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邀请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原CEO赵明先生以“坚持不渝,一路向前”为主题分享过往历程和人生成长体悟(点击查...
2025-11-05 2
近日,「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邀请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原CEO赵明先生以“坚持不渝,一路向前”为主题分享过往历程和人生成长体悟(点击查看),并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围绕AI技术、商业模式以及个人理想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这是赵明先生时隔10年重返复旦管院的讲堂:从青年工程师到跨国市场开拓者,再到引领企业转型的掌舵人,他用三十载的实战与思考,诠释了一个信念——人生是一场冒险,唯有坚持不渝者,方能一路向前。
“
谈产品、技术和市场:
在企业的长期竞争中,产品是决定胜负的最终因素
陆雄文院长:
近年来,从5G到AI,再到量子计算,新兴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尤其是AI会给手机行业乃至信息通信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机遇。你带领荣耀时,从第一天开始就坚定了AI战略,用AI来重构操作系统。但关于“AI手机”,我们究竟是在等待一个类似苹果推出革命性产品的时刻,还是可以认为,荣耀当年在端侧大模型上的探索,就已经可以视作AI手机的第一步?
赵明先生:
我认为,AI手机这条路才刚刚开始。AI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AI的演化就像“孩子的成长”,在不断增强“肉身”的同时,通过持续的数据训练和算法迭代提升能力。每一次训练,都会让它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今的AI依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科技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AI也应当如此。尽管它的效率提升可能带来很多不安和担忧,比如AI今天可能替代的是程序员,明天可能是流水线工人。但我认为,AI真正的价值是让个体更强大。
比如,当你随身携带一部AI手机时,它可以帮助你编程、写应用程序,许多过去需要专业技能才能完成的事情都将变得触手可及。这种能力的赋能,才是我所理解的AI手机应有的形态。
从这个角度看,当年我们在荣耀的探索,还不能完全称之为“真正的AI手机”,距离理想状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过,在当时的行业格局下,荣耀无疑是走在最前面的。
当然,AI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日新月异。但就目前而言,我还没有看到真正令我满意的AI手机形态。
陆雄文院长: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经常会面临一个追问:到底是技术驱动市场,还是市场来发现和验证技术的价值?结合你从研发一线到带领整个公司的经验,技术和市场究竟孰先孰后?你的哪些经验对今天的硬科技创业公司有借鉴意义?又有哪些是难以复制的?
赵明先生: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先后,技术与市场需要同步并行。因为技术与市场就像商业的两面,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出现偏差。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在企业的长期竞争中,产品是决定胜负的最终因素。
当然,在技术和产品尚不完善的阶段,市场的支持和商业运作手段同样关键。否则,技术可能在见到消费者之前就已经夭折了。成功的企业必须在产品能力有限时,依然能够通过商业手段获得部分消费者的信任,并在之后用补偿、升级、服务等方式来维护客户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好的产品赢得市场,市场的反馈反过来支持技术迭代,循环不断加速,企业才能滚动发展、越走越快。反之,如果因为忽视客户体验或“杀熟”,让负面事件叠加,就会陷入负循环,发展效率会被大幅拖慢。
因此,最终的胜负手仍然要落在产品本身,但市场与商业运作是推动产品走向成功、形成正循环的必要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说,硬件创业的难度和挑战确实很大。今天国内依然在坚守硬件制造的企业,其实都值得尊重和珍惜,因为这是典型的“重资产叠加投入”,很多创业者往往被吓退。指望凭几百万融资就能做出一个伟大的硬件产品,几乎不可能。
我看过不少关于AI时代下智能硬件制造的商业计划书,但这些计划往往过于理想化。制造一颗芯片,可能投入几个亿美金就能把样品做出来,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把它变成可以大规模商用的产品?在市场上选择冒进还是选择保守?或是循序渐进去验证消费者接受度?这个决策与实践的过程往往既痛苦又纠结。
