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万亿亚马逊被诉!孕残员工遭压榨,算法是幕后元凶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5日 22:26 0 admin

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网购早成了生活常态,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快”,在美国,亚马逊的快递更是出了名的神速,今天下单明天到都是基本操作,不少人甚至能享受到当日达服务。

10月23日,新泽西州起诉亚马逊的消息传出来,才算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撕开了一道口子。

而这起诉讼的引爆点,就发生在10月22日周三那天——新泽西州总检察长马修·普拉特金的办公室正式提交了诉讼状,把这个市值万亿的电商巨头告上了法庭。

起诉的理由很直白:亚马逊在仓库里公然歧视怀孕和残障员工,不仅不给他们提供该有的工作便利,甚至把敢提要求的人直接解雇。

万亿亚马逊被诉!孕残员工遭压榨,算法是幕后元凶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个别案例,大企业里难免有管理漏洞,但看完新泽西州披露的细节,你就会明白这根本不是漏洞,而是一套被默许的“潜规则”。

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调查发现,亚马逊仓库里的怀孕女工要是觉得身体吃不消,想申请稍微放宽点搬运重量限制,或者因为产检要请半天假,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不行”。

残障员工更惨,那些需要坐轮椅或者有其他身体障碍的人,想申请调整一下工作岗位,比如从搬运换成扫码,大概率也会被驳回。

这些员工没别的办法,要么硬扛着继续干,要么只能被迫休无薪假,可对于大多数要养家糊口的普通人来说,无薪假和丢工作没什么区别。

万亿亚马逊被诉!孕残员工遭压榨,算法是幕后元凶

更狠的是,就算极少数人运气好,申请到了工作调整,也躲不过最终的“淘汰”,亚马逊给仓库员工定的生产配额严到离谱,就算身体健全的人想完成都得拼尽全力,那些身体不便的人根本不可能达标,最后还是会被以“绩效不达标”为由解雇。

普拉特金在声明里说的那句话,其实道破了本质:“亚马逊在打造其万亿帝国的过程中,公然践踏了(员工)的权利,漠视他们的福祉——同时持续从他们的劳动中榨取价值牟利。”

这句话听着有点尖锐,但放在亚马逊身上一点不夸张,要知道,亚马逊在新泽西州就有近40个配送中心和小型分拣中心,雇了足足5万人,这些人就是支撑起亚马逊“秒级效率”的基石。

万亿亚马逊被诉!孕残员工遭压榨,算法是幕后元凶

不管是联邦层面的法律,还是新泽西州自己的法规,都写得明明白白:雇主必须给怀孕或者残障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便利,可法律写在纸上是一回事,执行到位又是另一回事。

亚马逊这种级别的企业,有的是办法钻空子,或者干脆硬扛着不执行,反正大多数员工耗不起诉讼的时间和精力。

这起诉讼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亚马逊长期“积怨”的结果,如果你往前扒拉就会发现,这已经不是亚马逊第一次因为歧视员工被告了。

今年8月,加利福尼亚州刚有一起针对亚马逊的集体诉讼达成和解,那起案子的指控和新泽西州这次差不多,也是说亚马逊不让怀孕员工休假。

只不过和解条款没对外披露,到底赔了多少钱、承诺了什么改进措施,外人都不知道,除了州一级的诉讼,联邦机构也盯上了亚马逊。

万亿亚马逊被诉!孕残员工遭压榨,算法是幕后元凶

负责执行反就业歧视法律的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早就开始调查亚马逊类似的问题了。

可有意思的是,不管是面对州政府的起诉,还是联邦机构的调查,亚马逊的态度从来没变过——一概否认有不当行为,还总说自己“始终致力于保障员工权益”。

截至10月23日消息发布的时候,亚马逊对新泽西州的诉讼还是没回应,这种沉默已经成了他们应对此类事件的标准操作。

很多人以为亚马逊是家电商公司,其实它更像一家靠技术驱动的物流企业,而支撑起整个物流体系的核心,就是那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算法系统”。

