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没有“可控供给”,品牌将错失即时零售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7日 04:15 0 admin
没有“可控供给”,品牌将错失即时零售

作者丨任文青Andy


今年以来,最让快消厂商无法淡定的零售变化,非“即时零售”莫属。

一位来自五线城市的经销商告诉我们,他原以为即时零售离自己很远,但最近估算后发现,它已经抢走了10%的生意份额。

与此同时,一位90后经销商把重心从传统商贸转向即时零售,仅一年时间,从0做到8000万

变化来得太快。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反应: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已将即时零售从电商或KA中剥离,成立独立部门,还重新布局了“即时零售专供”的经销商体系。

但更多品牌还在困惑:即时零售不就是O2O的升级版吗?为什么忽然成了“必修课”?它到底是短期吸引眼球的热点,还是要做战略性考量和投入的变革?

两周前,我在文章《即时零售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里,有过阐述:即时零售,不仅仅是一个新渠道那么简单,它本质上是对流通结构的重构。

有朋友表示,重构不重构先不管,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此快速增长的渠道,一定要投入,但是到底怎么投入?

开头先表达观点:品牌要解决的不是仓店铺货,也不在线上运营,当下的核心是——可控供给,这是抓住即时零售确定性增长机会的前提。

本篇文章详细来讲这个话题。


从“上得多”到“供得准”:供给逻辑的改变

首先,一定要理解,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从无限货架到有限货架。

传统电商一个中心仓加五个DC仓可以覆盖全国,是“无限货架”逻辑;即时零售每个前置仓覆盖3~5公里,SKU约7000~10000个,是“有限货架”逻辑。

——货架有限,坑位稀缺。抢占坑位,就等于抢占销量。

没有“可控供给”,品牌将错失即时零售

第二个区别,从流量导向到供给导向。

电商的供给与流量是一体的;即时零售的供给分散在成千上万家仓店之中。

——流量再大,没有供给承接,也无法成交。

所以即时零售的生意模型其实很简单:

销售额= 坑位 × 坑产

“坑位”决定规模,“坑产”决定效率。

传统电商,品牌竞争的是“谁上得多、谁曝光多”。而即时零售,是“谁供得准、谁响应快”。

在有限货架上,品牌需要像线下一样争夺终端位置,又要像线上一样精细运营流量。


场景性“供需匹配”:不是多SKU,而是针对场景上货

其次,即时零售的核心,是“场景驱动的搜索逻辑”。

一个品牌在即时零售的测试中反馈:

当气温超过28℃时,消费者搜索“冰拿铁”、“轻乳”、“低糖”的频次暴涨。品牌据此调整前置仓SKU结构,冷饮比例从50%提至70%,一周后销量环比增长68%。

这就是即时零售数据反馈带来的优势:在价格之上,卷匹配。

没有“可控供给”,品牌将错失即时零售

不同于线下渠道的“铺货压货”,即时零售讲究“场景供给”。

从夜宵解馋、居家烹饪、职场午餐、突发应急,到节日送礼、聚会补货、出行随购——消费者的需求在时间与空间上被重新定义。

因此,品牌的选品逻辑也要随之改变:

1. 轻便、小规格、高复购、易配送成为关键特征;

2. SKU设计要更“算法友好”,让平台更愿意推荐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闪电仓的单店销量是传统便利店的10倍以上。因为他们的选品,不再是“渠道分销”,而是“场景供给”。


品牌的核心能力:可控供给

讲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可控供给?

品牌方通过自建或授权的履约体系(含系统仓、经销商、区域仓),对渠道的货源、定价、上新与策略落地具有主导权与执行力。

当下,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做即时零售,但状态却是“半控”:有直营、有经销、有流货——看似铺开了,但谁都管不全。

结果是什么?

价格不统一、上新不同步、活动难落地。品牌既看不见货,也摸不准市场,还要面对与既有渠道体系的冲突和摩擦。

我们测算过一个重要指标——

可控供给率 = 品牌/授权经销商供货的前置仓数 ÷ 渠道总前置仓数 × 100%

当可控供给率超过60%,品牌的策略能高效闭环:价格能控、活动能落地、仓店能跟进,形成正循环;而低于30%,品牌策略就会被稀释、使不上力。

这就是品牌竞争的新分水岭。

过去比销量,现在比“可控供给率”。

谁能理解新逻辑,做到“可控供给”,谁就能把握即时零售带来的确定性增长。谁还停留在“铺货逻辑”,谁就会被算法边缘化。

没有“可控供给”,品牌将错失即时零售

因此,品牌要做三件事:

1. 梳理供给体系——整合直营、经销与流货体系,建立统一履约系统;

2. 场景化选品——以场景为导向,而非以生产端为中心(利于工厂生产)设计SKU;

3. 重构品牌组织——打破销售、产品、电商等部门壁垒,建立“产品+数据+履约”一体化的组织机制,让供给决策更敏捷、更贴近市场变化。

总结:

让供给更可控,让增长更确定

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约6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5年将突破一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迈向两万亿级别。

这不只是体量扩张,更是零售范式的迁移——消费被“即时性需求”驱动,履约时效缩短至30分钟,线上算法与线下供给系统深度融合,品牌、平台与零售的关系被重新定义。

对品牌方而言,这是红利,但更是挑战:

1. 如何实现精准选品和品牌的高势能推广?

2. 如何整合商品供应链路,实现柔性履约与规模性增长?

3. 如何构建有效的渠道增长模型,抓住未来5年的红利?

市场没有现成的答案。

为此,针对行业痛点问题,我们特别组织了「2025即时零售供给高峰论坛暨首届即时零售店仓选品会」

此次会议,我们邀请快消品牌、平台、闪电仓品牌与服务伙伴,围绕“可控供给”这个主题,拆解最新的实践案例和打法,搭建高效、精准的供需交流对接平台,共探即时零售时代的增长新解。

11月25-26日,杭州——让供给更可控,让增长更确定!关心即时零售渠道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客服了解详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