拟组、防御评估组和智能助手组,每个小组专注攻克一个技术模块。”攻防技术骨干罗世柱同学介绍,备赛期间,团队曾因“攻击路径生成策略”产生分歧——有人主张优先模拟高频攻击,有人认为应覆盖长尾场景。“通过白板推演+数据验证的方式,我们最终选择融合多策略的混合方案,效果显著。”这样的讨论贯穿备赛全程,从代码逻辑的反复推敲,到实验数据的精准分析,再到演示效果的细节打磨,团队在碰撞中凝聚共识,在压力下相互支撑。


历史性突破!松山学院,全国一等奖

让多个AI智能体协同工作并非易事。编程骨干陈杰同学回忆了最艰难的攻关时刻:“初期系统内部经常‘打架’,决策延迟严重,调试多Agent协同的日志融合问题时,我们连续熬了3个通宵,逐条比对上百条错误日志,最终才发现是时间戳格式不统一这个‘小bug’导致协同失败。”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死磕”,让团队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以赛促学点亮科创教育新图景

荣誉背后,是团队对未来的清晰规划。他们将继续优化AI决策机制,增强平台在多场景下的泛化能力,推动在高校与企业中的试点应用,争取形成可推广的实训标准。对于个人未来,团队成员们也满怀憧憬,计划在AI安全领域继续深造,立志为国家网络安全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历史性突破!松山学院,全国一等奖

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胡培业表示:“这次实战证明,将真实产业课题引入教学,并通过‘挑战杯’这样的高水平竞赛进行锤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育人路径。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而来自产业的‘真问题’则赋予项目强大的生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推动更多优秀学子在科创舞台上脱颖而出,将知识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果。”

从墨家思想的灵感到AI安全技术的突破,从实验室的日夜奋战到领奖台的荣耀时刻,松山学子用行动证明了“科创育人”的无限可能。当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求,青春的智慧必将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来源:韶关发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