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AI竞赛进入下半场,商汤加倍下注“人”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6日 13:06 4 aa

AI竞赛进入下半场,商汤加倍下注“人”

穿越周期,人才为基,持续领跑。


当全球AI进入“大模型+大算力”的重投入时代,“人才”成为唯一无法被快速复制的变量。

而全球科技大厂也在用行动向外界陈述一个事实——人才是AI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所以如我们所见,一场由大厂面向AI时代发起的“人才军备竞赛”汹涌而至。

放眼国内,2026届秋招启动,各大厂正持续提高AI相关岗位占比。脉脉数据显示,2025年7月,相关岗位数较2024年1月增长高达29倍。在国际层面,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正以“亿级”薪酬与股权激励为筹码,已从OpenAI、Google、Scale AI等公司成功引进多位顶尖技术人才。与之相对,OpenAI CEO奥特曼公开炮轰“天价薪资扭曲市场”,一时间,硅谷巨头围绕“挖墙脚”展开正面交锋。

毫无疑义,当算法与算力如洪水般漫过产业边界,真正决定水位高低的,是那些能在浪尖上掌舵、在漩涡里搭桥的“人”。

面对白热化的全球AI人才竞争,商汤凭借系统化、长周期的人才战略,不仅提前锁定了未来十年的核心智力资产,更持续巩固其在赛道中的领跑地位。

人才与业务共促的高质发展

随着商汤科技逐步跨越技术商业化及规模化落地的重要节点,其早期在人才方面的投入开始显现出显著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更表现为一种人才与业务高度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正是商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5年中期财报数据充分证明了商汤人才战略的商业价值。

2025年上半年,商汤集团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6%,远超高盛和彭博共识给出的市场预期;经调整后亏损同比大幅收窄,下降50%;现金储备132亿元;贸易应收周转天数同比缩短49%,贸易回款同比上升96%。为更清晰呈现增长曲线与核心动能,商汤自2025年上半年起对收入披露口径进行重新分类,将原来的“生成式AI、视觉AI、智能汽车”三大板块,调整为“生成式AI、视觉AI、X创新业务”,在“三位一体”战略的指引下生成式AI一骑绝尘,占比集团收入达到77%,成为集团稳健和高增长的核心业务。

具体来看:“生成式AI”增速飙涨,实现收入约18亿元,同比增长73%;“视觉AI”方面,商汤借助多模态视觉智能体重启视觉AI增长曲线,截至2025年6月底,商汤视觉AI板块服务国内外客户660余家,复购比例57%;“X创新业务”在战略重组后大大激活组织和人才活力,印证了“X”业务的市场化逻辑。更重要的是,融资后的X创新业务无需商汤追加资金投入,显著优化本集团现金流。

与此同时,商汤科技的人才战略也已从单纯的人才招募和培养,演进为一个涵盖ESG治理、产学研协同、全球化布局的多维度、系统化体系。

“以人才推动业务创新,以业务落地反哺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在商汤内部持续流转。一方面,优秀的人才团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为公司带来业务增长和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业务的成功为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资源支持和回报激励,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创业维艰,远见先行

据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回忆,公司在2014年创立初期,融资尚未完全到位,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创始人汤晓鸥教授依然坚持向数十位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发出offer,并强调“人才是AI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唯有聚集最优秀的人,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人工智能的星火初燃、产业前景尚不明朗的年代,商汤科技的创始团队便意识到,真正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顶尖人才之争。创始人汤晓鸥教授在1997年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时,就发现香港顶尖学生普遍追求赴美深修导致香港招不到最优秀的学生。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汤晓鸥教授根据现实情况制定了独特的策略:实验室只送学生去全球前四的学校,并且要求学生必须展现出非凡的勤奋和潜质。

这一策略逐渐成为多媒体实验室的“招牌”并见效。随着越来越多学生被海外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录取,汤晓鸥实验室声誉日隆,一度被视为赴美深造的最佳跳板。

