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让机器“会思考”,创新“更青春”——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观察

AI科技 2025年10月23日 02:18 0 aa

来源:光明日报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此次赛事共决出31个一等奖、63个二等奖、108个三等奖及若干优秀奖。

本届大赛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全民国防教育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共同指导,比赛过程竞争之激烈、选手之热情,让人真切体会到我国青少年在这一新兴技术领域所迸发出的创新活力与探索热忱。

在切磋中提升科学素养

淀山湖畔的绿茵地上,刚刚完赛的选手们聚在裁判的显示器前观看成绩。“真可惜,刚把无人机拉起来就炸机了。”一名刚铩羽而归的大学生面露遗憾。原来,这位19岁的大学生已有3年多无人机操作经验,并为此次光纤遥控飞行挑战赛设计了方案,自己动手打磨机架。不过,他很快调整了情绪,“我还是很有收获,从别的选手那里学习到光纤机操控要‘刚中有柔’,不能一味追求‘高来高打’。”

的确,这场需要选手与智能机械协同完成的比赛充满了悬念。以最早开赛的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为例,最先登场的5个队均实力不俗,却没能完成全部赛程。但这些正处花季的青少年没有纠结输赢,很快就地解决起问题来。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代表队是该赛项中率先拿到满分的队伍,代表队成员告诉记者:“那些没完成比赛的飞手水平也很高,他们在场外表现出的实力让人佩服,我们互相学习。”

“本轮大赛有三大特点——‘新高全’。”现场观摩的上海市航空车辆模型协会秘书长李浩告诉记者,“新”是赛项紧贴时代、技术前沿;“高”是参赛队投入的无人机、无人车及地面控制设备都具有相当高水平;至于“全”,这次参赛队涵盖了不同性质院校,给广大青少年选手提供相互切磋的机会,并对他们提升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与系统工程观念大有裨益。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本届大赛不仅考察选手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还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等综合性要素,拒绝“模板化”与“套路化”。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的带队老师陈振宇对此深有感触。他带的学生不仅取得了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的满分成绩,还在光纤机项目上取得领先。“我们队的选手经常有令人惊喜的‘头脑风暴’。”陈老师告诉记者,光纤机选手郭晨曦注意到规则要求选手背着相对庞大的光纤机和光纤桶穿越障碍地带,可这样会增加体力消耗,“这位同学把光纤桶设计成‘快拆件’,用时安装,不用时卸掉。”果然,赛场上,该校代表队携带光纤机和光纤桶到达指定位置后再组合,“咔”的一声便连成一体,迅速寻找最佳的点位穿越障碍、击中目标,尽显“狙击飞手”的风采。

“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大赛恰恰提供了他们展现聪明才智的舞台。”作为应用大赛的策划者之一,全国国防体育运动高级教练员夏维智介绍,飞手、车手们在比赛过程中往往能发掘出意想不到的应用思路。“比如有个代表队就在无人车的翻斗上动脑筋,为其加装伸缩臂,将被动接收无人机抛投物资变为主动抓取无人机上的物资,这样的‘反向思维’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夏维智说。

“无论主办方还是参赛选手都希望应用大赛将来越办越好,成为科技竞技领域的‘一张名片’,推动国内相关运动不断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付梦印表示,本届赛事的举办,对创新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三颗种子:一是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二是创新的种子,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突破的思维品质;三是责任的种子,让青少年懂得科技不仅关乎个人兴趣,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福祉。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