这几年,我也关注到一些创业公司和新兴技术领域的探索,比如电源、可穿戴设备以及无痛血糖检测等。有些项目坚持了十几年,才迎来真正的收获期。十年听起来很长,但在硬件领域,这种周期其实很常见。如果期待三五年就能实现爆发式增长,几乎是不现实的。
因此,很多智能硬件创业者最终仍需要依托大厂的供应链和体系支持。单打独斗的小团队要在硬件领域实现突破,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
谈出海、历练:
对手和客户,是最严苛也最有效的老师
陆雄文院长:
荣耀是首个以互联网模式出海的中国品牌,独立后也始终坚持全球化战略。你在华为期间曾深耕海外市场,又是荣耀出海战略的操盘手。对于现在中国企业的出海热潮,你有什么看法?中国企业能在海外站稳脚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赵明先生: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是相对较强的。以我个人经历为例,当年我负责全球无线业务时,为美国的一家运营商定制了一款基站方案。这套方案可以帮助客户节约大量建设成本,其价值直观可见。只要产品能力过硬,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找到目标客户是完全可能的。但关键在于,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能力、业务和战略,制定合适的市场进入路径。
以荣耀的海外策略为例,我们采取了“拉长时间、扩大空间”的策略,让竞争对手难以应对。同时,我要求团队不要盲目对标超低端品牌。例如在中东市场,一些团队想通过低价和其他企业抢量,但我坚决要求保持中高端定位。原因很简单:如果投入大量资源做低端、亏损买量的产品,这既不符合我们的品牌价值,也违背成本结构。最终,坚持中高端定位取得了成功,荣耀在海外市场赢得了稳步提升的口碑和业绩。
从行业经验来看,当企业面临销量压力、股东要求上量、资本市场诱惑时,很容易被短期利益左右。如果滑向低端路线,短期内销量增长很快,但将来再拉回高端定位极其困难。坦率地说,这在手机行业和其他行业都是类似的逻辑。尊重技术和品牌,坚持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陆雄文院长:
我注意到,你是理工科出身,研究生就读于上海交大通信工程专业,后来直接进入华为工作,把研发、销售、市场、战略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做得非常成熟。外界常说这是“教科书级”的案例。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赵明先生: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在学习和成长方面从来没有停下来过。事实上,在华为,每一个高管的成长几乎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公司会把年轻人直接推到最复杂、最艰难的战场上,让你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快速成长。
2002年,我刚工作四年,就被派到欧洲做3G市场拓展。当时我才二十七八岁,交流对象却是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运营商高层。对于业务人员而言,一年谈不下来订单,就等于彻底失败。在那种压力下,你必须逼着自己成长。比如我英语口语很差,就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因为客户只给你半小时的沟通机会,如果表达不清楚,下一次就见不到他们了。可以说,那些年,对手和客户就是我的老师。
后来带领荣耀独立时,我也延续了这种方式。很多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被派到一个国家独当一面,相当于这个国家分公司的CEO。他们可能经验不足,但正因为如此,实战中的历练让他们成长得极快。我给他们战略方向和基本的打法,他们在一线拼杀,快速吸收经验、犯错、改进,这就是最好的训练。
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同样经历了“从模仿到超越”的过程。最初做WCDMA基站时,学的是美国,但美国的设备又大又笨,到了欧洲完全卖不出去。后来逐渐找到更适合全球市场的产品形态。这个过程中,公司交了不少“学费”,但正是这些学费换来了真正的成长。
“
谈家庭、兄弟与责任:
能在关键节点与团队并肩作战,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陆雄文院长: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如何应对危机是当下很多管理者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2020年底荣耀独立之初,供应链断裂、市场存亡悬于一线。在那段“至暗时刻”,你个人是如何快速调整并进入状态的?你做出的最艰难、但回过头看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战略决策是什么?独立之后,荣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芯片。当时整个行业的产能几乎被瓜分殆尽,市场环境极其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荣耀是如何突破“无米之炊”的困境?
