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8日 16:56 4 aa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说狠话容易,说通话难——连黄仁勋也开始“拧巴”了。

在AI芯片圈里,黄仁勋从来都是个“有料敢说”的人。

5日,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中国大陆将赢得AI竞赛”,这话一出,直接把现场推上了热搜。

但没过几个小时,英伟达就火速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改口,黄仁勋语气一百八十度反转,说“中国在AI领域落后美国几毫微秒,美国必须奋起”。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黄仁勋话术切换

从《金融时报》的原话来看,黄仁勋并不是随口一说。

他提到中国赢得AI竞赛的可能性,背后有两个重要逻辑支撑:第一,美国各州在AI政策上的分裂和监管滞后;第二,中国的能源成本低,有利于AI训练的基础设施落地。这不是赞美,而是观察。

黄仁勋没认错,但态度变了。这不是“口误”,也不是断章取义,而是一个全球最重要AI芯片供应商CEO,在中美之间用尽语言技巧的小心翼翼。

在对中国“示好”与对美国“服软”之间的24小时,黄仁勋展现的不是摇摆,而是极度清醒的现实主义。因为英伟达不是站在科技高地,而是正踩在中美博弈间的缝隙上。

但在美国的政治正确看来,这种“坦率”很容易被解读为“偏向中国”。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尤其是当前美国国会对AI出口和对华技术合作高度敏感的时期,黄仁勋这句“未来赢家是中国”就像火上浇油。

他可能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几个小时后就通过英伟达官方账号表达补充立场:不是说中国赢,而是说美国要加速,差距只是“几毫微秒”。

这段转向不是“自打脸”,而是一次高难度的语言平衡。他既不想收回对中国发展的认可,又得向美国表达忠诚和信心。说到底,他不是在谈技术,而是在表演“外交”。

11月5日早上放话,晚上就紧急发声明,11月7日又现身台南并接受媒体采访,整个节奏非常紧凑。这说明黄仁勋本人和英伟达高层都对这波言论极度重视,担心引发市场、政策甚至外交层面的误读。

“几毫微秒”是台阶,也是试探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黄仁勋在补充声明中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几毫微秒的差距”。表面上看,这是在强调差距很小,暗示中国追得很快。

但语义上,这也是一种“美国仍然领先”的保守说法,足以安抚那些担心技术被超越的美国政客和投资人。

其实从2023年开始,黄仁勋就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说过“中国是全球第二大AI市场”,也说过“我们会继续服务中国客户,只是要符合美国政策”。

但这次不同的是,他第一次把“AI竞赛的胜者”这个帽子主动扣在中国头上。

为什么他敢说?因为他确实看到了趋势。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中国在AI落地方面的速度很快,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大模型部署,再到落地应用,整体效率远超许多西方国家。

特别是中国在数据、人才、产业链协同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多个领域超越美国“科研领先但产业碎片”的局面。黄仁勋不是政治家,他是工程师出身,他看的是实际能力。

但他也知道,这种观点很难被美国政界接受。尤其是在AI被视为国家安全核心技术的背景下,一句“中国将赢得AI竞赛”就足以引发政策层面的不信任。

于是,“几毫微秒”这句听上去中性的说法,成了他给自己和美国都搭的台阶:既表达中国很强,但还没赢;也给美国打气,但提醒你不能躺着。

这就是语言的高明之处——事实不变,态度不同。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台南5小时快闪,黄仁勋说了更“实在”的话

11月7日,黄仁勋现身台南,行程只停留了5个小时。这次他没有再讲全球趋势,而是讲了一件事——Blackwell芯片目前不会出货到中国大陆。

Blackwell是英伟达最新一代AI芯片架构,预计将在2025年正式量产。相较于H100、A100这些已经被纳入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高端芯片,Blackwell性能更强,功耗更低,是接下来几年AI训练和推理的关键产品。

黄仁勋这番话其实是对上一轮“对华示好”的一种技术性收口。他没有说“我们不想出货”,而是说“目前没有计划”;他也没有说“美国不允许”,而是说“能不能出货要看中国政府”。

这就有意思了——既没有挑战美国政策,又把决定权转移给中国听众,典型的“语言留白”。

这背后传递出一种很明确的策略心态:我们不想主动关上中国市场这扇门,但在当前政策下也不会冒险自开绿灯。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换句话说,英伟达现在对中国市场是“观望加等待”,希望未来有政策缓和的可能。毕竟,中国市场曾经是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的重要来源,失去这个市场,对财报影响极大。

而在美国,英伟达也不能随便“开口”,否则就可能面临更多监管压力。这就是黄仁勋在台南说话格外谨慎的背景。

美中AI之争进入深水区,英伟达只能边说边走

从黄仁勋这次的话风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趋势: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强我更强”的深水博弈阶段。

美国依靠OpenAI、谷歌DeepMind、Anthropic等头部模型厂商在技术上继续引领全球,但在落地速度、应用规模和商业场景方面,中国的推进力度和效率正在不断缩小差距。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英伟达作为AI芯片领域的“唯一王者”,在全球AI产业链中处于极端关键的位置。它既要保障美国的技术优势,又不能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增量。这种两头难做的处境,让它成为全世界最“中立”的科技公司——不是不选边,而是不能选边。

黄仁勋的“几毫微秒”,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我们知道中国很强,但我们也必须站在美国政策正确的一边。

英伟达的未来成长空间,尤其是在AI芯片领域,很大一部分仍然和中国市场息息相关。无论是云计算公司、科技巨头还是AI创业公司,中国都拥有庞大的潜在客户群。如果未来政策有所放松,英伟达一定会第一时间重回市场。

但在那之前,它只能靠“话术”维持平衡。

24小时内两套说辞!黄仁勋对华示好后迅速对美服软,实在是没招了

黄仁勋的“高情商发言”背后,是科技公司生存的现实。

这次黄仁勋24小时内的两套说辞,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口误”或“公关事故”,而是一个全球科技巨头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自我调节。

他没有站错边,但也没真选边。他既不想放弃中国的市场,又不能激怒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他知道现在的局势不是靠一句话能左右的,但他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参考资料:

中國大陸會贏AI競賽?黃仁勳澄清:美國仍微幅領先

發布: 2025/11/07 22:38中天新闻网

#头条媒体人计划#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