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性能新物种降临,双存储黑科技遭质疑,400万分纪录究竟有何秘密?最近网上又在传vivo要出新机,这次是X300 Pro,我一开始刷到也没当真,...
2025-09-17 0
当英伟达的股价在美股盘前直线下挫2.4%时,这家全球芯片巨头或许终于意识到:在中国市场,“减配特供版”芯片的妥协和黄仁勋一年三次的“魅力攻势”,都挡不住反垄断调查的铁拳。9月15日,中方监管部门宣布对英伟达实施进一步反垄断调查,这不仅是一起商业监管事件,更是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信号——当美国用出口管制围堵中国芯片产业时,中国正用反垄断工具箱敲开全球竞争规则的重构之门。这场较量的背后,是一个崛起的科技大国对“芯片卡脖子”的绝地反击,也是全球科技产业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英伟达的麻烦,早在去年12月就埋下伏笔。当时,中方监管部门因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立案调查,核心指向其2020年收购以色列迈络思科技后的市场行为。迈络思是数据中心高速网络设备的龙头企业,英伟达将其网络设备与自家芯片捆绑销售,形成“芯片+网络解决方案”的垄断组合。这种捆绑不仅挤压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更让中国数据中心在高速网络设备上陷入“买芯片必须买迈络思”的被动依赖——而这,恰好违反了当年中方批准收购时附加的反垄断条件。
如今调查升级,英伟达面临的可不止“整改”那么简单。根据《反垄断法》第五十八条,经营者违反反垄断规定的,最高可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0%的罚款。2024财年,英伟达在华收入高达103.1亿美元,按此计算,基础罚款就可能达到10.3亿美元;若被认定“情节特别严重”,根据第六十三条,罚款可翻倍至2-5倍,最高达50.15亿美元(约合363.51亿元人民币)。这笔钱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英伟达2024年在华收入的一半,足够买下3个迈络思科技(当年收购价约120亿美元,迈络思年销售额约10亿美元)。
更致命的是业务受限风险。分析机构Futurum Group的王韦杰直言,中方可能出台新措施限制英伟达网络解决方案销售,而这项业务“每年价值数十亿美元,且随数据中心网络需求增长持续扩大”。要知道,英伟达整体网络业务今年第二季度收入已达73亿美元,同比暴涨98%,中国市场正是重要增长点。一旦网络解决方案被限制,不仅利润受损,更会动摇其在全球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力——毕竟迈络思设备的作用“仅次于CUDA计算平台”,是英伟达构建生态壁垒的关键一环。
英伟达的困境,从来不是孤立事件。自拜登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围堵从未停歇:从限制先进制程芯片出口,到将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再到要求英伟达出售“减配特供版”芯片(如H20),每一步都在试图切断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的渠道。就在中方宣布进一步调查的3天前,特朗普政府刚将多家中国实体新增入“实体清单”,出口管制的大网越收越紧。
面对“卡脖子”,中国的反制早已不是“被动防御”。从对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起反垄断调查,到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再到如今升级对英伟达的调查,中方正用“监管工具箱”向美国传递清晰信号:想通过出口管制扼杀中国科技产业?没那么容易。咨询公司Plenum合伙人薄正元的评价一针见血:“这是一个警告,如果美国的出口管制模式仍继续像过去几年一样运作,就将产生后果,中国会不惜对美国公司出手。”
这种反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英伟达恰好是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为了规避管制,它推出“特供版”芯片,既想保住中国市场,又想讨好美国政府。但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减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安全漏洞”更不能容忍。7月31日,中方约谈英伟达,直指H20芯片存在“安全风险后门”,要求其说明情况;如今反垄断调查跟进,本质上是从“安全”和“市场公平”两个维度,对美国“科技霸权”说“不”。
莱斯特·罗斯的分析点破了深层逻辑:这是中国“增加获得先进半导体渠道、超越外国竞争对手、减少依赖”的战略布局。当美国用出口管制“堵路”时,中国只能用反垄断、安全审查等“修路”——通过监管手段迫使美国企业在对华合作中让步,同时为本土芯片企业争取发展空间。毕竟,只有打破“买芯片必须买迈络思设备”的垄断,中国本土网络设备企业才有机会成长;只有让英伟达付出违法代价,才能倒逼美国企业在对华政策上“不敢轻易站队美国政府”。
为了挽救中国市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可谓“下了血本”。今年以来,他三度访问中国,又是参加行业峰会,又是宣布H20芯片获得出口许可,试图用“魅力攻势”证明“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他甚至公开喊话:“继续向中国出售AI技术是美国保持领先的关键。”但现实是,这些“表面功夫”根本抵不过美国政府的“卡脖子”和英伟达自身的“违法操作”。
黄仁勋的困境,本质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他需要中国市场——这里占英伟达总销售额的13%,是AI芯片的重要买家;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听美国政府的话——推出“减配版”芯片,接受出口管制。但中国用户要的不是“减配特供”,而是“公平竞争”和“安全可靠”。H20芯片刚获批时,舆论就质疑“算力阉割是否影响性能”;“安全漏洞后门”被曝光后,更是引发“花高价买‘残次品’还不安全”的愤怒。这种情况下,黄仁勋的“承诺”越频繁,越像“此地无银三百两”。
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外企随便说说就能过关”的年代。过去,中国因芯片产业薄弱,对英伟达等外企多有“包容”;如今,随着华为昇腾、海光信息等本土AI芯片的崛起,中国对单一外企的依赖度持续下降。薄正元说得透彻:“这不应被解读为中国试图将英伟达逐出市场”,但中国“培育本土替代产品”的决心不会动摇。反垄断调查,正是为本土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当英伟达不能再通过捆绑销售挤压对手时,本土网络设备企业才能获得更多订单,逐步打破垄断。
这起调查的深层意义,远超“罚款多少”或“英伟达损失多大”。中方监管机构近期多次提到“搭建公平竞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全球公平竞争治理”,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不再满足于“被动遵守”西方制定的竞争规则,而是要主动参与全球反垄断规范的制定。
长期以来,全球反垄断治理被欧美主导,美国更是将反垄断作为打压他国企业的工具——当年对微软的拆分、对谷歌的天价罚款,本质是维护自身科技霸权。而中国发起对英伟达、谷歌母公司的反垄断调查,恰恰是要打破这种“双重标准”:既然美国可以用反垄断打压他国企业,中国凭什么不能用同样的规则维护市场公平?
