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AI科技 2025年10月02日 22:48 0 admin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撰稿人 侬民

导语:

2025年8月27日,AI数字人与小学生共同演绎原创歌曲《浙里最科学》在浙江开放大学响起,AI科普剧生动演绎,科普集市人头攒动,一条条“citywalk"科普研学路线串起浙江的科技地标——这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单向传播,而是全社会携手同行的科普新生态。

钱塘江畔的秋雨中,三千市民在杭州低碳科技馆的“科学之夜”流连忘返;而在百里之外的嵊州广场上,近五万人次的参观者让科普夜市熠熠生辉——这些看似两个独立的科普盛景,共同串联起浙江省首个全国科普月的集体记忆。

8月27日,浙江开放大学,一场由AI数字人与小学生共同演绎的原创歌曲《浙里最科学》,拉开了2025年全国科普月浙江(杭州)主场活动的帷幕,也开启了浙江省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序幕。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9月的江南天气格外炎热,9月的浙江全国首个科普月活动更加火热:全省11设区市、90个县(市、区)并肩同行,全社会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上千万人次,都参与进来,以科学为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上万场次,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活动还在持续,数据还在统计。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见证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再次印证了一句话: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01 全民行动:钱塘江畔的科普盛宴

九月的杭州,秋雨洒落在钱塘江畔,科技与秋风在夜色中交织。

浙江科普的路上,各个城市都在并肩前行、绽放独特光彩: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在浙江(杭州)主场活动上,中外青年探访小队分赴全省11个设区市,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赋能生产与生活:在杭州,他们感受“”城市大脑带来的高效通行,体验AI数字诊疗和浙江省肿瘤医院的胃癌早筛创新;在宁波,他们深入东方大港码头;在绍兴,他们深入金蝉布艺智能车间;在金华,他们深入横店影视基地;他们见证了“智造”如何重塑传统产业。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科学之夜”活动现场,近3000名市民在这里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之旅,他们通过集章打卡的方式沉浸式体验低碳科技的无穷魅力。在序厅,他们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的太极表演与机器狗的协同共舞,而后的“鲸灵·杭潮AI科普鱼”,以动态光影和AI语音讲述杭城千年文化。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在台州的“科学奇妙夜”集科普集市、科学实验秀于一体,吸引14万+在线人次云端同行,全网相关话题浏览量超280万。在嘉兴秀洲区则探索“科文商旅”融合的新模式,通过科普相声、机器人展示和科普文旅融合市集,让市民在结伴学习中汲取科学营养。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更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同期举办的阿里巴巴的云栖大会和第四届数字贸易大会、网易的未来大会等,以及即将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他们本身就是一场更广泛意义上的科普,又把科普融入其中,为浙江9月科普月增添更绝妙的一笔。

02 结伴同行:城乡共享优质科普资源

“要推动科普教育城乡均衡发展”,这是越城区科学传播员队伍建设座谈会上,基层代表们提出的一个建议,更是成为浙江科普月的切实行动。

在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乡镇学生们体验了别开生面的“校园里的科普课”。“越科说”科普宣讲团精彩演绎《活到老学到老》《地震的前世今生》等科普脱口秀,以风趣语言和频繁互动普及科学知识。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嵊州的科普夜市将吾悦广场变成了科普乐园,单日吸引近4.8万人次市民参与。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带来的《魔法变色秀》科学小实验,用烧杯中变幻的色彩揭秘化学反应原理。孩子们踮脚围观,嘴里不停追问“为什么会变颜色”。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在桐乡,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举行,首届“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也同步开幕,整合利用乌镇的科技场馆资源。在三大核心场馆联动开展“赛学玩”三大精彩板块,激发全市青少年的科技探索热情。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越城区鲁迅小学文源校区的科普月启动仪式上,北海小学学生自编自演的魔法科学课堂《小博士与魔法师们的伯努利冒险》,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舞台情节。

这种多元互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优质科普服务全面触达、惠及乡镇,正是浙江缩小城乡科普服务差距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优质科普资源直达基层,浙江省一方面依托“一堂两中心”“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新质生产力科普馆、基层特色场馆一起,积极探索打造“15分钟科普生态圈”,为老百姓构建可体验、可互动的科普场景。另一方面,充分借助科普中国、浙里科普及“科学+”直播矩阵等,将中科院、工程院的优质科普资源直接送达基层。

