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Meta CEO扎克伯格宣布成立“超级人工智能实验室(MSL)”时,整个硅谷都清楚:一场围绕AI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为支撑这一野心,Meta不...
2025-08-24 1
当Meta CEO扎克伯格宣布成立“超级人工智能实验室(MSL)”时,整个硅谷都清楚:一场围绕AI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
为支撑这一野心,Meta不仅从OpenAI、Google等公司挖来11位顶尖研究者,更以143亿美元收购了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 49%的股份。
这场看似“天价”的交易,核心目标并非公司本身,而是其灵魂人物——创始人Alexander Wang(王泽宇)。
这位19岁从MIT辍学、2021年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的创业者,被视为“下一个Sam Altman”。
Meta将他任命为首席AI官,与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共同执掌MSL。
这场收购背后,是Scale AI这家一度被视为“AI界富士康”的公司,如何凭借独特的基因成为AI革命的关键玩家,以及Meta为何坚信Alexander Wang能带领其在超级智能竞赛中破局。
Scale AI的起点并不起眼。2016年,Alexander Wang在YC创业营路演时,将公司定位为“人类劳动力的API”——简单来说,就是为AI提供数据标注服务。
早期业务聚焦于自动驾驶领域,比如给激光雷达(LiDAR)数据做标注,这在当时被视为“脏活累活”。
但Alexander Wang的敏锐嗅觉改变了公司轨迹。2020年前后,他察觉到生成式AI的潜力,果断推动公司向大模型数据服务转型。
与OpenAI的合作成为关键转折点:当时OpenAI需要大量高质量标注数据训练模型,而Scale AI不仅能快速交付,还主动深入理解模型需求——比如为数学推理任务招募数学博士标注数据,为对话模型设计“指令跟随”标注框架。
这种“不止于标注”的能力,让Scale AI与其他数据服务商拉开差距。不同于单纯执行客户指令的“富士康模式”,其团队中大量MIT、斯坦福的工程师直接与OpenAI等机构的研究者对话,甚至主动提出“你的模型在这些领域可能不够好,我们可以帮你优化”。这种深度介入,让Scale AI从“数据供应商”变成了“AI研发伙伴”。
最具代表性的是其对前沿技术的预判。早在2023年,当大模型还聚焦于文本生成时,Scale AI就开始探索“智能体(Agent)”所需的数据标注方案,并向客户推荐相关方向。
这种前瞻性让它在AI军备竞赛中始终占据先机——当客户决定布局Agent时,第一个想到的合作方往往是Scale AI。
Scale AI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源于Alexander Wang的个人风格。这位年轻创始人身上,既有技术极客的敏锐,又有创业者的狼性,这种特质塑造了公司鲜明的文化。
对前沿的极致敏感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从创业初期就紧盯AI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他要求团队“永远站在浪潮之前”。
公司内部从不缺讨论“下一个AI突破会在哪里”的会议,工程师甚至被鼓励直接参与客户的研发讨论。这种文化让Scale AI早早捕捉到大模型爆发的信号,比同行提前两年布局相关数据服务。
人才密度优先是另一个关键策略。Alexander Wang坚信“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出最前沿的事”,Scale AI早期团队几乎由MIT、斯坦福的同学和校友组成。他甚至让技术背景的员工直接对接客户,理由是“只有懂技术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研究者的需求”。这种模式虽然看似“浪费人力”,却让公司能深度参与客户的研发过程,形成差异化优势。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穿透墙壁”的执行力。公司内部有个口号叫“run through the wall”(穿透墙壁),意为无论遇到什么阻碍,必须找到解决办法。
2022年转型电商数据服务时,团队在三周内搭建起能抓取数亿网页数据的系统;为适配开源模型Llama 3,工程师在两周内将内部代码改造为“内外通用”的开源版本。
这种速度源于高压管理,项目负责人直接对收入负责,新员工常被委以重任,“一个人顶一个团队”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种文化虽带来争议(被外界认为“混乱”),却完美适配了AI行业的快节奏。正如前员工所说:“在Scale AI,今天的混乱是为了明天的领先——当你习惯了三个月转型一次,就不会害怕任何变化。”
Meta对Scale AI的收购,表面是资本操作,实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143亿美元的价格远超Scale AI的业务价值,其核心目标是将Alexander Wang纳入麾下,为MSL注入新的基因。