渐渐地,一些学生发现即使进入全球顶尖学校,最终的职业归宿仍是谷歌、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而在汤晓鸥实验室进行学习研究同样能获得顶尖科技公司的青睐。于是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选择留下,甚至曾经在Facebook、谷歌、微软工作的多位学生也选择“回归”,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出力。

这种人才流动模式,恰恰为商汤奠定了第一批核心人才基础。在公司成立前的2011到2013年间,全球顶级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上,全球发表的29篇深度学习论文中,有14篇出自商汤团队,从中足以见得商汤人才厚度及力量。

这一选择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AI行业本质的清醒认知——算法、数据与算力终将趋于平权,唯有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才是企业持续领先的根本。

基于这一理念,商汤自成立之初便将人才战略置于公司发展的核心。

2017年,商汤率先设立“商汤奖学金”,旨在发掘和培养具有潜力的高校AI人才,该项目以“自主申请、择优支持”为基本原则,选拔和培养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学生。截至2025年7月,该项目已累计资助250名优秀青年学子,其中多人已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崭露头角。

在国内,商汤与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全球近60所顶级大学及16个联合实验室的广泛而密切的研究合作。在海外,与南洋理工等高校密切合作,让学生亲身近距离感知并体验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一切身边的生活场景。

2022年11月,商汤科技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希望通过与理大合作,进一步推动香港本地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并为学生提供AI行业的实践机会。这种跨地域的人才合作模式,展现了商汤人才战略的广度和深度。

在过去十余年时间的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商汤“敢投入、肯投入、持续投入”的人才理念,更在行业尚未形成系统性人才竞争格局之前,率先构筑起一条从高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的人才培养与输送通道。

人才引领下个十年

眼下,人工智能正步入深度融合与全球化竞争的新阶段。垂类大模型、数字人、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等方向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对顶尖人才的争夺。面对新的产业周期,商汤科技前瞻性地将人才战略置于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系统化的人才生态体系,为企业在下一个十年的竞争中筑牢护城河。

2024年底开始,在AI产业从粗放探索迈向精细化运营的关键期,商汤提出了“1+X”战略,其中“1”指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由生成式AI与视觉AI构成。“X”指创新业务,通过重组可进一步释放生态企业的动能,使其能够更敏捷地把握各自领域的市场机遇。

在此过程中,商汤内部还在推进“Re-CoFound”(二次联合创业),以股权激励构建创业生态,让分拆团队从“为商汤做事”转向“商汤为我做事”。这是公司在组织重塑与业务聚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一方面,在AI 2.0的浪潮下,集团要打造一个新的二次联合创业集体,全面拥抱AGI时代的机会;另一方面,在X生态中,亦能够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聚焦垂直赛道,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快速抓住行业机遇。

这种组织变革带来了显著成效。“X”创新业务生态中的新掌舵者开始主动紧盯现金流、精打细算办公室租金,甚至为争取算力资源主动对接集团资源。此前有媒体报道,“X”创新业务中完成或接近完成融资的生态企业,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充分印证了组织变革释放的创造力。

伴随这次“创业”,商汤董事会新进了两位执行董事,分别是杨帆、王征,和徐立、王晓刚、林达华一起组成五个人的管理团队,商汤内部称为“五人组”EC(执行委员会)。

从发展之初就对AI人才持有“关心人才”“舍得为人才投入”珍视的商汤,其人才战略显然不仅关注当下,更着眼于未来。

站在AI竞赛下半场的起点,商汤科技的人才战略布局,已从单纯的“人才储备”升华为“生态构建”。当算法与算力的差距逐渐缩小,商汤以“人”为核心的战略,将成为其最坚固的护城河。

未来十年,商汤不仅将凭借人才优势持续领跑AI产业创新,更将通过人才生态的辐射效应,推动中国AI从“技术跟随”迈向“全球引领”,在数字经济时代书写属于中国科技企业的人才传奇。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