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排行榜 2025年10月26日 21:50 0 admin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10月25日至26日,“2025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该论坛是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重要平行论坛之一,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Nature Portfolio与《科技通报》编辑部联合主办,汇聚来自高校师生、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共同探讨学术成长与知识传播的融合发展之路。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陆锦,温州市人大副主任徐育斐出席25日论坛活动。会议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敏杰作开场主持。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论坛开场即迎来重要时刻,由嘉宾代表上台共同发布《青年科学家与期刊共促发展行动倡议》。倡议提出将建立青年科学家与学术期刊常态化对话机制,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此举助力科研界与出版界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主旨报告环节中,多位专家的分享引发热烈反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掌星指出,办好中国期刊需长期规划与全球布局,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数据驱动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学科、助力新质生产力,但仍面临数据、算力与可靠性等瓶颈,未来需融合领域知识、降低能耗并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以推动科技创新。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西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讲席教授黄嘉兴则通过多个创新案例,生动诠释了“好奇心是突破性创新的源头活水”以及“多样性视角”的重要性。他号召青年科学家对自身“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这正是走向可持续创新的关键。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STM协会中国顾问颜帅认为,应在开放出版趋势下通过规范版本标注、数据代码开放与AI合规使用来构建可信的学术生态,并鼓励可靠早期成果发表以支持青年学者成长。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宏从多维度解析顶尖论文发表策略,分别从作者、审稿人、编辑三种不同角色的视角出发,解析高水平研究选题与顶刊论文发表策略,指出青年学者应在扎实的科学功底上,培养跨学科思维,强化表达能力,将科学洞察转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雷海结合自身经历,讲述顶刊的关注点——“从好结果到好故事”,希望青年科学家关注的不仅是结果,更是科学问题的价值和叙事逻辑的完整性。雷海认为,让科学被世界看见,既是一种学术能力的体现,也是对科研精神的历练。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国科温州研究院副院长叶方富、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张小贝、《中国科学》杂志社副总经理安瑞四位嘉宾围绕“共创未来:青年科学家与期刊的使命”进行深入讨论。本环节由《科技通报》主编刘志强主持。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台上嘉宾从国内外期刊存在的差距,到AI工具对期刊应用的利弊进行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期刊的发展仍需向国际上的顶刊看齐,在科研全球化背景下,亟须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学术评价与传播体系,为青年科学家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期刊为青年学者搭建良好平台,青年学者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汇聚合力,共创繁荣。

  26日论坛邀请Nature Portfolio社群互动主管Robens博士为与会青年学者提供为期一天的论文写作培训课程。Robens从简洁性、内容逻辑与结构框架三大关键要素切入,阐述了高水平论文的写作要领,增进了青年学者对高水平论文写作规范的理解。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本次论坛不仅搭建了高水平对话平台,更展现了科技与学术出版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与会青年学者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勇担时代使命,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力量。

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专辑

聚焦青科会丨共促协同发展新生态,青年科学家与一流期刊共生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科技通报》,策划了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专辑。本专辑汇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的智慧成果,收录15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覆盖材料科学、能源工程、生物信息学、机器人技术、工业检测等关键领域,为领域内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来源:科技通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