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排行榜 2025年11月03日 19:07 2 aa

前阵子《十五五规划建议》一出来,我那做政务智能化产品的朋友小周,直接在群里发了条消息“终于等到明确定调了!”。

他说里面那句“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看着宏大,其实就是他们天天要琢磨的事儿,比任何行业会议都实在。

小周干这行快五年了,前两年总跟我吐槽“系统越建越多,事儿没少干”。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十四五”那阵子,各地政务服务网、掌上APP确实建了不少,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连了31个省,地方部门的平台也接入了七百多个,信息孤岛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但麻烦也跟着来,他说有次去基层调研,窗口工作人员说智能客服只会答预设问题,企业问个复杂的股权变更流程,客服就“卡壳”;智能审批更有意思,只看材料齐不齐,不管材料里的逻辑对不对,最后还得人工再核对一遍。

我当时还觉得“有智能总比没有强”,后来听他这么说才明白,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智能,其实是给大家添了额外的活儿。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现在不一样了,“十五五”规划一出来,小周说他们做项目的思路全变了。

以前领导问“这系统啥时候能上线”,现在先问“这系统能长出啥能力,能解决啥问题”。

比如之前要做个企业开办的智能系统,以前先想怎么把功能堆上去,现在先琢磨“能不能让企业不用重复交材料”“能不能帮审批的人少查点资料”。

这种转变看着简单,其实是从“堆系统”到“建能力”的大转向,我觉得这才是真的往“治理现代化”靠。

政务AI别光会“聊天”,懂业务才是真本事

小周总说,政务AI跟互联网的AI不一样,不是越会“聊天”越厉害。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政务这行有硬规矩,比如社保补缴得符合缴费年限,企业注册得按《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来,这些规则要是搞不清,AI模型再先进也是白搭。

他之前参与过一个“边聊边办”的项目,本来想让AI像聊天机器人一样灵活,后来发现完全走偏了。

用户要办社保转移,AI得先搞懂“从哪转、转到哪”“有没有断缴记录”这些业务逻辑,而不是跟用户扯无关的话题。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后来他们调整方向,让AI先吃透业务规则,再做交互,用户办事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

还有浙江的“浙里办”APP,里面的智能导办功能也是这个路子。

它不是瞎推荐,而是把1300多项政务服务的规则摸得透透的,用户说要办“个体户注销”,它能精准告诉用户要带啥材料、走啥流程,不用用户自己在一堆菜单里找。

小周说,现在他们判断一个政务AI好不好,不看模型多大,就看“数据深不深、流程透不透”能不能把业务的边边角角都覆盖到,这才是关键。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我之前还问过小周,“为啥不直接用最先进的AI模型?”他笑了笑说,“本来想靠模型撑场面,后来发现不对。

政务不是耍酷,你连‘法定时限’都搞不清,再先进的模型也帮不了用户办事,反而会添乱。”

从“边聊边办”到“浙里办”的例子能看出来,政务AI的核心从来不是“炫技”,而是“接地气”,懂业务、守规矩,才能真的帮上忙。

小周说,现在他们做AI功能,还有个原则不能当“外挂”,得嵌进政务流程里。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以前有些地方搞AI,就是在原来的流程外加个功能,比如审批的人自己看完材料,还得再去AI系统里查一遍,反而多了一步。

现在不一样了,深圳搞的智能派单系统就是个好例子。

它会自动看事项复杂度,比如简单的社保查询,就分给普通工作人员;复杂的工程审批,就分给经验丰富的人。

不用再靠人工分配,任务流转快多了。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还有江苏的“苏服办”,企业变更登记的时候,AI会自动查材料里的风险点,比如股权比例和认缴资本不匹配,就提醒审批的人注意,不是替人做决定,而是帮人省劲。

我以前觉得AI能替人干活才叫厉害,后来听小周这么说才明白,政务场景里,AI“搭把手”比“替人干”更实用。

审批的人不用自己盯着找风险,效率高了,出错率也低了;工作人员不用再手动分任务,能把时间花在更复杂的事上。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这种“嵌入式”的智能,才是真的融入了治理流程,而不是飘在表面。

卡住政务智能的不是技术,是数据和部门墙

小周跟我吐槽最多的,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是“数据不通”。

他说以前去一个城市调研,企业办跨部门的事,得在市场监管局交一次材料,到税务局又得交一次,明明都是同一个企业的信息,就是调不过来。

AI再厉害,没有完整的数据,也没法精准服务。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这事儿说起来也怪,都是为了帮企业和老百姓办事,为啥部门之间的数据就不通呢?小周说,主要是部门壁垒,每个部门的数据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想调数据得走一堆流程,等流程走完,用户的事都快超时了。

好在“十五五”规划提了“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这两年各地也在破这个局。

比如上海数据交易所搞的“政务数据授权运营”,就是明确了数据怎么流通、谁来负责,公安、市场监管、税务这些部门的数据能有序共享了。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小周说,有个区用了这个模式后,企业开办时间从3天缩到了1天,就是因为数据不用重复交,AI能直接调过来核对,省了好多环节。

我以前觉得技术是政务智能的关键,后来才发现,数据流通和部门协同才是“卡脖子”的地方。

你想啊,要是数据能自由流通,AI能拿到完整的信息,不管是智能导办还是审批辅助,都能更精准,企业和老百姓也不用跑断腿交材料。

数据通了,产品经理的角色也得变。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小周说,以前他们是“系统堆砌者”,把功能拼起来就行;现在得做“翻译者”,一边懂政策,一边懂技术,还得懂业务,把“国家治理现代化”这种大方向,翻译成“企业开办智能辅助”“民生补贴精准发放”这样具体的功能。

他举了个例子,之前要落实“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要是光懂技术,可能就做个AI客服;但懂政策和业务的话,就会琢磨“怎么让AI帮老年人简化办事流程”“怎么让小微企业快速拿到补贴”。

比如他们最近做的一个项目,就是把“数据共享”的政策,变成了“企业不用重复提交纳税证明”的功能,AI直接从税务局调数据,用户点一下就行。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很显然,现在的政务产品经理,不能再只盯着技术了。

得能听懂政策里的“弦外之音”,知道老百姓和企业的真实需求,还得能让技术落地。

不然政策再好,技术再强,接不上地气也是白搭。

小周说,“十五五”规划里提的“高质量发展”,放在政务智能里,就是“少点炫技,多点实效”。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不用追求用了多牛的AI模型,不用比谁的系统功能多,就看能不能帮用户解决问题企业办事快了多少,老百姓少跑了几趟,工作人员效率高了多少。

未来十年,政务智能的赛道肯定会更清晰。

谁能把AI真的嵌进治理流程,谁能打通数据和部门的壁垒,谁能让智能落到实处,谁就能让政务服务更聪明、更有温度。

十五五规划发力!政务智能不搞“炫技”,解决问题才是核心

看完小周分享的这些,我才明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一句空话。

它就藏在每个能精准导办的AI里,藏在每一次数据的顺畅流通里,藏在企业和老百姓办事时少跑的那一趟路里。

这样的政务智能,才是大家真的需要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