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汉大学牵头的一群国际科学家,最近干了件颠覆常识的事,给石墨烯故意搞点“小缺陷”,结果反而让这材料解锁了新本事,相关科研成果还发在了《化学科学》上。...
2025-10-08 0
英特尔还能追上台积电吗?
当Arm CEO雷内·哈斯说出“现在追赶非常困难”时,这个问题有了近乎残酷的答案。作为半导体IP领域的绝对权威,哈斯的判断戳破了一个行业神话:在芯片制造的赛道上,没有“后来者居上”的童话,只有“错过即出局”的铁律。英特尔手握数千亿投资、绑定英伟达等巨头,为何仍被断言“追不上”?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落后,而是半导体行业最残酷的“时间复利”陷阱——一旦错过关键窗口,所有追赶都成了徒劳。
英特尔的掉队,不是突然的失足,而是两次关键节点的“主动缺席”。
第一次是智能手机浪潮。当苹果、三星用ARM架构芯片定义移动时代时,英特尔沉迷于PC处理器的霸主地位,对移动芯片的投入轻描淡写。哈斯直言:“他们完全错过了智能手机,一旦在筹码上落后,恶性循环就会压垮你。” 这不是简单的“没跟上”,而是对行业趋势的致命误判——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芯片需求爆发,本质是“生态入口”的争夺。当苹果A系列、高通骁龙在台积电代工的先进工艺上迭代时,英特尔的X86架构早已被挤出移动市场,失去的不仅是份额,更是定义下一代芯片需求的话语权。
第二次是EUV的“十年之差”。极紫外光刻(EUV)是3nm以下制程的“光刻机核武器”,台积电十年前就押注这一技术,而英特尔选择观望。哈斯的评价一针见血:“他们决定不以台积电的速度在十年前投资,结果落后了。” 这十年,台积电围绕EUV构建了从设备采购、工艺开发到良率控制的完整体系,将5nm、3nm良率做到90%以上;而英特尔直到2023年才量产EUV工艺,此时台积电的2nm已进入风险量产。
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迭代,从来不是“线性追赶”。每一代工艺背后,是数千项专利、数万小时的良率调试、数百家供应链的协同。英特尔错过的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两个“时代窗口”——移动芯片定义了需求侧的生态,EUV定义了供给侧的能力,双窗口关闭,追赶的根基早已坍塌。
“投资晶圆厂需要很长时间,定义架构和生态需要更长时间。”哈斯的这句话,道破了半导体行业最残酷的“时间法则”。
台积电的优势,从来不是单一工厂的领先,而是“时间复利”的积累。从2004年决定转型专业代工,到2010年锁定苹果A4芯片代工,再到2015年押注EUV,台积电用了20年构建了三重壁垒:
反观英特尔,过去十年在“IDM模式”(垂直整合制造)与“代工模式”间摇摆,错失了生态积累的黄金期。当台积电与苹果联合定义“先进制程=性能+能效”的标准时,英特尔仍在PC时代的“高频竞赛”中打转;当台积电与ASML联合优化EUV光刻参数时,英特尔还在为10nm良率问题焦头烂额。
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本质是“时间的竞赛”。台积电用20年积累的生态壁垒,英特尔想用5年追赶?这不是“努力不够”,而是违背了行业规律——就像跑马拉松,别人已经跑了20公里,你才发现方向反了,此时再加速,终点早已不在同一条赛道。
哈斯的另一个观察,戳中了更深层的痛点:“在西方,制造业被视为蓝领工作;在台湾,台积电的工作是高声望的象征。” 这种观念差异,正在成为英特尔追赶的“隐形天花板”。
在台湾,台积电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堪比金融精英——应届生起薪超80万元新台币(约18万人民币),资深工艺工程师年薪超300万新台币(约70万人民币),甚至超过很多互联网公司。家长们以“孩子进台积电”为荣,认为这是“掌握核心技术”的象征。这种“制造业崇拜”催生了人才虹吸效应: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的半导体专业毕业生,80%首选台积电,形成“人才→技术→声望→更多人才”的良性循环。
而在西方,制造业长期被贴上“蓝领”“低技术”标签。美国顶尖大学的理工科学生,更倾向选择谷歌、OpenAI等“轻资产”公司,而非英特尔的晶圆厂。英特尔的一位高管曾坦言:“我们招不到足够的工艺工程师,顶尖毕业生宁愿去华尔街写代码,也不愿进工厂调光刻参数。” 这种人才断层,直接导致英特尔的EUV工艺良率爬坡比台积电慢18个月——工艺开发本质是“经验科学”,没有足够的“工艺手艺人”,再先进的设备也玩不转。
