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英伟达陷“后门”争议!中国有华为可替代,为何他国只能被动接受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3日 12:33 0 aa

据彭博社报道及钛媒体AGI近日消息,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计划重返中国市场的H20芯片遇阻——因被指存在“安全漏洞后门风险”,中国监管部门要求其提交详细安全证明。这事儿不光打乱了英伟达的布局,更透着个关键变化:中国有华为昇腾等本土方案可替代,不像全球多数国家,在高端算力领域几乎“没得选”,只能被美国技术牵着走。

英伟达陷“后门”争议!中国有华为可替代,为何他国只能被动接受

H20本是英伟达为绕开美国对华管制搞的“减配版”AI加速器,FP16算力比H100低28%,今年7月刚获美政府批准对华销售,结果7月31日就被国家网信办约谈。

这背后有隐情:美国议员早呼吁给出口中国的芯片装“追踪定位”或“远程关闭”功能,相关技术也成熟。要是这类芯片用在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甚至国防系统,境外随时能“一键瘫痪”,安全风险太大。

英伟达陷“后门”争议!中国有华为可替代,为何他国只能被动接受

中国能顶住,靠的是本土科技硬实力。华为昇腾910B性能已对标英伟达A100,配上自研的昇思MindSpore框架和Cloud Matrix384超节点(384颗昇腾芯片组成的集群,在大模型训练等特定场景中,互联总带宽较传统架构有显著优势),从芯片到算力集群都能自己掌控。

字节跳动这些企业已大批买昇腾,替代英伟达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从趋势看,2024年昇腾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已突破20%,全球份额稳步增长;而英伟达虽仍居全球主导,在中国市场受本土替代冲击,份额确有下滑。

寒武纪、海光这些企业也在专用芯片领域发力,慢慢减少对美企的依赖。华为还在推新一代GPU兼容CUDA编程生态,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清华系的大模型GLM-4.5等开源项目在多语言理解等评测中表现亮眼,跻身全球开源模型前列,只是和GPT-4这类闭源商业模型比,仍有差距,这也说明中国在AI算法层正加速追赶。

英伟达陷“后门”争议!中国有华为可替代,为何他国只能被动接受

可全球其他地方就没这么幸运。印度、东南亚、中东这些新兴市场的AI企业和科研机构,本土技术一片空白,几乎全靠进口英伟达、AMD芯片。

要是美国收紧管制或装“可控后门”,他们没替代方案,更没能力抗衡。欧洲盟友也难自主,就算有阿斯麦光刻机这类上游设备,德国、法国的超算中心还是得买美国芯片,云计算、AI训练这些关键场景又缺本土巨头撑生态,没啥议价能力。

当美国拿“国家安全”当理由,随时断供或操控芯片,这些国家只能被动接受,甚至成了科技脱钩的“牺牲品”。

英伟达陷“后门”争议!中国有华为可替代,为何他国只能被动接受

说到底,英伟达H20遇阻,是中国守住了数据主权和技术安全的红线:既有限开放合作,更要靠自主创新摆脱“卡脖子”。

黄仁勋之前就说过,美国芯片禁令“让人难受又短视,反倒帮中国技术进步”,彭博社也承认中国本土替代“逼得美国在谈判中让步”。

这说明,当中国在半导体、AI这些战略领域建起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西方单边制裁就不好使了,得坐下来谈规则内的合作。

英伟达陷“后门”争议!中国有华为可替代,为何他国只能被动接受

技术自主才是真的有选择权。彭博社看得明白:多数国家在高端算力领域只能“没得选”接受美国方案时,中国靠十年研发和产业链攻坚,终于能说不了,也有替代能力了。

这不仅关乎企业利益,更关系国家数字主权、关键设施安全,还有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全球科技碎片化的当下,只有攥紧核心技术的自主路径,才不会成大国博弈的筹码。

你觉得中国算力自主替代最难的坎在哪儿?是技术生态壁垒、国际合作压力,还是产业链协同问题?来评论区聊聊中国科技突围的路该咋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