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2日 19:23 0 aa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你知道吗?一粒抗癌药进入人体后,仅有0.1%到1%的有效成分能真正抵达肿瘤病灶,其余成分会像“无差别炸弹”攻击正常细胞。

这就是长期困扰全球药企的“成药性难题”,而精准递送技术曾一度被欧美企业牢牢攥在手中。

如今,一家中国企业用AI直接突破技术封锁,那么,他给中国创新药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底气?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2025年8月,剂泰科技完成4亿元D轮融资的消息,在创新药一级市场引起了不少关注。

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联合领投的这笔资金,瞄准的正是其核心的AI纳米递送技术。

一项被业内视为“药物研发火箭引擎”的关键突破,而就在两个月前,跨国巨头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创新药企Capstan,其核心资产也是同款纳米递送技术,这让全球市场再次意识到该领域的战略价值。

对中国而言,这项技术的突破意义非凡,长期以来,我国创新药多以“快速跟进”为主,在精准递送等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导致不少原研药因无法高效抵达病灶而研发失败。

剂泰科技联合创始人赖才达的比喻很形象,药物有效成分与递送技术就是卫星与火箭的关系,过去我们能造卫星,却缺了能精准导航的火箭。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而现在,中国的“火箭”不仅造出来了,性能还追平了国际顶尖水平。

这个还是因为2017年麻省一家咖啡厅的餐巾纸,当时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赖才达,与美国工程院院士陈红敏聊起AI在制药领域的潜力,两人敏锐地发现纳米递送技术的痛点。

传统方法依赖科学家经验设计材料,效率极低且成本高昂。

但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与AI技术突破的双重契机才让蓝图落地:莫德纳用纳米递送技术解决了mRNA疫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AlphaFold则让AI的药物模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选择回到中国创业,是团队基于现实的精准判断。

AI研发需要海量数据“喂养”,而中国强大的CRO体系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样的实验,在中国3个月就能完成,成本仅为美国的1/5到1/7。

更关键的是,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正加速向中国聚集,工程师与科学家红利叠加完整的产业生态,让这里成为技术落地的理想土壤。

2020年,剂泰科技落户杭州,这个兼具AI人才与生物医药基础的城市,成为其技术起航的“发射台”。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创业初期的“三无困境”几乎压垮团队:无数据、无模型、无算法,AI筛选出的载体在动物测试中长达半年多没有阳性结果。

但靠着2020至2022年间的6轮融资、超10亿元资金输血,团队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三无”到“三有”的跨越。

到2025年,剂泰科技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千万级纳米脂质库,自主研发的NanoForge平台实现了从材料设计到剂型确定的全闭环流程,还拿到了超过100项专利。

技术突破带来的效率革命令人惊叹,传统方法验证千万级脂质库需耗资数千亿元、耗时数十年,而AI与机器人实验平台让这一过程缩短至数月。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与某药企合作开发的免疫靶向药物,原本24至36个月的临床前准备周期,被压缩到仅3个月。

更重要的是,其递送能力已突破国际金标准,在动物模型上实现了肝、肺、心脏、中枢神经等8个器官的精准靶向,这些都是以往国际同行未能触及的领域。

这种突破恰好契合了中国创新药的发展需求,2024年底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培育20家以上前沿技术企业,而纳米递送正是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核心支撑技术。

2025年7月,剂泰科技将研发业务拓展至北京,正是这种产业需求与技术突破的精准对接,让中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攀升。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不过,行业仍在等待一个关键拐点,全球尚未有一款AI设计的纳米递送药物上市,赖才达坦言,要实现药物递送“指哪打哪”,即使有AI助力也需要20年时间。

但目前的商业化路径已清晰可见: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与自有管线对外授权实现收入,专注于打造“最好的火箭”而非运营“所有卫星”,这种轻资产模式让技术价值快速变现。

从麻省咖啡厅的构想,到杭州起航再到北京拓疆,剂泰科技的逆袭之路,正是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的表现。

中国药企逆袭!新技术赶超国际,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

它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能在应用层面创新,更能在核心技术领域打破垄断。

随着更多这样的“火箭引擎”被制造出来,中国创新药不仅能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疗效,更能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谈及精准制药,想到的不再是欧美巨头,而是来自中国的技术力量。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