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今日新闻 2025年07月27日 23:42 0 aa

我国发布“风宇”大模型,开启宇宙监测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2025年7月26日,在第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气象专会上,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牵头,联合南昌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空间天气链式人工智能预报模型“风宇”正式发布,荣获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佳原生开发者”奖。

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为全球空间天气业务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不就是搞天气预报的发布了一款预报天气的人工大智能模型吗?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有啥大惊小怪的,这个模型还真的不一般,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可不仅仅只会预报天气。

我国的“气象卫星”可是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军事卫星,我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可不仅仅只会看云层。

首先我们看一下官方发布的“风宇”大模型的作用: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第一,国际首个覆盖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全链条的空间天气人工智能预报模型。

这个大模型主要观测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干扰。

潜台词就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担心地球上的人工电磁干扰,担心的是来自宇宙的电磁干扰。

如果只在地球上搞通信,我们完全没必要花这么大力气来研究这些东西。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太空开发战略将进入快车道。

2030年之前我们要登上月球,我们将正式开启星辰大海的旅程。

第二,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这个技术要求很高。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在长达一年的预测性能测试中,“风宇”在太阳风、磁层和电离层各区域均表现出卓越的24小时短临预测能力。

对近两年大磁暴的预报比传统方法更准确,尤其在电离层区域,全球电子密度总含量的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能看到就能研究,能研究就能利用,能利用就能为我所用。

我国的电磁技术在将来可能断层领先,甚至将彻底改变人类的通信历史。

第三,我国的通信将更加安全,我国太空开发也将更加安全。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风宇”将保障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稳定运行,优化航天器轨道管理与空间任务安全。

“风宇”将提高电力、航空、极地航行等基础设施对空间天气的防护能力。

“风宇”将为复杂空间天气系统的智能预报提供新技术路径,支持深空探索与轨道安全保障需求。

“风宇”模型是我国在空间天气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通过人工智能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太阳风到电离层全链条的精准预报,为保障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和推动深空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风宇”不仅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还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我国卫星运营商每年因空间天气导致的姿态控制异常、星载设备损耗损失超15亿元。

“风宇”提供的太阳风速度/密度预测模块(误差<8%)可优化卫星燃料消耗,延长单星使用寿命1-2年,直接经济效益超30亿元/年。

极地航线因高能粒子辐射需绕飞,增加燃油成本。

“风宇”对辐射带质子通量的预测精度达92%,可使极地航线覆盖率提升30%,每年为航空公司节省超10亿元。

“风宇”将大大提高我国在“第二空间”(近地空间环境)的话语权。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当前国际空间天气预报依赖美国SWPC、欧洲SpaceWeather的模型,中国长期处于“数据输入-结果输出”的被动地位。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以前不仅要免费将核心数据交给西方国家,还要花钱买回“不可靠”的数据结果。

“风宇”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们这种被动局面,甚至将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我国发布“风宇”,将主导“第二空间”话语权

“风宇”首次实现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全链条AI建模,其链式耦合技术(误差传递控制算法)已被国际空间天气联盟(IASW)列为“下一代模型标准框架”。

未来全球航天器发射、深空探测任务可能需购买“风宇”的预测服务,中国可借此建立技术壁垒,甚至主导国际空间天气数据交易规则。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