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19日 17:50 0 aa

今年9月服贸会的“海淀之夜”上,一个不到9平米的小亭子火了,这是银河通用搞的“银河太空舱”,里面没有店员,全靠人形机器人Galbot忙活。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顾客进去能语音点单,机器人还能自己抓货、递货,冷藏冷冻的东西都能卖,现在一天能服务上千人。

说实话,能把机器人玩到这种落地程度的,背后操盘手居然是个90后,还是北大的助理教授,叫王鹤。

本来想只说这太空舱多新鲜,但后来发现王鹤这人的路子更有意思。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他不是那种只懂技术的书呆子,也不是光会吆喝的创业者,算是“技术学者型”的,说话不紧不慢,但每句都落到实处。

比如聊起行业现状,他总提醒“大家得有耐心”,这话在现在急着量产、急着出货的圈子里,听着还挺不一样。

从北大讲台到国际舞台

在国内机器人圈,90后有两个名字常被提起。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一个是宇树科技的王兴兴,他的机器人上过春晚跳秧歌,靠的是技术爆发力;另一个就是王鹤,他更在意这些机械体能不能真去上班干活。

业内对这俩人的评价还挺统一,没人互相抬杠,都说王兴兴猛,王鹤则靠前瞻性思考让人佩服。

王鹤的国际曝光度也不低,今年黄仁勋访华,他是座上宾;银河通用的Galbot还老出现在英伟达GTC、CES这些国际展会上,说是“离黄仁勋最近的中国机器人”也不为过。

老实讲,能让国际大佬关注,肯定不是靠噱头,得有真东西撑着。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融资速度,银河通用2023年5月才成立,没几个月就拿了两轮大钱。

第一轮天使轮7个亿,美团这些机构投的;第二轮A轮11个亿,宁德时代和溥泉资本领头,这金额在国内具身智能赛道里,至今还是单笔最大的。

如此看来,美团和宁德时代愿意砸钱,肯定是看好他能把技术变成真生意。

王鹤和其他创业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不跟风凑量产的热闹。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现在很多企业喊着“千台量产”,他却直言“造1000台不难,难的是能不能带来经济价值”。

我觉得这话挺清醒的,机器造出来放着看没用,能帮客户省钱、赚钱才是关键。

就像他说的,现在机器人成本已经比雇人三年的钱少了,药房要是用24小时机器人,一年能省20多万,这账谁都会算。

王鹤的“反焦虑”打法

人形机器人行业有三座大山:成本、量产、数据,王鹤在这三块的打法,都透着股“反焦虑”的劲儿。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先说量产,他说银河通用已经能做到千台级出货,但和别人不一样,七成机器人都用在自己的店仓里,不是单纯卖出去就完事。

很显然,这种“自己先用起来”的模式,能更快发现问题、迭代技术,比光靠卖机器冲数量要实在

数据瓶颈是行业公认的大麻烦,比如特斯拉要让机器人学分拣电池,得40人遥控好几个月,成本高得吓人。

王鹤他们搞了个新法子,用合成数据。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他们发布了全球首个全靠合成数据训练的具身大模型,10亿级的合成数据练完,再用200条真实数据调一调,一下午就能让机器人学会抓怡宝水,还能举一反三到其他饮料。

说实话,这数据效率提升了几百倍,等于把行业的“卡脖子”问题解了一半。

有人问,现在北京、上海在建大型数据采集中心,会不会冲击他的合成数据方案?王鹤说不会,因为他们是“虚实结合”,合成数据为主,真实数据为辅。

搞不清的人可能觉得采集中心数据多,但想想看,就算一个采集场有100台机器人,跟真实世界里成千上万的场景比,连1%都不到。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所以两者是互补的,不是对立的。

王鹤还预测,到2026年,国内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和应用规模能两倍、三倍地涨,三年大概能翻十倍。

但他反复强调“要保持耐心”,因为这行业才起步两年多,得慢慢迭代才能让机器人比人还可靠。

我觉得这话说得实在,新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急着求快反而容易走弯路。

现在银河太空舱已经在北京颐和园开了首店,未来计划在全国开100家。

黄仁勋座上宾!90后王鹤的机器人破成本、数据难题

从北大讲台到街头的零售亭,王鹤把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拉进了日常生活。

在这个追风口、比速度的行业里,他能沉下心做落地、算经济账,或许就是美团、宁德时代愿意押注他的原因。

毫无疑问,要是行业里多几个像他这样“务实不冒进”的创业者,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日常,可能真不用等太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