赵明先生:
对我而言,最初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个人命运,因为必须马上投入到“卖掉自己”的过程里。与潜在买家的谈判、沟通、商业计划的制定,一切都需要在极短的窗口期内完成。手机行业的规律是,通常要提前一年锁定下一年的芯片产能,而当时,其他厂商已经把我们原本的市场份额“瓜分”,芯片被一抢而空。可以说,我们必须尽快完成独立,否则根本无法保证未来的供应。
大约一个月左右,整个出售流程就完成了。9月底签约时,公司和任总决定由我代表荣耀独立出去。一方面,我在荣耀工作多年,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荣耀的符号之一;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人带领团队冲出困境。
签约前,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上;但独立后,我的身份立即发生转变:作为被“高价买走”的一方,必须立刻思考如何带领团队活下去。那时我们还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甚至抱有一丝侥幸,想看看是否会有新的政策转机。
2021年1月3日,我带着数千名员工搬进深圳的新办公地点。这里从毛坯到办公家具齐备只花了一个月,速度惊人。刚搬进去时气味比较浓烈,大家只能开着窗子办公。那一年1月份的深圳接近零度,同事们裹着被子工作,我们也把自己切换到在“创业公司”工作的状态。
彼时,团队的心态带着一种悲壮。我们当时给自己定位成“守汉江南岸的部队”,注定会有牺牲,但也必须杀出一条自己的路。
那时候谁愿意给我们芯片,我们就用谁,根本轮不到挑挑拣拣。我印象特别深,一家芯片公司有一款面向海外市场的芯片,甚至不支持5G,但当时只有他们愿意供货。我们拿到手一看,技术问题不少,但靠专家和团队的努力,一个个克服,最后搭载这款芯片的4G手机发布后,竟然一个月能卖出一两百万台。
还有另一款当时没人看好的芯片,外界都觉得性价比和性能不行,但我们选择它成为荣耀手机某个系列的核心芯片。发布后,没想到这颗芯片一下子卖爆了,成为那一年这家企业同一档位销量最好的芯片。
当时别人不要的,我们硬是做成了爆款。在那之后大家才开始发现,原来荣耀能把芯片的潜力完全释放出来。正是靠着这些选择和突破,荣耀迅速在行业中重新站稳脚跟。
其实,这个行业更常见的问题不是“没有货饿死”,而是“货太多撑死”。2021年之后,不少厂商因为囤货过多,芯片和手机都压在仓库里,反而陷入困境。而荣耀的处境恰恰相反,只要有一个缝隙,我们就能顽强生长出来。
陆雄文院长:
对你个人而言,从接受这一使命,到带领团队完成出售、再到真正独立运营,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赵明先生:
其实在2019年华为遭遇制裁的时候,我和家人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交流。当时我说,我选择把钱留在公司里,要和公司共存亡,打一场硬仗。因为一旦制裁落下,冲击是全方位的。公司内部也有人产生动摇,有人考虑离开。但对我而言,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能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与团队一起并肩作战,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这个决定,我的家人也很支持,太太、女儿都理解并鼓励我。那一刻,我的选择不只是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回应,更多是因为我看重八千多个一起干出来的兄弟。其实相比之下,我个人的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真正让我挂心和担起责任的,就是这些曾经一起日夜奋斗的兄弟。如果失败了,他们的处境会更艰难。
在华为27年间,我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调岗,从没想过会被派去做荣耀,更没想到一做就是十年。离开荣耀,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但在任何组织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也不可能永远守护荣耀。今天的荣耀团队依然在延续当年的战略逻辑和运营体系,我相信他们有足够的韧性和智慧去应对市场的起伏。
更重要的是,我对这群兄弟们充满信任和敬意。他们中很多人从年轻时就一路陪伴,经历过最困难的阶段,也见证过荣耀登上行业巅峰。他们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也懂得如何把挑战转化为机会。可以说,荣耀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群人凝聚在一起的精神与信念。市场份额的波动是常态,但只要这种精神还在,我相信荣耀就不会被轻易击倒。
在华为和荣耀,我们始终有一种传承:每一任都站在前任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我能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前辈们的铺垫;同样,我的责任,是努力做得比前任更好。放下确实艰难,但我愿意把更多信心和祝福交给他们,相信他们会在未来走得更加坚定,更远更好。
“
谈志趣、理想与未来:
沉淀之后再次出发,寻找值得全情投入的事业
陆雄文院长:
听说你很喜欢阅读《资治通鉴》,而且读了不止一遍。可否分享一下,你在《资治通鉴》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案例或故事是什么?对你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有什么借鉴?