它能把仓库里的每一个环节都算到极致:从货物怎么入库、放在哪个货架,到员工拣货走哪条路线最短,甚至能提前预测某个区域会买什么东西,提前把货调过去。

但这套看似完美的算法系统,有个致命的缺陷:它只认数据,不认人,算法会根据历史数据制定出一个“最优配额”,比如每小时必须拣多少货、打包多少包裹,这个配额只追求效率最大化,完全不考虑员工的身体状况。

在新泽西州的那些仓库里,传送带永远在高速运转,员工手里的扫描枪每隔几秒就会响一次,提示下一个要处理的订单。

整个仓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而员工只是这台机器上可替换的零件,更关键的是,这套算法系统把基层管理者的权限卡得死死的。

就算有主管看到怀孕员工脸色苍白、实在撑不下去了,想给她调个轻松点的活,也根本做不了主。

因为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绩效标准都由总部的算法统一设定,基层管理者没有修改的权限,这种“算法至上”的管理模式,直接把员工的个人需求给彻底抹杀了。

万亿亚马逊被诉!孕残员工遭压榨,算法是幕后元凶

亚马逊是美国第二大私营雇主,仅次于沃尔玛,对于很多没什么专业技能的普通人来说,能进亚马逊仓库上班,已经算是份不错的工作了——工资比当地最低工资高一些,还能享受一些基础福利。

新泽西州那5万员工里,有不少是单亲妈妈、退休老人,还有些是刚移民过来的人,他们根本没有太多选择。

辞职意味着可能要面临长时间的失业,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都等着钱,他们耗不起,所以就算知道公司的规定不合理,就算身体已经吃不消,也只能咬着牙坚持。

这种“自愿”的坚持,反而成了亚马逊压榨员工的隐形底气,亚马逊的这种操作,其实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

除了新泽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其他州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的投诉。

有媒体统计,现在全美至少有40个州的亚马逊仓库,都出现了员工因权益问题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局部瘫痪的情况。

不是员工故意罢工,而是很多人实在撑不住了,要么请假要么离职,导致岗位空缺越来越多,包裹堆积如山,这种“连锁瘫痪”其实是必然结果。

当一家公司把效率看得比人还重要,把员工的身体和尊严当成可以消耗的成本,就算算法再先进、管理再严格,也迟早会出问题。

新泽西州罗宾斯维尔的一个配送中心就曾被曝光过,平时员工有2500人左右,到了节假日高峰期要扩招到4000人,可就算这么多人,工伤率还是居高不下。

美国劳工部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前还因为亚马逊隐瞒员工受伤信息罚过款。

更值得深思的是,亚马逊的这种“算法管理”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

现在不少物流、外卖、快递行业的公司,都开始用类似的算法给员工定绩效,用数据监控员工的每一分每一秒。

表面上看是提高了效率,实际上是把员工彻底绑在了机器上,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和弹性空间。

回到新泽西州的这起诉讼上,很多人关心的是,法律能不能真的管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度不小。

亚马逊有的是钱请顶级律师团队,一场诉讼拖个三五年很常见,就算最后输了,赔点钱对于万亿市值的公司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

更重要的是,诉讼只能解决表面问题,没法改变亚马逊的核心管理逻辑,只要“快”还是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算法对员工的压榨就很难停止。

10月23日这天,新泽西州的近40个亚马逊仓储中心里,传送带依然在高速运转,包裹还是在不停地被分拣、打包、装车。

那些怀孕的女工、残障的员工,可能还在传送带旁苦苦支撑,不知道自己的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

万亿亚马逊被诉!孕残员工遭压榨,算法是幕后元凶

这起诉讼不仅是给亚马逊出的考题,也是给所有依赖“效率至上”模式的企业出的考题。

就算是再强大的商业机器,也不能无视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这是法律的底线,也是人性的底线。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