文化注入是关键考量。Meta早期以“快速迭代”著称,但庞大的体量让其逐渐失去灵活性。而Scale AI的“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行动,打破常规)文化,与Meta早期高度契合。
扎克伯格希望Alexander Wang能将这种敏捷性带回Meta,推动AI研发从“学术导向”向“落地导向”转型。
数据与模型的协同同样重要,大模型竞争已从“算法比拼”转向“数据比拼”,Scale AI在数据理解上的积累(如何标注更有效、如何预判模型需求)正是Meta急需的。
通过收购,Meta不仅能直接获取这些经验,还能绑定Scale AI的客户资源,巩固数据优势。
领导力拼图是更深层的原因。Meta内部虽有杨乐康等顶尖研究者负责基础研究,但缺乏能将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的“实战派” leader。
Alexander Wang兼具技术洞察力和商业化能力,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他既能理解研究者的需求,又能推动团队以最快速度交付结果。
这场收购也反映了AI行业的新逻辑:人才价值已远超资产价值。正如业内人士分析:“单独挖走Alexander Wang可能只需数亿美元,但Meta花143亿,买的是他背后的团队、文化和对行业的理解——这些是用钱堆不出的软实力。”
尽管核心人物加盟Meta,Scale AI的发展路径仍为AI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它证明了“脏活累活”也能做成核心竞争力。数据标注曾被视为AI产业链的边缘环节,但Scale AI通过深度介入研发、绑定顶尖客户,将其变成了“理解AI需求的窗口”。这种从“服务”到“伙伴”的转型,为垂直领域公司提供了参考。
其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值得关注。通过“新人担重任”“技术人做销售”等反常规操作,Scale AI让年轻员工快速成长。正如前员工所说:“在这里,你可能用一年时间经历其他公司三年的成长——因为你永远在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而客户导向的极致实践(“earn customer love”)则揭示了AI时代的生存法则:客户需要的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能帮我做成什么”。从主动优化模型建议到预判技术趋势,这种“超出预期”的服务能力,让Scale AI在竞争中始终难以被替代。
Meta收购Scale AI的背后,是整个硅谷AI竞赛的缩影:技术迭代速度已远超预期,而决定胜负的关键,越来越从“技术本身”转向“理解技术的人”。
Alexander Wang和Scale AI的故事证明,在AI领域,最有价值的不是专利或资产,而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嗅觉、将想法落地的执行力,以及能凝聚顶尖人才的文化。
对于Meta而言,这场143亿美元的豪赌,本质是对“人”的押注——相信Alexander Wang能带领MSL在超级智能的赛道上实现突破。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更像一个信号:AI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那些能将技术、人才、文化深度融合的玩家,才能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Scale AI的崛起与被收购,或许只是这场宏大竞赛中的一个注脚,但它揭示的“人定胜天”的逻辑,将持续影响硅谷乃至全球的AI发展轨迹。
相关文章
当Meta CEO扎克伯格宣布成立“超级人工智能实验室(MSL)”时,整个硅谷都清楚:一场围绕AI人才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为支撑这一野心,Meta不...
2025-08-24 1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
2025-08-24 0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
2025-08-24 1
8月6日至11日,郑州科技馆接连参与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第三期行业交流研讨活动与“生态文明‘行动派’”主题科普活动,通过专题报告、成果展示...
2025-08-24 1
【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韩国邮政暂停寄美包裹冲击电商】8月23日消息,美国将于本月29日起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韩国邮政宣布,因现有国际邮政网...
2025-08-24 1
荣耀这次给老机型们发了福利?1.45G的系统更新居然让一堆老设备都能用上新功能,真实体验分享来啦!最近刷手机时突然跳出个通知,差点以为弹错了。系统提示...
2025-08-24 1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08-24 1
作为保障航天员安全、高效开展出舱活动的核心装备,空间站舱外服功能与性能全面大幅提升,相比我国第一代舱外服,突破了长寿命、高安全可靠性、高效作业支持等关...
2025-08-24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