赵明先生:
我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历史,都读过不少。但系统地去研读《资治通鉴》,是进入华为之后。当年我刚去华为,一位领导告诉我们:华为很有文化,很多同事都在读《资治通鉴》。当时我心想,难道“有文化”的标志就是读这本书吗?于是我也买了一套,认真读了下来。
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国家兴衰,还是家族起落,抑或是企业经营,其实很多规律是相通的。它让我看到人性和历史的共性,也让我意识到今天我们遇到的困境,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浪花。如果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反而容易徒增烦恼。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压力和执念,其实是自己强加给自己。
当然,《资治通鉴》里面不乏权谋算计、成王败寇。这些内容从今天的角度看,未必值得效仿,但正因为看到了这些故事,也能提醒自己保持清醒。
除此之外,我平时也读一些中国古典哲学,比如儒家、老庄和墨子。对我而言,这些思想带来的最大启发,是帮助自己在处世和思考上更加平衡,做到刚柔并济。
陆雄文院长:
从荣耀辞职后的这大半年,你都做了些什么?还有哪些待完成的计划,是否有自己的创业计划,可否透露一下你人生“新的长征计划”?
赵明先生:
自从宣布休整以来,外界的各种猜测和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很多朋友发现,从一月开始,我朋友圈都不再更新,点赞和互动都变得很克制,社交媒体也基本停更了。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过去二十多年我几乎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家庭有不少亏欠,这半年我花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也开始规律健身,每天一到两个小时,让身体和心态都得到调整。
至于未来,我更希望找到一个能让我真正兴奋起来的方向,一个值得我再投入十年甚至更久的事业。在华为的27年,我几乎把全部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一家公司。今天,经过这段沉淀,我也在观察行业,思考是否有像当年做荣耀一样,让我愿意全情投入的机会。
同时,我没有完全远离行业。很多创业者朋友会来向我请教,我也会认真看他们的商业计划书,给一些建议,希望把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和对商业规律的理解,回馈给社会和行业里的更多人。
所谓复出并不是“是否”的问题,而是“何时”和“以怎样的方式”。我相信只要方向明确、价值值得,我会再次上路。
陆雄文院长:
今年是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的大日子。这是一个很好的时点邀请到赵明先生来做今天的分享。我有三点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赵明先生是教科书级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的成长历程几乎把商学院的课堂知识都实践了一遍。战略、市场、组织、人力资源……他能把技术与市场真正打通,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对于同学们来说,能够先在复旦管院系统化学习,再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职业实践,往往能走得更稳。
第二,所有成功都不是偶然。赵明先生极其聪明、勤奋好学,连《资治通鉴》都能一读再读,学以致用。但比聪明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忍受挫折、挑战和孤独。为了事业,他与家人长期两地分居二十多年,这样的牺牲是外界很少看到的。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在背后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第三,赵明先生再次走进复旦管院,说明他认可管理学的价值,也表明他对管院有感情。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种缘分,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紧密的合作与交流。赵明先生刚刚走过人生上半场,期待未来可以与我们一起,继续谋划新的目标和历程。
关于「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
202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迎来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的重要里程。我们不仅共庆四十年荣光,更致敬时代,致敬敢破旧局、勇开新局的时代领跑者。
「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汇聚学界、商界、科技与人文领域的思想力量,以对话与共鸣展现中国管理教育四十年的跨越与价值,探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商业文明的未来图景。
相关文章
近日,「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邀请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原CEO赵明先生以“坚持不渝,一路向前”为主题分享过往历程和人生成长体悟(点击查...
2025-11-05 2
南极熊导读:英伟达GPU算力强劲的提升,对散热的需求也陡增。金属3D打印在微通道水冷板的制造工艺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华阳3D打印的高导热铜散热板...
2025-11-05 2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10月18日至19日,“人工智能跨界创新雄安行”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此次活动通过高端对话与实地考察等形式,发挥领军人才、龙头企...
2025-11-05 3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驱动中国昨夜今晨深圳中院对明家缅北电诈团伙主要成员一审判处死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白所成、白应苍等人存在组...
2025-11-05 2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谷歌美国当地时间 4 日宣布正式启动 Project Suncatcher“太阳捕手”计划,这是谷歌内部继自动驾驶汽车...
2025-11-05 2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东芝 Toshiba 昨日宣布推出新一代 S300 AI 监控型机械硬盘。其专为针对满足现代 AI 影像监控应用需求而...
2025-11-05 2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微软今年 10 月推出其首个自研 AI 图像生成模型 MAI-Image-1,今日宣布该模型已应用于 Bing Ima...
2025-11-05 2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1-05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