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排行榜 2025年09月27日 19:35 0 admin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士兰微)1997年成立,2003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第一家在中国境内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士兰微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体(IDM)的企业之一,在技术水平、营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各项指标方面,在国内同行中均名列前茅。士兰微建立了完整的IDM模式,打通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全产业链,芯片产线实现了“从5吋到12吋”的跨越,并从硅基产线拓展到化合物产线,是国内最具规模和最多产品技术门类的IDM企业之一。

士兰微的技术与产品涵盖了消费类产品的众多领域,在多个技术领域保持了国内领先的地位,如绿色电源芯片技术、MEMS传感器技术、LED照明和屏显技术、高压智能功率模块技术、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等。同时利用在多个芯片设计领域的积累,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芯片产品系列和系统性的应用解决方案。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2025年上半年,士兰微的营收同比增长了两成,与2024年的增速持平,再次刷新上半年的营收纪录。全年有望突破120亿元规模,甚至可能突破130亿元;六年时间,累计增长3倍,是相当可观的水平。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分立器件产品”和“集成电路”是其占比最大的两项业务,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4,是其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发光二极管产品”同比下跌17%,占比也有所下降。

士兰微的产品基本都在国内市场销售,没有公布国外市场的销售情况,就算有,金额和占比也不大。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净利润的表现就没有营收那么亮眼了,在2021年以前,基本上算是微利状态,2021年和2022年在“行业大繁荣”中赚了大钱;2023年出现亏损,行业繁荣后的回调,似乎过了一点。

2024年成功扭亏,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虽然全年不太可能突破2021年15.2亿元的峰值水平,但还是有望摆脱“微利”状态的。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毛利率在2021年达到33.2%的峰值后,持续下跌了四年,亏损的2023年,毛利率并未探底;在2024年时,毛利率才跌破20%,创下近七年半的最低水平,当年反而成功扭亏,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我们后面再去找出来。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反弹,这当然是当期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大原因就是前面看到的营收同比增长两成。

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接近,只有2021年和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要高得多,但离发出“葵花宝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毛利率)绝招,还是差了一点儿。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净利率和年化净资产收益率已经及格了,如果下半年的表现再增长一些,有可能就会接近优秀级的水平。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分立器件产品”的毛利率微跌,与相对稳定的“集成电路”产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光二极管产品”毛利率继续下跌,已经跌成负数了;该业务的收入之所以下跌,除了产品价格下跌之外,可能也有产销战略上的调整,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对这类业务的产销量压缩,甚至暂停的安排,都是理性的选择。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2021年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高达16.1个百分点,2022年下降至11.7个百分点,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3.8个百分点,2024年已经降至不足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盈利空间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占营收比在波动中有过上升,但2024年较2021年几乎没有变化。

2025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回升至5.7个百分点,原因是毛利率反弹和期间费用占营收比继续下降,双重利好因素,共同促进盈利能力回升。

士兰微的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和占比都极高,对于一家毛利率只有两成左右的企业,支出占营收近10个百分点的研发费用,还是比较夸张的。对于经营芯片全产业链的士兰微来说,这方面的支出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从其这些年的营收增长看,这些投入也是有效果的。

如果后续的营收继续增长,逐步摊薄研发费用等占比,士兰微就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只是这一行的竞争仍然是比较激烈的,多少存在“赢者通吃”的现象,士兰微还要尽快打开国际市场,以便有更多的营收来摊薄研发等支出。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在其他收益方面,2022年及以前还是净收益的状态,2023年以来的两年半就成为净损失状态了;不仅是收益方向发生了转换,净收益和净损失的金额还相当高,这就是为何2023年主营业务是盈利状态,而当年却亏损的原因。

在2023年及以前,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最近一年半这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是大头,这和近几年的毛利率较低有关)比较严重,不过好在政府补助(主要增长的是“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有所增长。

