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厂的生产线停了。10月1日,爱玛科技一纸公告发出——全资子公司广东车业要停产,产能全部转移到广西和重庆。这个消息公布的时候,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
2025-10-02 0
曾经被推上神坛的雷军,如今正被同样的力量拉下马。这场造神与弑神的狂欢,折射出中国商业社会的深刻变迁。
“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在2025年9月25日的年度演讲中,雷军再次抛出了他的人生哲理。但这一次,网友回应的不再是赞美与膜拜,而是如潮水般的嘲讽与质疑。
从“雷神”到“雷人”,雷军个人IP的坍塌几乎是一夜之间。曾几何时,他是互联网思维的代言人,是颠覆传统制造业的先锋,那句“Are you OK?”的自嘲让他成为最亲民的企业家。
而如今,他的演讲被批为“自嗨秀”,他的营销被贴上“小智艺术”的标签。
01.
消费者心理变迁:
从“信仰”到“套路”的觉醒
曾经的小米,代表着一种信仰。早期的米粉们愿意为雷军的梦想买单,他们抢购着每一代新品,参与着这场“为发烧而生”的科技狂欢。
那时的消费者看到的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种颠覆传统、打破垄断的精神象征。
雷军的个人魅力与小米的品牌形象深度绑定。他展现出的“亲民大叔”形象,与董明珠“霸气十足”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当《Are You OK》意外走红时,雷军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买下版权,在发布会上自嘲是“国际巨星”。这种接地气的表现,让他积累了庞大的路人缘。
然而,信任的崩塌往往比建立更快。2025年,小米汽车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成为舆论转折点。
尤其是3·29铜陵SU7爆燃致3人死亡事件,将小米从神坛拉回人间。随后,碳纤维前舱盖“双风动导流槽”宣传争议、Ultra版限速门事件,构成舆情三连击。
消费者突然意识到,他们为之买单的“梦想”,可能只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营销。
从“为梦想买单”转向“为可控兑现花钱”,已成为这波消费转变的缩影。消费者不再被“地表最强”、“逆光之王”等华丽辞藻迷惑,而是更关注承诺是否能落地、服务是否能被信赖。
02.
代工模式的困局:
拼凑的商业模式能走多远
小米崛起的神话,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其“轻资产+生态链”的模式。通过投资200余家生态企业,小米将触角延伸至家电、汽车、办公等200多个细分领域。
这种模式在初期确实促进了快速扩张,以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制造业。
然而,代工模式的弊端随着小米的壮大日益凸显。一直以来,小米在高端机型上采取“小米研发+代工厂代工”的模式,而在低端机型上则采用ODM生产贴牌的方式。
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小米产品屡屡出现的“缺货”、“耍猴”问题。
更致命的是,代工模式使得小米对供应链的掌控力远不如竞争对手。除了影响力强大并对供应链有完全掌控力的苹果外,无论是三星还是华为,亦或是OPPO和VIVO,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工厂,并将旗舰手机的生产安排在自建工厂进行。
缺乏自有工厂的弊端在汽车领域被进一步放大。当小米SU7发生爆燃事故后,关于安全设计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尽管SU7获得C-NCAP五星认证,但实验室碰撞测试与97km/h实撞能量相差2倍。这暴露了代工模式在产品品控上的潜在风险。
雷军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年来,小米开始向自建工厂转型。小米的第一座大型自有工厂已落成,紧随其后,三月小米汽车工厂也宣告开工。
这一转变表明,小米正在从纯代工模式,转向代工与自建相结合的道路。
03.
集体心理的狂欢:
人性视角下的“造神”与“弑神”
这场针对雷军的集体情绪转变,揭示了人性中深刻的矛盾。人们既渴望崇拜英雄,又渴望亲眼目睹英雄的坠落。
雷军曾是中国商业界最完美的“造神运动”产物——普通出身、勤奋努力、技术起家、谦和包容,他拥有所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成功要素。
他曾在视频中坦言:“我内心是一个程序员,眼中只有0和1,但是如果这样,就会被环境打得头破血流,所以我学会了改变。”这种“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原本是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却成了公众投射完美期待的幕布。
当完美形象出现裂痕,崇拜便迅速转化为审判。在小米SU7事故后,比雷军本人更在乎其口碑的是米粉。
这些忠实的用户曾将雷军视为信仰,当信仰受到质疑,他们感受到的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没人愿意否定自己,对于使用小米产品怀有优越感的群体尤甚。
这种集体心理的转变,折射出社会对商业领袖期待的矛盾:
我们既希望他们足够强大以承载我们的幻想,又希望他们足够脆弱以证实我们的平庸。
雷军的困境,是所有“人设企业家”的共同宿命——当个人IP成为商业核心资产,它也同时成为了最脆弱的单点故障。
04.
