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百度,“杀”回来了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4日 18:21 0 admin

文 | 杨万里

互联网巨头百度,“杀”回来了!

9月的资本市场,百度突然成了一匹黑马,重新回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前10榜单。更长视角观察,截至9月末,自2025年初以来,百度美股市场股价累计上涨超50%,总市值超过450亿美元,约3000多亿元人民币。股价上行过程中,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凯茜·伍德加仓了百度的股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其前景看好。

过去的10年,中国互联网权力的牌桌上,百度一直是最落寞的。作为昔日BAT中一员,高光时刻的百度能与腾讯、阿里“掰手腕”。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社交领域优势的腾讯和占据电商领域优势的阿里,已在市值上不断超过百度。

而面对字节、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崛起,百度似乎逐步走向了舞台的边缘。

百度真的像外界想象那样完全掉队了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百度在蛰伏,默默地在AI领域蛰伏。

15年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带领公司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经过多年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百度在大模型和智能驾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开始了爆发时刻。

2025年9月,《财富》杂志公布的2025年“改变世界”公司榜单中,百度凭借萝卜快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力入选,代表中国力量,步入聚光灯下。这是百度继2019年之后,第二次上榜。

无论是资本市场的价值上扬,重回中国互联网市值前10 ,还是再度登上“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李彦宏和百度正在告诉市场,曾经互联网贵族借助AI浪潮“杀回来了”!

在质疑声中,市值重回中国互联网企业前10,百度“杀”回来了

在BAT齐名之前,谈到互联网公司,人们想到的可能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家公司组成的三大门户网站。那时候阿里还是在做中国黄页的小公司,没有做电商;腾讯还在忙着扩展QQ的生态,百度则忙着收购hao123,进一步加深搜索业务。

不过很快,百度、阿里、腾讯就迅速崛起,组成了“BAT”,PC时代互联网帷幕徐徐拉开。

在PC互联网时代,“BAT”一直是响当当的互联网巨头代表。2010年,百度以380亿美元市值登顶“BAT”之首,远超同期市值100多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和300多亿美元的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绝对龙头。那时,谷歌退出中国后,百度独占搜索市场 80% 份额,被外界视作 “中国版谷歌” ,行业地位一时无两。

2014年,中央电视台出品的10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一经播出,获得强烈好评。彼时,中国互联网公司是二级市场的核心资产,BAT三巨头受到国内外资本青睐。

那一年,百度美股股价最高涨至252美元附近,总市值一度高达798亿美元,创下上市的巅峰。然而细心的投资者发现,虽然“BAT”还齐名,但那一年,阿里的总市值达2712亿美元,腾讯总市值达1359亿美元。百度已经被远远甩到了身后。

百度,“杀”回来了

2021年初全球上演牛市,资金涌入中概股,百度先涨后跌,上半年股价冲高至354.82美元,市值一度上升超700亿美元,但很快就回落。2022年百度股价继续承压走低,2023年小幅回升,但三年合计下跌44.93%。2024年,当阿里和腾讯的市值还在2000亿美元以上时,百度市值已不足400亿美元。

彼时,后起之秀的美团、京东、拼多多等总市值也超越了百度。很显然,市值作为代表未来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估值指标,百度已经不被看好,饱受争议。

百度一直被外界争议的是有观点认为百度“创新乏力”,在很多业务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百度先后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没有抓稳时代机遇。过去多年,百度大部分营收依赖于传统广告业务,因缺乏科技想象力导致部分资本持谨慎态度。从2018年至2024年,在线营销业务占百度的营收比重超过50%。

业绩方面,2018年至2024年,百度的营收规模从1023亿元整体上升至1331亿元。但受多因素影响盈利端波动较大,自2018年归母净利润达到275.7亿元后,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2019年、2022年,百度归母净利润跌破百亿,其中2019年仅有21亿元。2023年开始百度的净利润开始逐步回升,2024年百度的归母净利润反弹至237.6亿元。

面对资本市场的市值缩水,公司业绩的波动,以及互联网企业赛道的掉队,李彦宏开始了反思。

2025年7月,李彦宏在内部演讲中系统地反思了百度的组织文化和业务得失,精准指出百度打不赢仗和起大早赶晚集的原因是“不聚焦”。

据观察,百度曾布局电商、社交、外卖等多个领域。比如,百度推出了“百度有啊”(对标淘宝)、“百度MALL”,结局是在四年内关闭;百度推出了“百度空间”、“百度Hi”、“百度说吧”,但未能形成社交爆品;百度推出了“百度外卖”,最终以卖身饿了么收场。

