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在青开幕 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19日 14:23 0 aa
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在青开幕 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在青开幕 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展会上,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列车惊艳亮相。


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在青开幕 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青岛地铁展馆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地铁供图

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在青开幕 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扫码观看 相关视频

  9月18日,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简称MetroTrans 2025)在青岛开幕。MetroTrans 2025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以“创新破局 迈向城轨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同期举办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科普展示会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低运能系统业主领导人圆桌会。3天展期内将全面展示城轨交通发展成果,搭建合作共赢互动平台。

  地铁8号线支线列车亮相

  MetroTrans 2025特邀上海、南京、北京、广州、重庆、深圳、青岛等城轨交通业主企业与中国中车、中国中铁联袂协办,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等国际组织及东南亚有关国家企业将深度参与,锚定高端化、智能化、场景化方向,规划6万余平方米展示空间,设置“九大展区+一个主题馆+N个专区”,从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到运营维护、安全生产,再到全新亮相的“轨道交通个体防护装备馆”,以及京雄快线列车、逸群快轨、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等实车现场展示,打造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展示矩阵,全景呈现城轨交通产业“从技术到应用”的完整生态,吸引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预计观展人数超过4万人。

  9月18日至20日,200多位行业大咖齐聚CAMET论坛,以“专业、开放、多元”为导向,共同构建起中外技术交流、标准对接、资源整合的高端平台:主论坛聚焦协会年度重点工作与行业热点议题,深度解读“创新破局 迈向城轨发展新阶段”主题;国际学术论坛汇聚全球智慧,共商全球城轨交通合作共赢新模态;分论坛覆盖AI应用、绿智维保、低空交通、人才培养等领域,大师论坛、科普论坛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论坛等创新首发;专题论坛、主题沙龙与演讲角则为企业提供灵活互动平台,尤其为中小企业开辟专属通道,形成“主论坛引领、分论坛深耕、专题论坛补充”的立体化交流格局。城市轨道交通低运能系统业主领导人圆桌会也于展会期间召开。当下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低运能系统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将在圆桌会上激发出更具融合的创新理念。

  青岛地铁展现技术硬实力

  青岛地铁是本次城轨展的特邀协办单位,并牵头承办了N5馆(人工智能暨绿智融合展区)、AI论坛以及青岛地铁系列活动。青岛地铁集团携手30多家分子公司集体参展,以“全产业链协同”的一体化姿态惊艳亮相,全方位、多层次展现青岛地铁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硬实力与创新新活力。

  展会现场,青岛地铁不仅集中呈现了当前轨道交通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与核心装备,更以“技术融合”为核心,深度聚焦人工智能、5G、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生动演绎新兴技术与轨道交通的“双向赋能”。从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到驱动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垂域大模型、智能体,展现了青岛地铁在“大脑级”技术研发上的突破;从替代人工完成高危、高频巡检任务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到具备灵活移动能力的轮足巡逻机器人、智能仿生四足机器人,构建了轨道交通“无人化运维”的立体场景;探索低空经济与轨道场景的创新结合,在轨道交通接驳、无人机巡检、地保巡查等领域落地应用方案,让“空中+地面”的立体出行与运维模式从概念走向实践。

  四大板块业务场景覆盖

  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在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上,发表《AI赋能 创新驱动 迈向城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主题演讲,系统介绍青岛地铁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以人工智能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与显著成效。

  青岛地铁目前承担着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投融资、经营开发及低空经济发展等职能。青岛地铁线网远景规划21条线路、900公里,已批复13条、506公里且全部开工建设,其中8条线路、352公里已开通运营,日均客流150万人次,另有8条线路、154公里在建。

  基于政策引领和问题导向,青岛地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轨行业的应用,在2025年4月首发的城轨行业大模型基础上,研发了以“混合专家型大模型+26个智能体”为架构的青铁大模型和智能体。在大模型的研发应用实践过程中,重点完成了四项关键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规划并编制了“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二是采用业主主导、生态联创的组织方式,构建了“内部伴随+外部联创”研发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应用;三是遵循场景牵引、数据驱动的实施路径,青铁大模型以城轨行业大模型为基座,构建了“大模型+小模型”的混合专家型大模型,参数达到百亿级;四是依托模型融合、垂域适配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建造、运行、运维、企管四大板块业务场景的100%覆盖。

  全面推进AI科技创新

  展望未来,青岛地铁将全面推进AI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赋能应用,助力产业升级与集群发展。计划到2027年实现90%的场景赋能,到2030年基本实现100%场景覆盖,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建成高度智能、人机协同、业务融合、流程集约、共创分享的双业融合发展新形态。同时,加快推动“咨、建、运、维”一体化智能商业模式落地,构建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生态,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与产业变革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张君说:“对地铁企业而言,‘人工智能+轨道交通’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更是‘抢答题’——既是顺应时代浪潮、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关键一跃,更是深化改革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扛起国企使命担当的生死之战。”张君表示,青岛地铁愿与各方携手,共商场景、共研技术、共促发展,打造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标准体系,以AI为引擎、以数据为燃料,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智能时代的征程中跑出加速度,共同为城轨行业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魏铌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