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3日 19:07 0 aa

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盛大启幕。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融合。本届论坛邀请中外嘉宾围绕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信息时代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变革、人工智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供给等前沿议题展开演讲交流,充分探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技术为笔、文化为墨,绘制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智慧力量。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武亦彬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主论坛上,嘉宾热切交流。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武亦彬摄

围绕永久主题“传承·创新·互鉴”和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主论坛上,多位中外嘉宾呼吁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搭建文化之桥、深化交流对话、推动人文合作,以文化文明的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带来的诸多机遇、直面的诸多挑战,引发演讲嘉宾的热切关注和共鸣。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宣读法国文化部长拉茜达·达蒂致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信,表示“文化不仅超越双边关系层面,更是我们必须在多边框架下共同推动的重要议题。法国和中国同样坚信,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会直接受到一些颠覆性技术及其所带来创新与增长能力的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它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蔡代征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肯定了数字技术在世界遗产记录、监测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推出多个创新平台,例如,沉浸式遗产体验平台通过三维建模、互动地图与地理定位叙事,让所有人都能接触文化与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地导航仪整合了空间数据与遗产地信息,为全球范围内的遗产保护、风险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这些工具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挑战,更能推动数据、知识与经验的开放共享,促进跨国界合作。”他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始终坚定致力于世界遗产保护,并在数字创新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予以深切赞赏,三维数字扫描、5G网络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技术进步与文化保护的结合树立了新标准,也为世界遗产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蔡代征摄

在不断引领文化领域思维革新的同时,科技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不少挑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认为,需要警惕“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科技金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娱乐幻觉工业”。在这种时代语境中,近年来蓬勃涌现的“新大众文艺”尤显珍贵,“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充分展开,人民群众自我表达的愿望和能力、参与文艺生产传播的愿望和能力普遍提高”,科技让各种文艺形式“插电、上网、通智”,“展现出一种多元开放、刚健清新的精神气质,真正体现了人民艺术自我赋权、自我赋能的社会主义精神本色。”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蔡代征摄

嘉宾声音:科技助力文明对话

2025北京文化论坛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在主论坛环节,多位嘉宾围绕智能时代的文明演化、技术革命下的文化传播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方案等话题分享切身感悟,发表真知灼见。

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

让深刻思想与技术创新两翼齐飞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蔡代征摄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文化和科技相辅相成、双向赋能,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引擎。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算法推荐、智能创作、虚拟主播等新技术不断重塑媒体生态,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技术创新正在重新定义媒体传播的方式和边界。

面对新形势,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只有加快适应新技术新应用,主流媒体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制高点。

在技术变革背景下,变的是新闻报道的形式,守的是内容生产这个根本。好作品自带流量、自会发声,优质内容始终是舆论场的“硬通货”“稀缺品”。 深刻思想与技术创新“两翼齐飞”,才能不断产生“化学反应”,实现有效传播。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

为智能时代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中国方案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举行,深度聚焦“文化+科技”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蔡代征摄

进入智能时代,大量智能企业、数字人、智能机器人将融入我们的生活,人类文明将迎来新的变局和挑战。在人机共生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建立交流互信的契约,关系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影响着新的社会规范与人类文明在未来的走向。

为了回答智能时代文明演化的新命题,应对智能体融入人类社会的安全挑战,我们构建研发了全球首个大型社会模拟器。大型社会模拟器以数字城市与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为基座,统摄个体、组织和社会等多个层级,在教育、康养、交通、应急、政府管理、经济规划等多个领域,以及超大规模城市治理方面具备了广泛的应用潜力。大型社会模拟器作为一个社会实验室,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协商的过程,为跨文明对话提供研究便利。

中华文明在上下五千年中经历了从“一元多体”到“多元一体”的转化,与世界其他文明互鉴融合,也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包容的基本特征,也更接近了未来人机文明演化的趋势。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全球秩序正在重塑,人类文明正在走向新的智能时代。源远流长的古老中华文明,为应对智能时代的文明演化与人机共生关系提供了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实践路径,文明融合与复建的范式,也为智能时代的人类文明演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韩轩,蔡代征,武亦彬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