昔日,百度多次尝试在其他互联网巨头擅长的领域寻求机会,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突破。在一段时间内,百度能保持优势的是互联网搜索领域。然而,百度擅长的领域面临着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挑战。

曾几何时,百度面临着市值焦虑。当阿里、腾讯早早突破万亿市值,百度却徘徊于千亿市值之间,甚至一度掉出中国互联网公司前十。

不过,就在李彦宏发起新一轮组织调整进行反思的两个月后,在外界质疑声中,百度终于迎来爆发,百度旗下的昆仑芯科拿下了中国移动人工智能项目10亿的大订单;百度还和招商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的还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业务。

同时在资本市场,百度股价回升,百度总市值重返3000亿元,在9月重新回到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前10,那个曾经被列为冷门股的百度,“杀”回来了。

从现实来看,央国企的青睐,将百度拉回市场主流视野;从深层次看,百度选择了聚焦AI科技,就像年初DeepSeek引发AI浪潮,苹果选择了阿里通义千问,带来阿里重估,市场也开始用“AI驱动”的逻辑重新评估百度。

由此来看,百度股价上涨,既有低估值补涨的优势,更有内在价值支撑。百度已经不是传统印象中的百度了,它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搜索服务公司”。

AI浪潮下,百度再次崛起?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面对尖端技术,李彦宏早在15年前,就开始带领百度探索。

百度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最早追溯至2010年。当年,百度成立了“自然语言处理部门”,主要开展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研究及产品应用等。

2013年左右,百度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同时建立了百度硅谷实验室,还从谷歌挖来全球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担任首席科学家。有观点认为,上述动作吹响了百度向人工智能公司转型的号角。

此后,百度不断在AI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成为其重要发展战略。2024年年报显示,百度在应用程序内服务、云服务及解决方案、智能驾驶服务及解决方案以及智能设备及服务等人工智能产品商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百度还称,计划继续向人工智能业务运营(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基础模型)投入资金及其他资源。

百度,“杀”回来了

在AI宏观叙事下,百度被重新定价的支撑点则来自于百度的业务变化。

以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为例,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为162亿元,同比减少15%;非在线营销收入为100亿元,同比增长34%,主要受智能云业务增长所带动。

业务上,百度智能云方面,今年6月末百度新增了开源的文心大模型4.5系列及其他第三方模型。

此前李彦宏接受采访表示,开源能吸引更多关注,很多人会好奇去试用,技术传播更快。不过,竞争对手相继推出大模型,出现“内卷”现象,百度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大模型技术同质化以及AI应用的商业价值得到落地。

据机构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连续六年位居AI云服务市场榜首。国信证券分析师预测,百度AI云2025全年收入预计达274亿元,2026年收入有望达350亿元,成为百度第二增长曲线。

云服务、大模型之外,让百度真正成为市场关注主流的是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

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的无人车服务“萝卜快跑”提供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订单超过220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加148%。截至2025年8月,“萝卜快跑”累计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1400万次,在全球安全行驶里程突破了2亿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谷歌Waymo的安全里程是1.5亿公里,《福布斯》杂志直接点名Waymo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中国的萝卜快跑。回想2017年,李彦宏乘坐自动驾驶车上路吃到中国第一张罚单,他可能也没想到多年后能进入Robotaxi的第一梯队。

现在的李彦宏乐观认为,百度已经看到了“萝卜快跑”清晰的盈利路径,并将其视为百度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萝卜快跑”取得今日成绩,百度为这一刻等待了十余年。据媒体报道,百度为自动驾驶业务进行的总体投资高达1500亿元。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商海同样如此,科技公司敢于在前期不计回报的投资前瞻业务,才能在合适的时间点抓住新机遇。

全球的AI竞争已经进入到了应用的下半场,这正是百度擅长的,它拥有巨大的搜索流量入口。

李彦宏曾说过,百度还是有不错的家底,有7亿月活,有技术积淀。如今这番话正在被一一验证。 AI芯片打底,无人驾驶铺路,加上组织架构和财务策略的配合,这波翻身仗打得确实漂亮。

十年前,百度吃过不聚焦的亏,10年后的今天百度手握AI王牌,应该不会重蹈覆辙。

如今,积累一定人工智能业务技术和资源后,百度在战略上更加聚焦和发力,未来,百度能否凭借人工智能业务再次崛起,值得期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