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8日 14:46 2 admin

英伟达下一代自动驾驶芯片 DRIVE AGX Thor 刚一官宣,开发者套件的核心组件清单里便跳出了一张中国面孔。

市值超 1600 亿的豪威集团正式官宣接入英伟达供应链,为其自动驾驶平台提供核心车载图像传感器。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到意外,一家中国企业为何能成为英伟达的合作伙伴?甚至被国际媒体评价为 “智能驾驶全球化的关键节点”?

背后离不开有 “中国芯片首富” 之称的虞仁荣

稀奇的合作

这次合作的核心,是 “大脑” 与 “眼睛” 的精准适配。英伟达 DRIVE AGX Thor 作为锚定智能驾驶的 “超级大脑”,承载着从 L2 + 辅助驾驶到 L5 级无人驾驶的全场景算力需求,几乎覆盖了智能汽车的所有决策环节;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前者负责计算决策,后者负责环境感知,二者直接打通适配链路,相当于为整车厂省去了 “调试眼睛与大脑协同” 的复杂流程,大幅加速智能车型的研发与落地。

在此之前,高端车载图像传感器市场长期被美日企业垄断,索尼凭借技术积淀占据头部份额,安森美则在车规级领域深耕多年,中国企业多徘徊在中低端赛道。

而英伟达此次主动将豪威纳入供应链,本质是对中国芯片技术实力的 “盖章认证”。

以合作所用的 OX08D10 传感器为例,它不仅破解了行业痛点 “LED 灯频闪干扰”,还能在强光、逆光、雨夜等复杂光照环境下实现高清成像与精准数据输出,性能直接对标索尼、安森美的主流产品,完全满足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的严苛要求。

更关键的是,豪威的传感器将直接预装进入英伟达的开发者套件。

这意味着未来全球各大车厂研发新智能车型时,会默认将豪威传感器纳入选型范围。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目前,比亚迪、理想、沃尔沃等车企已在使用豪威的产品,随着英伟达平台的普及,豪威的客户版图还将进一步扩大,市场想象空间远超当下。

逃不开的中国市场

对英伟达而言,这场合作远不止 “补充供应商” 那么简单,更是其平衡中国市场与政策限制的战略布局。

一边是美国政府持续收紧的半导体出口管制,迫使英伟达需在合规框架内调整供应链;另一边是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的吸引力,中国是英伟达无法放弃的核心阵地。

而豪威恰好卡在这个 “平衡点” 上,既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实力,又具备中国本土企业的身份优势,既能帮英伟达降低对美国本土传感器厂商的依赖,又能更贴近中国车企的本地化需求,堪称 “一举多得” 的选择。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能让英伟达主动伸出橄榄枝,豪威的背后离不开虞仁荣的战略布局。

与硅谷精英或互联网巨头不同,虞仁荣的芯片之路非常 “接地气” ,清华无线电专业毕业后,他从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起步,1998 年创办华清兴昌,靠精准的市场判断赚到了 “第一桶金”;

真正让虞仁荣跻身全球芯片玩家阵营的,是 2019 年那场震惊行业的 “蛇吞象” 收购,他带领韦尔股份斥资 152 亿元,将美国豪威科技收入麾下。

这家曾为苹果、三星供应图像传感器的企业,不仅拥有成熟的技术积淀,还手握全球主流客户资源。收购完成后,虞仁荣没有简单整合,而是将美国豪威的技术与韦尔的本土渠道结合,正式升级为豪威集团 。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自此,中国企业终于在高端图像传感器领域拥有了 “自主话语权”,虞仁荣的 “芯片帝国” 也由此成型。

今非昔比

如今的豪威,早已不是依赖补贴的 “襁褓企业”。2025 年上半年,豪威集团营收逼近 140 亿元,净利润突破 20 亿元,其中车载传感器业务贡献了四分之一营收,且增速持续领跑行业。

更难得的是,这份业绩是靠硬实力 “闯” 出来的。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外资车厂筛选供应商时,最看重 “全球出货经验” 与汽车电子领域权威的 “AEC-Q100 认证”,而豪威不仅早早通过认证,还已为全球数十家车企提供稳定供货,这也是英伟达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豪威的突破,更折射出中国芯片产业的战略转向。

过去多年,“国产替代” 是行业的核心关键词,本质是在国际供应链中寻找 “替代者” 的防守姿态,依赖国内市场的保护;

目前豪威在全球车载图像传感器市场的份额已超 32%,累计出货量突破 1.3 亿颗,市场排名超越安森美,跻身全球前三。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在智能驾驶这个 “安全至上” 的领域,豪威靠 “数据稳定”“成像清晰” 的核心优势,逐步抢占了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过去由美日韩大厂垄断核心环节的 “单极格局”,正被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打破。

豪威在车载传感器领域的突破并非个例,而是中国芯片企业从 “边缘环节” 向 “核心赛道” 突围的缩影。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未来,在半导体材料、功率器件、射频芯片等细分领域,或许会有更多 “隐形冠军” 浮出水面。

当然,前路并非坦途。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悬在中国芯片企业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旦政策收紧,跨国合作可能面临中断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像豪威这样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企业,正通过技术多元化、客户分散化提升抗风险能力,其传感器不仅用于智能驾驶,还覆盖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等领域,客户遍布全球,这种 “多赛道布局” 让它在产业链中的 “不可替代性” 逐步增强。

1600 亿巨头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国芯片首富” 终于搭上了黄仁勋

从表面看,这是豪威 “搭上” 黄仁勋主导的英伟达供应链;从深层看,这是中国芯片产业历经十余年积累后,终于凭借实打实的技术实力 “被全球看见”。

这不是运气,而是虞仁荣们 “敢投入、敢并购、敢打硬仗” 的必然结果, 从 “分销起家” 到 “收购技术”,再到 “全球供货”,豪威的路径,正是中国芯片从 “追赶者” 到 “参与者”、再到部分领域 “引领者” 的缩影。

如今,中国芯片已不再是国际供应链中的 “替换品”,而是越来越多企业的 “首选项”。未来挑战仍在,但从豪威与英伟达的合作开始,中国芯片从 “边缘角色” 到 “核心玩家” 的质变,已经开启。

参考信息:经济观察报《告别“韦尔股份”》

芯榜《豪威集团:公司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中外企业文化《虞仁荣:敢在无人区修路的“中国首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