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这样的言论?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8日 16:12 0 aa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的言论?这是针对小米公司芯片的最新话术。不理解的是,华为不也是设计芯片,没有制造光刻机能力吗?怎么到小米这里就变了,这可是多年来,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只能说生不逢时呀!人们总会对于吃螃蟹成功的人有格外的偏见!后来者还是被质疑,后来者也很难得到尊重!但从技术角度来说,新品设计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基数,能够突破,能够获得话语权,也能够在国内成为首屈一指的3nm芯片也是很厉害的!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这样的言论?

但自从华为被制裁,华为超厉害,每次都能遥遥领先的(率先推出5Gsoc,率先推出内含基带的SOc、率先推出5nm工艺的SOC);但还是在制裁的时候,在好几年没有办法用自家设计的芯片!因为暴露了一个大问题。美国可以在生态链卡脖子!

没有办法获得完整的生态链,就无法完成芯片的自主化,所以2023年华为重新回归,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形态,生态链,从设计的目光到制造的目光聚焦!而芯片的生产制造就离不开光刻机!据说华为和很多的企业也在一起积极的攻克这样的技术。在芯片设计的软件方面国内也在积极的攻克!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这样的言论?

所以这个时候芯片设计从舆论的角度不是新宠儿,但从技术角度,2025能够推出自己的大芯片SOC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很厉害!

诚然,“中国缺光刻机”的论断直击了产业“阿喀琉斯之踵”。过去几年,华为的遭遇血淋淋地证明了这一点:纵有顶尖的麒麟设计,一旦被切断先进制程代工渠道,英雄也无用武之地。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这样的言论?

这使得整个社会对“制造”——尤其是光刻机这一“工业王冠上的明珠”——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层面的巨额投入、华为等头部企业牵头组建的产业链攻关联盟,目标都异常清晰:突破以EUV光刻机为代表的核心装备封锁,打通制造命脉。在这个大背景下,“卡脖子”的痛点从设计端转移到了制造端,舆论焦点随之转向,这是客观现实使然。

然而,因此就贬低或忽视高端芯片设计的价值,无疑是一种偏颇的“矫枉过正”。华为麒麟的成功,哪怕是在制裁前的辉煌,其意义也绝不仅仅是“设计图纸”。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这样的言论?

它证明了中国企业有能力在半导体金字塔尖——移动SoC这个复杂度登峰造极的领域——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并取得领先。它所积累的庞大IP库、顶级架构设计经验、软硬件深度协同调优能力,是构建完整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也为后来者铺就了技术路径。

小米玄戒O1选择在2025年冲击3nm设计高地,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壮举。这份设计能力,是未来无论采用国产还是国际代工节点(如中芯N+3或更先进工艺落地时),都能快速转化出有竞争力产品的关键前提。没有强大的设计,再先进的制造工艺也只是“无米之炊”的代工厂。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这样的言论?

舆论的“冷热不均”有其历史背景。华为在至暗时刻的坚韧与突围,使其承载了超越商业的民族情感与技术自强象征,其后续在制造端的布局自然更受瞩目。

小米作为后来者,在公众认知中尚未经历类似“淬火”的考验,其突破被放在更“纯粹”的商业和技术维度审视,甚至夹杂着对“澎湃”系列过往波折的记忆。这种“偏见”,部分是时机使然,部分也源于公众对“核心竞争力”理解的深化——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单一环节的冒尖(如设计)还不够,必须是设计、制造、设备、材料、EDA的生态合力。

如何看“中国缺的是光刻机,不是手机芯片设计”这样的言论?

因此,评价玄戒O1,我们既不能因“制造短板未解”而否定其设计突破的价值——这本身就是核心技术能力的重要一环;也不必因其设计成就便断言“卡脖子”问题缓解——光刻机等硬骨头依然在啃。真正健康的视角是:乐见任何玩家在设计端攀上新高峰(这是技术实力的明证),也更迫切期待制造端能传来决定性突破的轰鸣(这是产业安全的基石)。只有当“澎湃们”的设计与“华为们”正在攻关的制造、国产EDA/设备真正形成闭环,中国芯才算真正挺直了脊梁。此刻,每一环的进步都值得掌声,但掌声之后,目光仍需聚焦在那个最艰险也最关键的隘口——光刻机。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