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上海制造 海外同行 第25届工博会上“打擂台”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6日 19:46 2 aa

上海制造 海外同行 工博会上“打擂台”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3日开幕。本届工博会规模超过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且本土高端制造在与海外同行同场竞技时,气势上也完全不输。

在工业母机、机器人、蛋白质底层制造技术等领域,我国与欧美日巨头相比有较大差距。但记者发现,通过颠覆性创新,我国正实现局部的弯道或换道超车。

机床自主进化

机床,也称工业母机。手机、汽车、飞机等关键零部件,无不是在机床上进行金属切削后加工成型的。工业母机的自主可控极端重要。

工业母机加工核心零部件,80%以上精力用在了如何将图纸化为机床所要执行的工艺路径上。传统做法是借助CAM、CAE等工业辅助设计及仿真软件,但这些软件几乎由欧美日垄断。此后,又进入CNC数控技术环节,即通过代码或程序来控制机械设备动作,该环节我国自主可控率约40%。

令人振奋的是,本届工博会开幕式上揭晓的10项CIIF大奖中,交大智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μAI智能体机床”不走寻常路,依托AI智能体和世界模型,绕开CAM、CAE等软件,同时摆脱对人工经验的依赖,如工业界的“自动驾驶”,自主生成加工路径,实现自主开悟、自主进化。

据介绍,“μAI智能体机床”是数控机床本体、AI智能体,以及100%复刻物理空间信息的世界模型的结合体。机床可调动多个“大脑”并行工作,每个“大脑”自主尝试不同路径,系统会根据切削力等实时数据,对路径进行对错评判,并给予有效“奖惩”,以驱动机床持续优化路径。待工艺路径明确、加工指令下达后,机床真实加工中的数据又不断反馈至“大脑”,使其循环学习,提升路径规划精度。

据透露,“μAI智能体机床”已由航空、航天、航发领域重点客户进行验证,可将复杂零部件的工艺规划效率提升40%至60%,对于缩短关键领域核心零件的制造周期意义重大。

协作机器人上岗

本届工博会现场,我国协作机器人与发那科、ABB、安川、库卡等来自欧洲、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同场比拼。国产协作机器人靠着部署成本低、安全易上手等特性,正“换道超车”。

据记者了解,汽车制造中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环节,如冲压、焊接、涂装、装配和质检等,实现大规模部署工业机器人。

2014年诞生于上海的节卡机器人,向记者讲述了其与工业机器人“抢饭碗”的故事——数年前,某汽车配件厂听说协作机器人投资回报周期小于12个月,便拿出“销轴装配”场景,让节卡等协作机器人来试试,限期两个月。

销轴装配流程,是在动态的流水线上,将已加工好的五六公斤重的销轴,依次转移到一个高达1.5米的料筐中,并按照间隔厘米的要求进行层层叠放。这需要机械臂“手眼”协调,准确取料无偏差。节卡的工程师们蹲守在车间现场,努力攻关。车间光线忽明忽暗,流水线环境多粉尘、重油污,这些都对机器人视觉、感知和判断构成巨大干扰。但靠着中国工程师团队先进的算法、对制造业深刻的理解,以及高效的服务响应速度和迭代能力,仅用一个月时间即获客户认可。

迄今,节卡已解锁数百个场景,去年仅在海外部署的协作机器人就超千台。

蛋白质“无细胞合成”

蛋白质制造技术之于生物医药产业,好比光刻机之于芯片。无论是药品、疫苗,还是医美、化妆品,其底层物质均为蛋白质。传统的蛋白质制备,是利用细胞来表达,难以突破效率与质量瓶颈。过去,我国工厂所需传统的蛋白质原料,其产线、设备乃至细胞培养的反应罐、耗材等,无不依赖进口。

本届工博会上,上海康码生物“人造血红蛋白”凭借“无细胞合成”这条不寻常路径,斩获CIIF大奖。目前,康码生物拥有全球唯一实现百吨级以上量产的生产线。

康码生物董事长郭敏感慨,康码生物能在上海实现蛋白质制造技术的弯道超车,我国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以及数量巨大且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工程师团队成为重要支撑。康码生物全球独一无二的底层制造技术与产线,没有作业可抄,“但中国完整且全面的产业链成为我们产业化中的绝对优势。我们共享方案与标准,联合长三角、珠三角等工厂合作开发,百吨级产线的国产化率几乎100%”。

本届工博会上呈现的本土高端制造的逆袭,在上海的经济数据中也有所体现。来自上海市经信委的数据,今年1至7月,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实现4209.54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为757亿元,同比增长4%;机器人制造表现亮眼,实现产值规模170亿元,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李晔)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