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国际上对中国科技的议论越来越多,从早年的质疑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认可,说实话,这股风向的转变挺有意思。尤其是德国媒体,像德国之声这样的老牌机构,报...
2025-11-02 0
文|肉松小贝
编辑|史不得呀
2025年10月,欧洲智库突然建议欧盟对中国禁售DUV光刻设备,理由是中国收紧稀土管制。
一边是政客喊着封死中国芯片路,一边是ASML攥着中国市场“钱袋子”不敢放;荷兰跟着美国搞管制,看似卡中国脖子,实则把ASML架火上烤。
外媒说“要逼死ASML”,真不是危言耸听。
这份被圈内人视作“政策吹风”的文件,还特意标注着荷兰、德国经济部门的技术支持,核心数据直接取自ASML及其供应商蔡司。
可就在同一时间,荷兰ASML公司的三季度财报给了这份建议一记响亮的耳光:来自中国的订单占比高达42%,单季就赚了24亿欧元,占总营收的四分之一还多。
更夸张的是,前一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贡献的营收占比曾冲到49%,把中国台湾、韩国这些老客户远远甩在身后。
ASML新CEO富凯看得明白,公开泼冷水,拦着别人造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事儿根本没意义。
没人比ASML更清楚中国市场的分量。2025年中国芯片制造商的产能要涨14%,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两倍多,每个月能造1010万片芯片,占全球三分之一。
这些芯片全是洗衣机、汽车上用的刚需品,欧美企业嫌利润低不愿造,连德国车企都得靠中国进口补缺口。这样的需求摆在眼前,ASML哪敢丢订单?
这场荒诞剧不是突然上演的,而是荷兰政府跟着美国一步步加码管制的结果,三年时间里,三道禁令把ASML架上了火山口。
2023年是第一道坎。
当年6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公布出口管制新规,9月1日就火速执行,直接把ASML最先进的浸没式DUV系统划进管控名单。
在此之前,美国只卡着EUV高端光刻机不让卖,中国企业还能靠DUV生产14纳米和28纳米芯片,这一步等于直接断了中高端芯片的后路。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美国刚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后,逼着盟友一起动手。ASML只能被动接招,发声明说以后卖DUV得先过政府这关。
2024年的管制更是往死里逼。
1月刚过,荷兰政府就撤回了一批已经批准的对华出口许可证,专挑分辨率90纳米或更细的DUV机器下手:这些正是生产28纳米芯片的关键设备。
ASML没办法,只能停掉部分发货,不少中国客户的产能计划直接泡汤。
消息一出,ASML股价跌超10%,投资者用脚投票,不看好这种丢市场换政治正确的操作。
更狠的是当年10月,在美国推动下,ASML被要求停止对中国已安装设备的维修,这招简直是釜底抽薪,机器坏了没人修,再好的设备也成了废铁。
2025年的第三记重拳彻底封死了退路。
1月15日,荷兰宣布从4月1日起,把更多半导体设备纳入管控,连老型号DUV都没放过,明摆着要堵死所有漏洞。
ASML早就慌了,连“最先进DUV”的标准都没收到准信,只能硬撑着说“暂时不影响财务”。
可公司2024年12月就发过预警,这些管制会让他们2025年损失30-35亿欧元销售额,中国市场的贡献可能从15%以上跌到20%。
荷兰商会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呼吁政府好好算经济账:ASML带动欧洲1200家供应商、15万就业,每年给荷兰带来80亿欧元贸易顺差,这么砍下去跟自断臂膀没区别。
面对步步紧逼的管制,中国没干等着,而是走出了反制加自研的双线破局路,每一步都踩在关键点上。
2025年10月收紧稀土管制,就是最精准的反制。
欧洲智库拿稀土当禁令借口,却忘了ASML的设备根本离不了稀土,每台DUV的激光组件至少要用5种稀土元素,钕、镝这些中重稀土是稳住功率的关键。
没有它们,再先进的机器也转不起来。
而全球90%以上的中重稀土都产自中国,中国的稀土加工产能更是占全球92%。
这招直接捏住了ASML的供应链软肋,就算能找到替代来源,成本也得翻好几倍,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
更关键的是自主研发的突破,过去三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一步步撕开了封锁口。
2024年中,28纳米设备的国产化就有了眉目,光刻胶、离子注入机这些关键材料和设备,都达到了生产要求。
到2025年,半导体设备自给率预计能到35%以上,虽然核心光刻技术还需要时间,但外围组件已经能顶上来。
最让人振奋的是国产DUV的进展。
2025年9月,中芯国际开始测试上海宇量昇造的国产DUV,虽说良率还没追上ASML,但已经能造28纳米芯片,甚至有希望试产7纳米。
市场变化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降了28%,国产设备市场份额突破40%,ASML的DUV在中国的占有率从2022年的85%跌到了52%。
维修服务的管制反倒加速了替代进程。ASML在中国已交付的DUV设备价值超80亿美元,机器停一天,芯片厂损失就是几百万。
ASML不来修,中国企业只能找本土维修队顶上,虽然技术还没完全跟上,但好歹能维持运转。这一下彻底丢了客户信任,原本能长期赚钱的维修合同,成了没人敢签的烫手山芋。
英伟达就是前车之鉴,之前想靠定制芯片保住中国市场,结果政策一变全黄了,收入少了9亿美元,地盘还被寒武纪这些中国企业抢了去。
中国的布局远不止补缺口,而是在建产能。
计划新建的37个晶圆厂,全瞄准了28纳米等刚需节点,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电子产业密集区的晶圆厂,能直接覆盖周边汽车、家电企业的需求。
有了市场需求托底,技术突破只是时间问题。就像人民日报说的,那些想靠锁喉让中国窒息的人,反倒教会了我们怎么自己造氧。
荷兰政商分裂的闹剧更让中国看清了局势。
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的荷兰安世半导体,就因为美国的“穿透性规则”,被荷兰政府冻结30个主体资产,还罢免了中国老板。
结果欧洲车企协会立马抗议,说安世是全球汽车芯片巨头,这么搞会断供。中国商务部直接批评这是“害人害己”,荷兰的营商环境也跟着受损。
现在的局面越来越清晰:荷兰卡得越紧,中国自研节奏越快;ASML越犹豫,中国本土厂商机会越多。
ASML不是荷兰的附属品,而是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筹码;若真实施全面禁令,先垮的只会是ASML。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ASML警告中国销量下降或加剧26年增长担忧》2025-10-16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热评 | 英伟达不甘心,阿斯麦不安心,安世中国不屈服》2025-10-24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文章
这些年,国际上对中国科技的议论越来越多,从早年的质疑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认可,说实话,这股风向的转变挺有意思。尤其是德国媒体,像德国之声这样的老牌机构,报...
2025-11-02 0
文|肉松小贝编辑|史不得呀2025年10月,欧洲智库突然建议欧盟对中国禁售DUV光刻设备,理由是中国收紧稀土管制。一边是政客喊着封死中国芯片路,一边是...
2025-11-02 3
10月31日至11月2日,以“万物智联 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期间,来自贵阳高新区的企业——贵州翰...
2025-11-02 3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中,“免费进超市、货比三家”才是理所当然。可有一家超市,不仅要求顾客进门先交260元年费,还把商品包装做得又大又重。更奇怪的是...
2025-11-02 3
本文转自【人民网-图片频道】;2025年10月31日,南昌瑶湖机场,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表演。 10月31日,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
2025-11-02 3
筑牢祖国南疆AI安全屏障 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新生态陈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人工智能...
2025-11-02 3
【来源:安徽日报】11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两项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
2025-11-02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