03 携手探索:科普研学的创新表达

这个九月,浙江的科普方式也迎来了创新突破。在全省范围内推出的百余条Citywalk科普研学路线,每个县(市、区)原则推荐1条,每个设区市推荐2-3条,省里将择优遴选若干条,将结伴漫步与科学普及深度融合。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全省精选的10条精品路线各具特色:

“杭城机甲探秘”路线带领参与者从仿生到智能,结伴了解机器人技术;

“浙里飞天梦·空天探未来”路线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万丰通用机场为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绍兴精心设计的11条“科普citywalk”研学路线,通过沉浸式、互动性的探索方式,让市民在真实场景中结伴感受科学魅力。

“越地星光·求真之路”从绍兴科技馆出发,途经陈建功旧居、竺可桢故居、徐光宪纪念馆等科学先贤故居,让科学精神在携手漫步中传承。

“科技新质·前沿探索”之旅则串联起绍兴文理学院化学与新材料科普基地、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乐航人工智能体验馆等前沿科技场所,展现浙江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探索成果。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余杭作为全省新时代科技创新高地,围绕未来产业赛道,精心策划了四条“科创巴士”主题线路,涵盖脑机接口、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让市民沉浸式体验余杭科技魅力、共享科技成果。

04 多方聚力:科普路上的同行力量

科普路上,从不是一个人在走。 在这条通往科学普及的道路上,各方力量汇聚成流,形成了强大的科普合力。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202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应时而生其打破了以往的科普活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单一模式,融政府、社会、市场于一体,集科技馆、博物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组建科普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大科普”格局让科普资源流动起来,不仅发挥了“1+1>2”的聚合效应,而且有效发挥了2x2的裂变效应。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浙江行活动,更是将顶尖科学资源引入基层。院士专家们不仅带来前沿的科普报告,更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将科学的种子撒向浙江的每一个角落。今年科普月期间,中科院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三届九次会议在浙江举行,杨玉良、袁亚湘等一批院士走进科普现场,他们的身影,成为科普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一批社会有识之士的加入,让科普事业焕发出别样光彩。2023年回国的徐女士,就是怀着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筹建了五个特色科普馆,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科普速度”。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而衢州海洋世界的周女士,以81岁高龄投资3亿元建设海洋馆,只为实现“让衢州孩子看见海”的朴素愿望。她说:“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有机会认识海洋,了解这个蓝色星球的奥秘。”这份情怀与担当,正是科普路上最温暖的同行力量。

05 众行致远:科普未来的浙江理念

“在新《科普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浙江提前启动活动,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战略,另一方面旨在向社会传递一个清晰信号:科学普及应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作为首个科普月活动的亲历者、见证者,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不仅亲身参与其中,还不禁为活动鼓与呼。

在全省科普月主场活动现场,杭州市发布了2025年新认定的28家新质生产力科普馆,涵盖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医疗器械、未来产业等领域。其实,早在2024年,浙江省在各设区市择优申报的基础上,遴选发布了114家浙江省新质生产力科普馆(点),2025年又推出47家。这些“可体验”的科普场馆正成为公众携手接触AI的“线下阵地”,更是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沉浸科普的重要场所。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新时代科普必须以人为本。浙江省根据《条例》建立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制度的要求,启动实施“十百千万”科学传播专家计划,发布浙江省“十百千万”科学传播专家名单,连续两年发布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科学传播团队和网络科普达人等领域的TOP10,引领浙江科普事业发展。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新时代科普必须让老百姓投票。在嘉兴秀洲区图书馆的一场科普嘉年华活动中,市民张女士称赞道:“这种集章打卡、边玩边学的方式,让科普变得特别生动有趣。”在浙江各地的科普集市、实验室和研学路上,越来越多的张女士和她的孩子们正携手同行,用脚步和笑声为科普投票。

总之,从山区海岛县的高质量发展到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从AI赋能产业到科普助力人的全面发展,浙江的科普月活动展现了一幅众人同行的宏大图景。据初步统计,全省各地举办各类1.2万场次,10万余名科技人员参与其中,上千万公众从中受惠……

科普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走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圆满收官之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首个全国科普月将随着国庆节的到来宣告圆满收官。然而,科普没有休止符,Al时代的全新科普刚刚开启,我们将继续负重前行。

科普路上,你我一路偕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