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于2025年10月6日在年度开发者大会(DevDay 2025)宣布,其云端编码代理“Codex”正式开放一般用户使用。自今年五月推出Co...
2025-10-08 0
现在B端圈里啥最火?肯定是AI落地。
我认识的几个SaaS产品经理,最近每周开会都逃不开一个话题:“你负责的模块,哪些地方能塞AI?”老板更是天天在耳边念“AI要跟上”,搞得大家一边研究Prompt、行业Know-How,一边心里犯嘀咕。
我对这事儿也半信半疑。
信的是AI长期肯定有价值,商业故事也好听;但不信的是,短期到底能带来啥?尤其对那些要赚钱的SaaS公司来说,现在就扑上去,真的合适吗?可职场就是这样,你能提疑问,但决策定了就得执行。
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B端产品经理搞AI落地,到底有哪几条路能走。
首先得明确,B端AI落地不是瞎搞,核心就三种玩法。
第一种叫场景嵌入式,简单说就是把AI藏进用户平时用的流程里,不搞独立功能。
比如微软改Office、钉钉8.0加AI,都是这么干的。
这种玩法的好处很明显:能快速提升产品价值,用户用着觉得更智能,自然更愿意续费,还能防着竞争对手。
但问题也不小,你没法说清这AI功能到底跟客户续费有没有直接关系。
它就像个“赠品”,用户用了觉得赚了,不用也没啥损失,产品团队想收集有效反馈来优化,难上加难。
第二种是独立产品型,就是把AI包装成单独的服务卖钱,相当于公司的“第二收入来源”。
北森做的AI Family就是典型,里面有AI面试官、AI招聘助手等七个产品,客户能单独试用、单独付费,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
这种玩法的优点是反馈直接,赚没赚钱一眼就看得到,能快速验证市场需不需要。
但缺点也很突出,很容易变成“小工具”,功能太单薄,别人随便搞一个就能替代,很难形成长期优势。
北森虽然现在有300家付费客户,年收600万,但AI面试官占了80%的量,其他产品表现一般,这就能看出来单点突破容易,全面稳住难。
第三种是平台生态型,听着就很大牌,给开发者或合作伙伴提供AI底座,比如API、模型这些,让大家一起在上面做应用。
Salesforce的Einstein AI平台就是这么玩的,不仅自己用,还开放给20多万ISV合作伙伴,甚至搞了个AgentExchange让AI Agent流通。
这种玩法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激发网络效应,开发者多了,应用就多,能满足各种长尾需求,壁垒也深。
但很显然,这不是一般公司能玩的。
技术、钱、客户、品牌,缺一个都不行。
Salesforce2025年在这上面投了15亿多美元,短期盈利占比才8%,小公司要是想试,怕是连门槛都摸不到。
光知道有哪几条路还不够,关键是选对。
怎么选?得从三个角度看。
第一个是看你的核心目标。
要是想保住现有业务,让老客户继续续费,那场景嵌入式肯定最稳妥。
比如用友的YonBIP,本身是成熟期产品,加了AI到现有模块里,用户体验上去了,续费自然稳。
要是想开辟新收入,那可以试试独立产品型,比如科大讯飞搞的AI办公产品,就是想在主业之外再赚一笔。
但要是想定义行业标准,搞平台生态,那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巨头,不然就是白费劲。
第二个是看你有多少资源。
资源少的话,别想太多,从场景嵌入式开始准没错。
本来想建议小公司试试独立产品,但后来发现,除非你有别人没有的技术或洞察,不然很容易打水漂。
至于平台生态,没巨头级别的资源,想都别想,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率还低,小公司扛不住。
第三个是看产品处于啥阶段。
成熟期产品适合场景嵌入,比如钉钉8.0,本身用户基数大,加AI能快速提升体验;创业公司或探索期产品,适合搞独立产品型,单点突破更容易活下来;只有那些本身有生态的大厂,比如Salesforce,才适合搞平台生态,延续自己的优势。
现在行业里有个趋势,68%的公司都先选场景嵌入式,22%选独立产品型,只有10%敢试平台生态。
这也说明大家都很务实,不会瞎跟风。
有些公司本来想“All in AI”,三条路一起走,结果资源分散,最后啥都没做成,这真的不是明智之举。
如此看来,B端搞AI落地,最聪明的做法是“分步走”。
先从一个小点验证,比如先做个独立AI功能试试水,验证成功了再嵌到现有场景里,等资源和能力够了,再考虑搞生态。
有个跨境电商SaaS公司就是这么干的,2024年先搞了个AI选品工具,卖得不错,2025年就嵌到了运营模块里,后来又开放API给合作伙伴,一步一步来,反而走得稳。
最后总结一句,B端产品搞AI落地,没有“最好的路”,只有“最适合的路”。
场景嵌入式胜在“稳”,独立产品型胜在“快”,平台生态型胜在“远”。
关键是要跟自己的目标、资源、产品阶段匹配,别被别人的节奏带偏。
对大多数资源有限的B端公司来说,别一开始就想搞大平台,也别盲目All in。
先从解决用户的具体痛点入手,比如帮电商老板快速上架商品,帮HR提高面试效率,用小成本验证价值,再慢慢迭代。
这样才能让AI真正从“口号”变成“能赚钱、能留客”的实际价值,这才是B端AI落地的核心。
相关文章
OpenAI于2025年10月6日在年度开发者大会(DevDay 2025)宣布,其云端编码代理“Codex”正式开放一般用户使用。自今年五月推出Co...
2025-10-08 0
太赫兹技术是指利用频率在0.1至10太赫兹(THz)之间的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成像探测和材料分析的一种前沿科技。这一频段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兼具两者的...
2025-10-08 0
现在B端圈里啥最火?肯定是AI落地。我认识的几个SaaS产品经理,最近每周开会都逃不开一个话题:“你负责的模块,哪些地方能塞AI?”老板更是天天在耳边...
2025-10-08 0
近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光谷企业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简称“斯微特”)展出的一台机器狗在减速机驱动下灵活扭动关节,向观众“打招呼”。凭...
2025-10-08 0
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如何在Lovart平台上利用Nano Banana等强大模型,轻松打造出不怕修改的高质感海报。放假前,我本来是想推荐一些视觉类的...
2025-10-08 0
说到“数据中台”,这几年真是火得一塌糊涂。一边是技术圈讨论它能不能让“数治一体、助力经营决策”,一边是业务部门天天问“我们不是有数据仓库了吗?为啥还要...
2025-10-08 0
要说起游戏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便携设备,毫无疑问属于任天堂Game Boy,1989年4月21日发售的这款掌机,凭借极其先进的随身游玩理念,加上硬件性能和...
2025-10-08 0
长期以来,RTX 3060一直是Steam上最受欢迎的GPU,直到几个月前被RTX 4060取代。现在,仅仅几个月后,又被RTX 4060移动版所取代...
2025-10-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