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滨海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 让人工智能为司法创新“提速增智”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2日 12:21 0 admin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

津滨海讯(记者 路熙娜)在滨海新区,人工智能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重塑司法生态——从执法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到指挥中心跳动的电子大屏,从企业扫码查验的电子凭证到12345热线里飞速流转的智能工单,一场覆盖执法全流程、监督各环节、治理多维度的智慧变革蓬勃展开。

记者日前从滨海新区区委网信办获悉,作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滨海新区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为纽带,将科技基因注入法治血脉,让规范执法有了“智能导航”,精准监督装上“智慧大脑”,高效治理搭上“数字快车”,勾勒出智慧司法的生动图景。

智能重塑执法全流程 从“经验办案”到“数据驱动”

走进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运行中枢,电子大屏如智能“天眼”,95个执法主体、2700余名执法人员的履职轨迹实时刷新,33.8万家市场主体的监管画像动态更新。这个2015年底建成的平台,早已成为颠覆传统执法模式的“智慧大脑”。

在天津金元宝商厦于家堡生活超市,一场食品安全检查正在进行。执法人员掏出移动终端,先在平台生成执法任务,再调出“电子检查证”——屏幕上,检查事项、法律依据一目了然。该超市负责人李经理扫码后,发证机关、监督电话即刻显现,他对记者说:“现在一扫就知道查什么、依据啥,心里亮堂,配合起来也更顺畅,这监督来得实在!”这样的场景,2023年在新区上演了1.2万余次,每个“电子检查证”都成了法治透明的“活载体”。

依托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执法全流程线上贯通:调查取证实时上传、法律依据自动匹配、文书送达电子签收……移动终端与执法记录仪“并肩作战”,让执法全程可回溯。“过去开文书得翻半天法条,现在系统像‘贴身律师’,法条自动关联、裁量标准预警,想出错都难!”新区一线执法人员直言,效率提升的背后,是规范意识的深入人心。

AI赋能监督新突破 从“人工盯防”到“智能预警”

在滨海新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处理环节,市民投诉某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的诉求刚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已闪电响应:识别类型、匹配部门、推送处置指引,几秒内工单精准“落户”住建部门。热线工作人员张女士向记者展示后台数据:“以前光分拣这些执法类诉求,每天就得安排3个人专门盯着,现在大模型接手后,单一类型工单分拨准确率超93%,我们能腾出精力跟进疑难诉求了。”这颗“智慧大脑”彻底破解“应转未转”难题。

另一大“利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大模型,更是让案件评查效率发生质的飞跃。过去人工评查一份案卷需数小时,如今系统15秒内即可生成准确率达92%的评查报告,基础标准评查准确率达95%。“系统会自动筛查出疑似有风险的案件,我们再进行重点核查,既避免了漏查,又节省了大量人力。”法制审核人员表示,该模型还将评查标准前置到执法过程中,实现了“事中规范+事后评查”的无缝衔接。

机制创新护航治理升级 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施策”

滨海新区的智慧执法,藏在一个个“全国首创”的细节里。全国率先推行的“电子检查证”制度,不仅让执法更透明,更带来“减法”效应——全区涉企主动检查数量同比减少22%,真正实现“无事不扰”与“精准监管”的平衡。

依托数字地图生成的区域巡查任务,让执法监管无死角。新村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通过平台电子地图“打点报到”,确保辖区道路、公园等区域每周巡查全覆盖;“双随机、一公开”机制与“诚信免查、多查合一”制度相结合,30余万家市场主体纳入分级分类监管,既管住了重点领域,又为诚信企业松了绑。

如今,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已荣获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其“三单”融合编制、执法依据编码标准化等成果被全国多地借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深化应用,这片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正以更智能、更高效、更规范的司法实践,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滨海智慧”。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