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昆仑山下,一片曾经因青藏铁路建设而沸腾的土地,如今再次被机械的轰鸣唤醒。20多年前,中铁十四局的建设者在这里铸就了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
2025-11-01 0
青藏高原,昆仑山下,一片曾经因青藏铁路建设而沸腾的土地,如今再次被机械的轰鸣唤醒。
20多年前,中铁十四局的建设者在这里铸就了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将天堑变为通途。如今,薪火相传,同样的旗帜在海拔3700米的格尔木南山口再次高扬,新一代的建设者们在此集结,一场关乎青海地区能源未来的攻坚战已然打响。
这里是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全球3500米以上超高海拔地区装机容量最大、调节库容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国之重任 世界屋脊上的“绿色能源明珠”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是青海省最早批准、海西州唯一获批的抽水蓄能项目,是国家“十四五”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实施项目。
建成后,这座“高原心脏”将承担起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等多重任务,大幅提升电网对风电、光伏等不稳定能源的消纳能力。
“简单说,它就像是整个清洁能源基地的‘超级充电宝’,风大阳光好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保障电网稳定高效。”项目负责人陈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道出了电站的核心价值。
中铁十四局肩负的,正是为这颗“心脏”搭建“主动脉”的重任——引水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制作和安装工程。
极限挑战 在世界屋脊“穿山引水”
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施工,每一步都是与极限的较量,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对项目管理能力的极致考验。
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团队跑步进场,围绕人员组织、设备投入、物资保障、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克服高原缺氧、冬期施工漫长、物资运输困难等挑战,30天实现4号支洞首次爆破,7个月完成967.3米支洞开挖,迅速为主体工程施工打开作业面。2025年9月28日,压力钢管加工厂顺利投产,采用数控切割、自动焊接等先进工艺,月产量达千吨,更是为后续大规模钢管制作安装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60°大坡度斜井掘进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洞开挖等难题,项目团队以精细化管理破局开路,通过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采用专家带队、工序分包等方式开展施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有力保障了各项施工目标稳步推进。
在高原,效率就是生命。每一个优化,都是建设者向恶劣环境争取来的时间与效益。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引进先进机械设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凝心聚力,科学组织施工,完美兑现各项管理目标。
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为这场高原攻坚战筑牢了根基。项目团队编制《钢衬运输及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斜井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等36项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现场安全网格化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从项目班子成员到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风险防控措施。同时,项目团队采购欧式五点式安全带以增加一线工人佩戴舒适度和安全性,聘请第三方每月对施工车辆进行强制检测,甚至在隧道深处增设环保厕所,全面筑起高原上最坚实的安全生产屏障。
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驱动工程提质增效
“我们要让创新不仅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更是成为引领行业的‘旗帜’。”2025年8月,随着“新能源技术创新工作室”的挂牌,这句话成为项目全体技术人员的行动纲领。创新工作室以“技术攻关+人才孵化+成果转化”为模式,聚焦新能源施工的技术难题,探索绿色基建的创新路径,展开集中攻坚。
项目团队参与研发的《提升隧道支护钢筋网片质量》与《提升Ⅰ类锚杆无损检测比例》两项成果获得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优秀QC小组三等成果荣誉。
同时,一批创新成果和工序方案优化在施工一线得以应用,压力钢管定尺加工方案降低了材料损耗,针梁台车优化配置缩短了关键引水隧道工期,斜井开挖工法的改进有效控制了安全风险等等,一系列“金点子”破土而出,化解着项目施工的“堵点”与“痛点”。
党建引领 党员先锋筑起“红色引擎”
在高原上,党支部是凝聚力的源泉,党员是冲在最前的旗帜。自项目党支部成立以来,紧密围绕项目精品工程建设目标,以“党员进班组”“创岗建区”等主题活动为抓手,持续推动党员干部在施工生产、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安全质量、效益进度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党建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
在安全生产方面,党支部围绕“共产党员守护安全”专项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落实责任,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和行为安全考核,构建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
与此同时,项目党支部扎实开展“大干120天,冲刺年度目标”主题劳动竞赛,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营造大干快上、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有力保障了年度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推进。
在高原一线,党员身影活跃在每一个关键工序、每一个风险点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实·干·家”的企业精神,为工程建设注入红色动力。
压力钢管的卷板机隆隆作响,隧洞深处的爆破声此起彼伏。从青藏铁路到抽水蓄能,从开路先锋到能源基石,改变的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不变的是铁建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在昆仑山下、格尔木河畔,一座绿色能源新地标正在崛起,而建设者的脚步,仍在向前。(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戴升宝)
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昆仑山下,一片曾经因青藏铁路建设而沸腾的土地,如今再次被机械的轰鸣唤醒。20多年前,中铁十四局的建设者在这里铸就了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
2025-11-01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国石化(60002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二氧化碳作地下盐穴储气/氢库垫层气的运算方法及系统”,...
2025-11-01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精测电子(300567)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MTF成像特性的判断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2...
2025-11-01 0
临近“双十一”,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引发一场争议舆论。10月下旬以来,关于“京东二选一”“京东对美的巨额罚款”的传闻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2025-11-01 0
双11大促手机市场再度热闹非凡,4000多元价位已成为旗舰与性价比的交汇点,既要性能顶格,又想体验不打折,成了不少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今年的中高端机型中...
2025-11-01 0
跟团游新马泰7日游大概费用多少? 1、新马泰如果跟团8天,每人价格在万元以下。不过还是要看你选择跟团游还是自由行,深度游(15天以上 还是匆匆游(7天...
2025-11-01 375
河南郑州的李女士本以为花了1.2万买的苹果17 Pro Max会带来高端体验,没想到却遇到令人头疼的问题。她说:“一充电就滋滋响,我女儿都问手机是不是...
2025-11-01 1
公司团建旅行 1、但是,这取决于你所在公司的政策和规定。一些公司可能会提供一定的补偿,例如可以提供同样金额的旅游津贴或现金补偿。但是,也有些公司可能没...
2025-11-01 95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