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英飞凌8.3亿抢人、三星憋大招,12英寸GaN芯片大战为何让巨头疯狂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26日 15:28 0 admin

芯片赛道从来不缺故事,但2025年的氮化镓市场打法有点不一样。

英飞凌在2023年宣布斥资8.3亿美元拿下GaN Systems,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整个氮化镓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的四倍。

2023年10月,英飞凌完成对GaN Systems的收购,将后者200多名员工和丰富的氮化镓功率转换解决方案带入麾下。

差不多同时期,瑞萨电子在2024年1月宣布以3.39亿美元收购Transphorm,并于2024年6月20日完成交割。

这两起收购案前后脚发生,把氮化镓产业推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巨头开始真金白银地下场抢人、抢技术、抢产能。

英飞凌8.3亿抢人、三星憋大招,12英寸GaN芯片大战为何让巨头疯狂

从2020到2025年,功率氮化镓市场增长了十倍以上。这不是纸面数据,而是实打实的出货量堆起来的。

英诺赛科作为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氮化镓晶圆量产的公司,2024年底总产能达到1.3万片每月,公司收入从2021年的68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8.28亿元。

这种增速背后,是消费电子快充、数据中心电源、汽车车载充电器等应用场景的全面铺开。

手机快充市场早就用上了氮化镓,现在主流品牌的100瓦甚至200瓦充电器,内部用的就是这种芯片。但真正让巨头们坐不住的,是数据中心和汽车这两块肥肉。A

I服务器的耗电量是普通服务器的数倍,电源转换效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省下的电费都是天文数字。

英飞凌8.3亿抢人、三星憋大招,12英寸GaN芯片大战为何让巨头疯狂

英诺赛科已向全球多家厂商量产交付服务器电源芯片,推出的650V和100V氮化镓功率器件可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和主板48V到12V的高功率密度电源。

汽车领域的动作更激进,GaN Systems于2021年9月与宝马签订了1亿美元的车规级氮化镓功率晶体管订单。这个订单意味着氮化镓已经从实验室走到了量产车型上。

现在新能源车上有几十个需要电源转换的地方,车载充电器、DC-DC转换器、逆变器,每个环节用上氮化镓都能减重、提效、省空间。

产能扩张的速度说明了一切。英诺赛科计划将月产能从2024年底的1.3万片提升至2025年底的2万片,未来五年内进一步扩大至7万片。这种扩产节奏放在其他半导体领域都算激进,但氮化镓市场现在就是这个打法,谁能快速上量,谁就能拿到更多订单。

在晶圆尺寸上,行业正在从6英寸向8英寸过渡。8英寸晶圆比6英寸成本低30%,这个差距足以改变市场格局。英飞凌在官网宣布,其基于12英寸晶圆的氮化镓制造技术进展顺利,首批样品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向客户提供。

英飞凌8.3亿抢人、三星憋大招,12英寸GaN芯片大战为何让巨头疯狂

12英寸意味着单片晶圆能切出更多芯片,成本还能再降一个台阶。虽然大规模量产还要等几年,但技术路径已经摆在那里了。

光伏储能是另一个爆发点。美国微型逆变器巨头Enphase在2024年9月宣布推出首款采用氮化镓技术的商用微型逆变器IQ9N-3P,效率达到97.5%,预计年底生产发货。

这款产品用的是双向氮化镓芯片,一颗芯片顶以前两颗硅基器件,功率提高10%到20%,成本不变。Enphase还透露将于2026年中期推出11千瓦的电动汽车充电器,由三个基于全氮化镓架构的高性能微型逆变器供电。

家庭储能系统要求能双向流动,白天太阳能板发电给电池充电,晚上电池放电给家里供电。双向氮化镓正好解决这个需求,比传统方案省一半器件。

国内企业的布局同样积极,英诺赛科在2024年12月成功在港股主板上市,募资13.02亿港元,其中60%将用于扩大8英寸氮化镓产能。

英飞凌8.3亿抢人、三星憋大招,12英寸GaN芯片大战为何让巨头疯狂

2025年4月,公司与意法半导体签署技术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将共享中国及海外制造产能,这种跨国合作在半导体行业不算常见,说明氮化镓产业链正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

但这个行业并不是一片坦途。专利纠纷时有发生,EPC、英飞凌、英诺赛科之间的知识产权官司打了好几轮。

代工厂的角色也在变化,台积电虽然宣布退出氮化镓代工,但GlobalFoundries、X-Fab、力积电这些厂商都在扩产能接单。

整个产业正在从依赖代工转向IDM模式,也就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部自己做,这样能更好地控制技术迭代节奏和成本。

从手机充电器到数据中心机房,从家庭光伏到电动汽车,氮化镓芯片正在渗透进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

英飞凌8.3亿抢人、三星憋大招,12英寸GaN芯片大战为何让巨头疯狂

巨头们砸重金收购、扩产能、抢人才,看中的不是眼前这点市场份额,而是未来十年能源转型和智能化浪潮里的关键位置。技术路线在向前演进,产能规模在快速扩张,中国企业也在这个赛道上站稳了脚跟。

这场大战才刚开始,但方向已经很明确,谁能把成本降下来、把产能拉上去、把应用场景铺开,谁就能在下一个十年的芯片江湖里占据主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