商业模式的对冲:
低利润率背后的高风险游戏
雷军曾提出“克制贪婪,只挣一点点”的经营理念,2018年小米董事会甚至决议将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久限制在5%以内,超出部分返还用户。
这一承诺打破了传统硬件行业追求高毛利的惯例,也成为小米道德光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低利润率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用户感受到“性价比正义”,却也限制了企业在研发、品控和售后服务上的投入空间。
小米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毛利率为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不断攀升的毛利率与其“只挣一点点”的公众承诺形成微妙反差。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在不同业务间形成了巧妙的利润对冲机制。尽管硬件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但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率高达76.6%,汽车业务毛利率超20%。
这种多元化的利润结构,使小米能够在保持“高性价比”形象的同时,维持企业的整体盈利。
但这种模式在汽车行业遭遇了严峻挑战。互联网服务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系统不稳定,但汽车对安全的要求是零容忍。
当小米试图将手机行业的“性价比正义”复制到汽车领域时,消费者开始质疑——在生命安全面前,“只挣一点点”的承诺是否足以保障企业在安全上的充分投入?
05.
营销与产品:
话术与技术的断裂
小米的营销策略近年来逐渐引发争议。
在2025年的演讲前,小米新品“逆光之王”的宣传海报引发轩然大波,右下角几乎难以察觉的“小智”字样暴露了真相——“逆光之王”只是产品设计目标,并非实际性能表现。
类似的“小智艺术”操作已成为小米宣传中的“潜规则”。
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产生被欺骗感。当雷军在演讲中大谈团队梦想,却对车主关心的安全隐患、交付延迟、售后纠纷等问题避而不谈时,这种回避问题的自嗨式演讲,直接浇灭了用户的期待之火。
在智能驾驶宣传中,小米使用“全天候全场景安全护航”的表述,与用户实际使用中可能“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形成讽刺性反差。
过度营销制造了安全幻觉,而“死亡时间差”则暴露了L2级智驾的天然缺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董明珠领导下的格力在压缩机、电机等领域投入超千亿研发,累计获得11万项专利。
董明珠坚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的命根子”,虽然她的“毒舌”风格引发争议,但格力钛凭借钛酸锂电池实现“十年零火灾”的公交运营纪录却是不争的事实。
06.
信仰的代价:
科技信徒与商业现实的碰撞
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创造的“科技信仰”。在小米的巅峰时期,购买小米产品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身份认同,是对“科技普惠”价值观的拥护。
雷军个人更是这种信仰的核心载体。他的“劳模”形象、“程序员思维”和“梦想代言人”定位,让他在科技爱好者中获得了近乎偶像的地位。
然而,商业信仰的本质是脆弱的。它建立在持续的产品 excellence 和承诺兑现基础上。一旦这个基础动摇,信仰便会迅速崩塌。
在小米SU7的事故中,车辆发生碰撞后爆燃致3人死亡。对许多曾经忠实的信徒而言,这不仅是产品故障,更是信仰的背叛。
更深层次的冲突,在于两种制造业理念的碰撞。董明珠曾多次质疑小米的商业模式,称“小米说自己第一名,全靠别的厂家做产品,你的技术是什么?”
她的质疑代表了传统制造业的观点——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核心技术积累,而非营销和资源整合。
雷军在演讲中坦言:“网上充斥着各种质疑、批评与攻击。很多人对小米有偏见,小米没啥技术,只会营销,是组装厂等等。”
这种认知差异,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转型期的路线之争——是依靠整合创新快速占领市场,还是依靠核心技术长期投入?
07.
创新者必经之路:
给雷军一点“化神”的时间
每一个创新者都应被允许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回顾商业史,几乎所有颠覆性创新在初期都是不完美的,甚至是危险的。早期汽车被称为“噪音机器”,速度还不如马车;第一代手机笨重如砖,信号极差。
特斯拉也曾经历自燃事故、产能地狱和股价暴跌,但在持续迭代后逐步赢得了市场认可。
小米从互联网和手机行业跨界到汽车制造,这本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雷军在演讲中透露,小米今年年初购买了三辆Model Y进行零部件拆解学习。
这种坦诚,反映了小米作为后来者的学习心态。
值得认可的是,小米正在向硬核科技转型。雷军在演讲中宣布,小米的“玄戒”芯片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超过2500人,2025年预计投入将超过60亿元。
他将此称为“把家底都押上”,表明小米正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
对小米而言,现在最关键或许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持续改进的诚意和能力。在YU7的发布中,小米用653台测试车累计路测649万公里(超行业均值2倍)的数据回应安全质疑。雷军两次亲测北京-上海长途,将“创始人背书”转化为质量承诺。
08.
