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828项专利护航!惠州金源机器人打入欧洲高端制造市场

AI科技 2025年10月15日 02:43 0 admin

在仲恺高新区惠州金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机器人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一条长达200多米的大圆柱电池全自动产线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银灰色的机械臂有节奏地舞动,智能传输系统平稳运行,高精度视觉检测系统对电池外观进行检测。这条即将于年底发往匈牙利的高端产线,标志着惠州智造正式打入欧洲高端制造市场,也见证着惠州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金源机器人公司是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这一紧密关系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和技术背书。从2005年组建自动化项目团队,到2010年正式注册成立,再到今年初更名为“金源机器人”,这家扎根惠州近20年的企业,伴随着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浪潮而不断成长。该公司正通过自研AI机器人技术,增强智能装备的差异化能力,实现“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电池”,为亿纬锂能战略的持续落地提供坚实支撑,也为惠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828项专利护航!惠州金源机器人打入欧洲高端制造市场

金源机器人公司通过自研AI机器人技术,实现“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电池”。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技术突围

828项专利构筑核心竞争力

今年1~7月,当许多制造企业还在应对市场挑战时,金源机器人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产值达4.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3.9%。这一数字背后,是公司近20年来在锂电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积淀和持续创新。

逆势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该公司总经理李斌表示:“近年来,我们不断夯实技术底蕴、提升产品竞争力,装备在效率、稳定性、智能化等方面显著优于行业同类产品。今年以来我们在大圆柱电池全自动线、储能电池全自动线等多个大项目中接连获得关键订单。”

走进金源机器人公司的生产车间,随处可见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指着正在组装的大圆柱46系列设备介绍道:“研发这类装备的最大挑战在于行业空白,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成熟方案。我们依托20年经验,组建了跨领域攻关团队,通过跨界参考食品、医疗等行业的高速包装理念,历经上百轮技术评审与方案迭代,最终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获得专利828项,其中发明专利198项,实用新型专利314项,软件著作权316项。这些专利覆盖了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电全产业链关键装备技术,尤其在高速组装、智能检测、整线集成等领域形成严密布局。

“我们特别引以为傲的技术突破包括:全球领先的全机械转塔结构、智能AI视觉检测系统,以及国内首条通过PPAP认证的220PPM大圆柱全自动线、世界级超级工厂标杆产线——MB56全自动智能组装线等。”该公司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李养德自豪地表示,这些成果让公司荣获了仲恺高新区2023及2024年度“优秀企业专利创新领军奖”。

战略升级

更名“智能机器人”,打造AI驱动新引擎

今年年初,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惠州金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公司发展战略的重大升级和转型。

“这一变更源于亿纬锂能对未来产业方向的战略考量。”李斌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迅速崛起,原名称‘自动化’已无法涵盖新业务的内涵。这次更名不仅是身份的重定义,更是战略的再升级——我们将致力于以机器人制造电池,并以AI机器人技术全面升级智能装备体系。”

该公司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肖罡博士进一步阐述了公司的技术路径:“在机器人赛道,我们选择了一条与通用具身智能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我们提出了‘用应用需求来定义机器人的功能’的全新方案,采用“倒推模式”,即先确定必须实现的功能,再去开发相应的形态、算法。”

基于“1+1+N”的研发思路,金源机器人公司已经完成了三款机器人的产品形态设计。“第一个‘1’是指实体机身,也就是大家能看到的机器人本体;第二个‘1’是数字机器人,机器人不仅要有具身,还要有思想和对工业场景的理解。”肖罡解释道,“‘N’则是用多个应用场景的需求来定义机器人的研发方向。”

在生产车间的智能视觉检测区,一台AI外观检测机正在稳定运行。设备内部布满了高精度相机,电池在磁悬浮系统上高速移动过程中,结合多模态AI大数据检测算法,就可以完成对电池外观的全方位检测。“整台设备的核心就是利用这些高速相机和深度计算模块。”该公司机械设计研究所总监杨琪解释,方形电池的检测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分钟40个产品,圆柱电池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检测300个。与传统人工检测相比,不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标准完全统一,不会因疲劳导致质量波动。”

人才培育

计划三年培育工程技术专家超1000名

面对惠州在吸引高端制造人才方面面临广深等城市的竞争,金源机器人公司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吸引力体系。该公司提出的“三年培养1000+工程技术专家”计划正在扎实推进,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李斌介绍,依托在智能装备领域从“0”到“1”的完整研发体系,以及亿纬锂能高标准产线提供的实战场景,该公司已经培养数百名技术骨干,其中很多人已成为亿纬锂能各业务板块的骨干和领军人物。

“我们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核心,主要依靠‘高价值平台+务实福利+长期激励+真实场景+全球视野’的组合策略。”李斌介绍,该公司不仅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包括提供人才公寓、租车服务等,还建立了系统化的培养体系:通过推行“技师制度”“专家制度”“导师制”和“星探计划”,为不同层级和专业的员工提供成长路径;同时创立“鲁班学院”,构建从新人入职到中高层管理的全周期培训体系,清晰规划技术人才的成长通道。

智造未来

为惠州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金源机器人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惠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2010年正式成立公司,再到如今战略升级AI机器人业务,金源机器人公司始终与惠州制造业发展同频共振,成为本地培育的新能源高端装备标杆企业。

该公司构建“三位一体”产业生态矩阵,形成以“高端锂电装备研发制造、全球化工程运维服务、AI机器人研发应用”三大板块联动的融合发展体系。未来将持续以“AI+机器人”为主线,推动三方面布局: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智能装备整体水平,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实现“用机器人生产电池”的高度自动化目标;其次是搭建基于AI机器人技术的全球化工程运维平台,形成覆盖机器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再次是完成工业AI机器人产品的自主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对于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变革,肖罡展望道:“从工业角度来看,如果机器人能完全适应产线需求,我们未来的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和质量将会有超高标准。相对于传统产线,我们将减少约80%的人力投入。”

“另一个重要维度是,通过引入机器人,我们不再需要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员工的工作环境将更加舒适,同时所需完成的任务也会大幅减少。未来,我们的产线将朝着无人工厂的方向发展。”肖罡补充道。

在金源机器人公司车间里,智能化产线灯光闪烁,照亮了未来制造的新路径。这里不仅是技术的孵化场,更是惠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随着一批批高端装备从这里走向全球,金源机器人正以创新为墨,绘制智能制造的新图景,为惠州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游璇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