哈斯的建议直指核心:“美国需要从头改革,建立国内制造能力,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事,需要长期行政支持。” 但改革谈何容易?改变社会观念比建晶圆厂更难——台积电用30年让“制造业=高声望”深入人心,美国想在5年内扭转“蓝领偏见”?这需要从教育体系、薪酬结构到社会评价的全方位重构,而英特尔等不起。
英特尔真的“毫无机会”吗?哈斯的判断留了一个口子:“需要做更多事情,确保提供与台积电相当的服务。” 这个“更多事情”,或许指向“差异化赛道”。
台积电的优势在“先进制程(3nm/2nm)”,但半导体行业不止一条赛道:
但这些“差异化”能否逆转颓势?难度极大。特殊工艺市场规模仅为先进制程的1/3,地缘订单可能附带“价格限制”(美国要求代工价格低于台积电),3D封装的生态成熟度仍落后台积电的CoWoS(晶圆级系统集成)。
更关键的是,英特尔需要打破“恶性循环”:落后→客户流失→研发投入不足→更落后。目前看,英特尔的代工订单中,除了英伟达的部分GPU,缺乏“旗舰级客户”(如苹果A系列、华为麒麟),而没有旗舰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工艺迭代就失去了“靶子”,最终还是会被台积电甩开。
Arm CEO的评价,本质是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半导体赛道没有“弯道超车”,只有“准时发车”。技术窗口、生态壁垒、人才积累,每一项都需要时间沉淀,错过就是错过。
英特尔的故事,不是“失败者的挽歌”,而是“行业规律的注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尊重规律比“砸钱硬干”更重要。台积电用20年证明:先进制程的领先,是“需求定义+技术投入+人才积累+生态协同”的系统胜利,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导致“一步错,步步错”。
未来的竞争,或许不再是“谁能追上台积电”,而是“谁能避免成为下一个英特尔”。对于所有科技企业而言,最该警惕的不是“对手太强”,而是“自己是否站在了下一个时代窗口的门口”——毕竟,半导体行业的时钟,从来不为迟到者停留。
相关文章
诺丁汉大学牵头的一群国际科学家,最近干了件颠覆常识的事,给石墨烯故意搞点“小缺陷”,结果反而让这材料解锁了新本事,相关科研成果还发在了《化学科学》上。...
2025-10-08 0
当你窝在沙发上纠结看《甄嬛传》还是《变形金刚》时,耳朵上的耳机突然自动播放起你最爱的悬疑片——别慌,这不是灵异事件,而是三星最新研发的"读心"设备正在...
2025-10-08 0
《科创板日报》10月8日讯 (记者 毛明江 李佳怡) 李开复,不折不扣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老兵。早在1988年,李开复便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
2025-10-08 0
英特尔还能追上台积电吗?当Arm CEO雷内·哈斯说出“现在追赶非常困难”时,这个问题有了近乎残酷的答案。作为半导体IP领域的绝对权威,哈斯的判断戳破...
2025-10-08 0
消费电子配件赛道,从来都是“用户头疼、企业难活”的典型,用户面对五花八门的接口、协议,选根数据线都要查半天参数,怕不兼容、怕伤设备。但偏偏有这么一家企...
2025-10-08 0
在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面临白宫施压威胁时,科技行业的多位重量级领袖悄然出手相助。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英伟达CEO黄...
2025-10-08 1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即便是坐拥万贯家财的京东集团原副总裁,也难逃命运的不公。“短命鬼”似乎贯穿着蔡磊一家的祖孙三代,成为无法打破的魔咒。年过半百便...
2025-10-08 0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中国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引起美国对于失去领先地位的“焦虑”。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0月7日报道...
2025-10-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