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张捷财经观察 | 人类AI设计病毒的伦理与风险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8日 13:19 0 aa

近日,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全球首个由人工智能(AI)设计的病毒正式问世,该病毒能够有效杀灭特定菌株的大肠杆菌。相关研究成果已公布于预印本服务器 bioRxiv,标志着 AI 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 —— 首次具备编写连贯基因组规模序列的能力。

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采用 AI 系统完成病毒设计,其核心突破在于借助 AI 算法解决了人类在基因编辑中 “计算量过大、效率低下” 的关键难题。据介绍,该 AI 模型已接受超过 200 万个噬菌体基因组的训练,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监督学习方式对模型进行强化,最终使其能够生成具备特定功能的病毒基因组 —— 即精准感染并杀灭大肠杆菌菌株。

张捷财经观察 | 人类AI设计病毒的伦理与风险

斯坦福大学计算生物学家 Brian Hie 指出,这一成果的意义远超 “设计病毒” 本身,它为 AI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空间,“下一步,我们或将尝试通过 AI 生成完整生命。” 按照研究规划,后续团队将先设计基因组模板与起始序列,再引导 AI 模型生成具有预设特征的基因组,逐步推进 “AI 创造生命” 的研究方向。

AI 设计病毒的问世,首先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从积极层面看,这类技术未来有望用于设计特殊病毒,既可以精准攻击癌细胞,也能针对环境中有毒有害的生命体,为疾病治疗、生态治理提供新方案。

但与此同时,该技术引发的多重风险也引发广泛担忧。与传统转基因技术不同,AI 设计病毒属于 “直接设计基因”,其对生命体系的干预程度更深、影响范围更广,被业内认为 “风险可能远超转基因技术”。

最受关注的风险之一,是技术被滥用为生物武器的可能。有观点指出,若该技术失控,理论上可被用于设计针对特定人群、甚至按人种划分的 “基因武器”,一旦这类武器出现,将对人类社会安全造成毁灭性打击 —— 其危害远大于在现有病毒、病菌基础上的改造,因为 AI 可创造出完全新型的致病生命体。

生态层面的连锁反应同样不可忽视。地球现有生态体系是经过亿万年演化形成的平衡系统,任一物种的消失都可能引发 “蝴蝶效应”。以此次被 AI 病毒杀灭的大肠杆菌为例,它虽可能在失控时引发健康问题,但却是人体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彻底清除,人类消化系统功能、免疫平衡可能被打破,具体后果目前无法预测。

类似地,若未来 AI 设计的病毒用于清除蚊子等被认为 “有害” 的生物,也将破坏生态链 —— 蚊子幼虫是许多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其消失可能导致下游物种数量锐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更值得警惕的是,AI 设计的新型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与其他病毒重组,产生无法预估的新病原体,引发全球性生物灾难。

当前,人类对 AI 设计生命技术的长期影响缺乏有效模拟手段。无论是新型病毒对生态系统的改变,还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的观测才能逐步明晰。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类实验对环境的影响,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和大量实验数据支撑,根本无法搞清楚”,而技术一旦投入应用,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已无法逆转。

尽管 AI 设计病毒是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重大突破,不少科学家感叹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多声音呼吁对这类技术保持 “必要的警惕与忧虑”。

张捷财经观察 | 人类AI设计病毒的伦理与风险

AI 设计生命已不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其影响涉及人类生存环境、地球生态平衡乃至人类文明延续。在国家间存在竞争、立场存在差异的背景下,若缺乏统一的伦理规范与监管框架,技术滥用或失控的风险将持续攀升。

目前,该研究成果仍处于预印本阶段,其真实性与可重复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一技术方向已为人类敲响警钟:科学进步不应只追求 “突破”,更需兼顾 “安全”—— 在探索未知的同时,必须对人类整体命运、地球生态安全保持敬畏,通过严谨的伦理审查、严格的监管机制,为技术发展划定 “红线”,避免因盲目追求进步而打开 “潘多拉魔盒”。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