这种“规则制定权”的争夺,对全球科技产业至关重要。当美国用出口管制搞“科技脱钩”时,中国用反垄断推动“规则挂钩”——通过调查向世界证明:中国愿意在公平竞争的框架下与全球企业合作,但绝不容忍“垄断+政治干预”的双重压迫。莱斯特·罗斯坦言,这是中国“利用监管政策工具箱和外交谈判”的一部分,最终目标是“减少依赖”。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全球科技产业走向“多元共治”的必经之路——只有更多国家参与规则制定,才能避免“一家独大”的霸权,让科技竞争回归技术本身,而非政治博弈。
英伟达的遭遇,给所有在华美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当美国政府将科技产业政治化时,在华美国企业正陷入“选边站”的两难——要么听美国政府的话“卡中国脖子”,要么遵守中国法律“维护市场公平”,而试图“两头讨好”的空间越来越小。
特朗普政府9月12日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3天后中方就升级对英伟达的调查,这种“快速反制”传递出明确警告:美国企业若配合政府的“科技围堵”,就必须承担中国监管的后果。薄正元直言:“如果美国的出口管制模式继续运作,中国会不惜对美国公司出手。”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被立案调查,下一个会是谁?微软?英特尔?还是高通?
对企业而言,唯一的出路是“坚守商业逻辑,远离政治博弈”。英伟达若真想保住中国市场,不该只靠黄仁勋的“魅力攻势”,而应停止捆绑销售、解决芯片安全漏洞,更重要的是——公开反对美国政府的“芯片出口管制”。毕竟,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当企业沦为政府“科技战”的工具时,最终只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
英伟达反垄断调查的升级,不是中美科技战的“终点”,而是“新阶段的起点”。中国用反垄断调查传递的,从来不是“驱逐外企”,而是“规则平等”——无论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能将科技产业当作政治博弈的武器。
未来,中美科技博弈还会持续,但“卡脖子”和“脱钩”注定行不通。全球科技产业早已深度融合,中国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美国有先进的技术,只有在公平竞争的规则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英伟达的50亿罚单悬顶,或许能让更多美国企业明白:在华经营,与其讨好美国政府的“政治正确”,不如遵守市场的“公平规则”——这,才是科技企业的“长久之道”。
而对中国而言,反垄断调查只是“工具箱”中的一把工具。从安全审查到数据监管,从培育本土企业到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每一步都在为科技产业“突围”铺路。当中国芯片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成长起来,当全球科技规则摆脱“霸权阴影”,所谓的“卡脖子”,终将成为历史。
相关文章
vivo性能新物种降临,双存储黑科技遭质疑,400万分纪录究竟有何秘密?最近网上又在传vivo要出新机,这次是X300 Pro,我一开始刷到也没当真,...
2025-09-17 0
当英伟达的股价在美股盘前直线下挫2.4%时,这家全球芯片巨头或许终于意识到:在中国市场,“减配特供版”芯片的妥协和黄仁勋一年三次的“魅力攻势”,都挡不...
2025-09-17 0
光刻机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制造和维护需要高度的光学和电子工业基础,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家掌握。现代光刻机根据光源可分为紫外光刻机、深紫外光刻机...
2025-09-17 0
作为谷歌转向AI搜索的代表,AI Overviews(AI概览)这个功能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诸多网站站长、内容创作者、出版商都指责谷歌的AI概览...
2025-09-17 0
在全球航空运输业增速领先的中国市场,大中华区MRO及航材供应链展(MRO Greater China)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本土展...
2025-09-17 0
航空界近日传来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一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空中客车A380超级巨无霸客机,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封存后,正准备重获新生,再次翱翔于天际。这架...
2025-09-17 0
在我们的印象中,OPPO K系列手机是实用型手机的代表作,上一代的K12s,就提供了7000mAh大电池,耐用性提高到了5年,在千元国民机型中很是可靠...
2025-09-17 0
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大众机型往往扮演着走量的角色,但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消费者对于品质和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OPPO一直深耕大众市场,致力于打造...
2025-09-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