由于金额比较大,还是需要把情况说一说,2021年和2022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比较高,主要是通过权益工具投资了安路科技公司、昱能科技公司以及视芯科技公司等所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战略投资,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

至于说“投资收益”,主要是“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士兰微搞的战略投资还不少,这部分主要是按“权益法核算的,2021年和2022年都是这些投资对象总体上在亏损,2023年是改变计算方式,2024年是处置了一些投资所形成的收益。

这方面是财务核算里面最为复杂的内容,原因不是业务真的好复杂,而是专业术语多,方法和规矩多,不是我不想,而是真没有办法在不用这些专业术语的情况下把其说清楚。我们只需要记住,士兰微到处去搞投资,导致其2022年以前大量赚了钱,最近两年半赔了一些就行了。

我个人对士兰微大量搞这些金融性质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冒,一般都是钱多了烧的。这类活动,很多时候会分散主营业务方面的精力,也会导致业绩的无序波动。不能再说了,这方面,我们往往是一笔代过的,今天在这里就说了好几段了。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分季度来看,每个季度的营收都是同比增长状态,已经持续了多个季度的螺旋增长。从2023年三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维持了五个季度接近两成的同比增长水平;最近三个季度的增长有所加速,平均超过了两成;但增速也有下滑的趋势,似乎在两成以上稳不住。

后续是两成以上的增长,还是逐步要慢一慢呢?考虑到整个经济环境和士兰微现有的营收规模,以及所在行业的情况,我估计,能维持接近两成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想更高速度地增长,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前两年都是年中的两个季度在亏损,其他两个季度在盈利,2025年二季度总算打破了这一“规律”,也能取得1.2亿元的净利润;但在营收创下单季新高的同时,盈利只能算中等水平,环比也有所下跌,说明年中的季度盈利能力偏弱的情况,多少都是存在的。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毛利率在波动中有下滑的趋势,不过在2024年的二季度和三季度似乎已经触底了,最近三个季度在比底部略高的水平波动,后续会如何表现,还需要观察。

前两年都有一个季度出现了主营业务亏损,2025年上半年的两个季度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同比明显提升,下半年有可能会避免出现主营业务亏损的情况。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表现不错,但似乎不足以满足其一直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类投资,为此,差不多都在通过净融资来满足这些需求。2023年进行过近50亿元的“定增”融资,其他年份主要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债权类融资。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士兰微的“经营性长期资产”一直在增长,这当然与其持续大额投资有关,2024年末和2025年上半年末的固定资产增长较慢,但“在建工程”的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末突破了20亿元,我们还是有必要看一下其构成。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重要的在建工程有三项,只有“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相对比较高,另外两大项目都还需要较大金额的投入。通过计算,如果不超预算,后续年份还需要再投入约53亿元,才能把现有项目全部建成,看来其“定增”融资还是很有必要的。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其有息负债的规模也是在持续增长的,2025年上半年末已经突破70亿元,对于近年来盈利能力不是太强的士兰微来说,并非就没有偿债压力。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还有几大重要项目在建

当然,压力是相对的,在“定增”融资后,士兰微的长短期偿债能力都是很强的,后续年份还要进行项目建设方面的投入,还可以继续加一些杠杆。毕竟不到50%的资产负债率,还是可以继续加杠杆的;当然,他们还可以选择处置一些“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等所谓的战略投资来回收资金。

已经说得比较多了,其存货和应收应付账款方面的问题不大,本次就省略了。士兰微是一家优秀的全产业链集成电路公司,其营收持续增长,也有重要的大型项目在建,未来的增长潜力也不错。主营业务在芯片行业大繁荣后,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发展模式。

其战略投资等方面搞得过于复杂,但收益并不高,反而拉低了自己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后可以考虑在这方面适当收缩,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营业务方面,毕竟自己就已经有120亿的规模了,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开发几乎是空白的海外市场,或者补齐一些重要细分领域的产品类别。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半导体#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