信任重建:
从营销主角到品质把关者
在怀疑主义盛行的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已变得极为脆弱。
一次产品安全事故、一场被感知的营销套路,或是对核心质疑的回避,都可能让品牌从用户的推荐名单中永久消失。小米当前面临的信任危机,正是其商业模式、营销策略与用户期待之间断裂的集中体现。要重建信任,雷军与小米必须完成以下三个关键转变:
其一,从"对标思维"到"自我定义"的跨越。
小米需要摆脱对行业巨头简单模仿与对标的路径依赖,从追赶者向定义者转变。
这要求小米不仅要学习苹果、保时捷和特斯拉的长处,更要挖掘并强化自身独特基因。当小米的产品无需通过对标来证明自身价值时,当"小米设计"和"小米体验"成为行业参考标准时,它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尊重。
这种转变本质上是从外部参照到内部创新的战略升级,是从"做得像"到"做得好"再到"做得独特"的进化过程。
其二,创始人IP的重塑:从营销主角到品质把关者。
雷军的个人形象迫切需要从营销主角向品质把关者转变。具体而言,他应适度减少在营销活动中的曝光频率,转而增加在品控环节的参与度和可见度。
当雷军更多以"首席质量官"而非"首席营销官"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他的微博更多展示工厂探访、质量测试和技术突破,而非单纯的产品宣传时,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将得到实质性提升。
这种转变不仅能够修复受损的信任,也能使创始人IP从易碎的"神坛"走向坚实的"地基"。
其三,营销与产品的重新平衡:从话术到技术的价值回归。
小米必须彻底告别过度依赖参数营销和对比法的沟通策略,更多地转向产品实际体验和安全性能的真诚展示。
在YU7的发布中,小米用653台测试车累计路测649万公里(超行业均值2倍)的数据回应安全质疑,便是一种积极的转变。同时,对于智能驾驶等敏感功能,应明确标注其局限性,而非营造无所不能的技术假象。营销资源分配也应从以创始人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以产品和技术为核心的沟通策略,例如增加技术团队在发布会上的比重,通过工程师的直接讲解展示技术实力。
信任重建的核心,在于将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在更加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基础上。
小米推出的"超豪华定制服务",尽管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产能受限下的利润提升策略,但也展示了小米向高端化、个性化转型的尝试。这种尝试若能与透明化的成本结构和真诚的价值沟通相结合,或许能成为小米突破当前信任困局的一个契机。
————
当雷军说“小米是被人黑得最惨的车企”时,那些曾经的忠实粉丝却纷纷摇头。
而当董明珠说出“小米汽车烧死人你们看到了吧?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零事故”时,业界看到的不只是两位企业家之间的恩怨,更是两种制造业理念的碰撞。
对于今日的小米而言,唯有以透明、负责为前提的努力,才能真正经得起公众的审视和时间的考验。
商业世界的残酷不在于昨天的赞美变成了今天的辱骂,而在于当消费者觉醒后,任何缺乏真诚的营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雷军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所有追逐风口的企业的共同写照:
当速度成为信仰,深耕就变成了奢侈品。
而当信任成为稀缺资源,只有那些敢于撕开伤口、展示真诚的企业,才能在这场信任保卫战中赢得重生。
相关文章
广东工厂的生产线停了。10月1日,爱玛科技一纸公告发出——全资子公司广东车业要停产,产能全部转移到广西和重庆。这个消息公布的时候,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
2025-10-02 0
曾经被推上神坛的雷军,如今正被同样的力量拉下马。这场造神与弑神的狂欢,折射出中国商业社会的深刻变迁。“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在2025年9月2...
2025-10-02 0
买买买、逛逛逛,随着国庆中秋长假来临,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全国各地游客出行需求与伴手礼、特产寄递需求同步激增。受此带动,京东快递文旅寄递单量大幅攀升。与...
2025-10-02 1
10月2日,Raspberry Pi官方宣布全新操作系统版本——Raspberry Pi OS Trixie现已面向Raspberry Pi设备发布,...
2025-10-02 1
IT之家 10 月 2 日消息,Steam 昨日公布了 2025 年 9 月的软硬件调查数据。Steam 每月进行一次调查,收集客户正在使用的电脑软硬...
2025-10-02 1
随着银发时代到来,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人的听力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65 岁以上的听力障碍老年人中,需要助听器干预的人...
2025-10-02 1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专门开挂的微信群怎么找,以及开挂群二维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微信群里的挂是什么意思 1、微信群里...
2025-10-02 11
IT之家 6 月 29 日消息,一个由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化学家、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使用更安全的化学物质从矿石和电子垃圾中...
2025-10-02 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